课程思政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2021-03-07邓亚楠颜丙春
邓亚楠,颜丙春
(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即是第一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又是加强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培育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生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基本的两个维度是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熏陶,课程思政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扩充了队伍、拓展了载体、丰富了内容。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让留学生的专业教学课程更加丰富,也加强了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华留学生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运用课程思政来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应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将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思政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研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专业知识本身应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应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1]。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觉悟,潜心教书育人。专业课教师还应深度挖掘留学生相关的思政元素,拓展开发新的思政元素,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应把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润物无声地渗入到课程方方面面,实现课程思政在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1 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源国别数的逐年增加,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由于各国在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制度、教育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留学生来到中国后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可能会出现一些自闭、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等疾病。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留学生的生活,甚至会使他们无法在中国顺利毕业。因此,面对新形势、新阶段,加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1 适应问题
首先是环境适应问题。留学生离开自己的国家和亲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环境,为此会出现各种适应问题。对于长时间远离自己的故土和亲人的留学生,由于对家乡、亲人极度的思念,会产生孤独和寂寞的消极情绪,会让留学生自我封闭,排斥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是跨文化适应问题。由于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在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而产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尽相同,留学生之间产生思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留学生在饮食习惯上会与中国学生有差异。例如,穆斯林学生不吃荤油和猪肉,而欧美国家的学生习惯吃西餐,但是中国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留学生食堂,部分留学生难以适应中国的饮食习惯,长时间就会使得留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开始排斥中国从而导致留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些留学生每周需要做礼拜,非常注重在自己国家传统节日时举办宗教活动,但是中国的法律和校内规章制度不允许他们在学校内举办,这些约束让来华的留学生感到很困惑和不适应,所以会导致来华留学生心理问题。另外,由于中国高校教育方式、学习方式、考试制度的不同,有的留学生难以适应,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压力,而产生自卑感、焦虑等心理问题。还有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生来说,由于政治理念不同,少数留学生会出现认知的偏差,表现为对中国高校生活的不满,产生抱怨情绪,从而在与其他学生交往过程中容易误解,甚至会产生敌意、造成一些冲突事件。
1.2 语言障碍问题
在离开母语环境和氛围下,部分来到中国的留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存在着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大部分留学生即便是通过HSK四级考试,在沟通和学习中也会遇到障碍,因而会产生自我怀疑、焦虑等负面情绪。首先对于那些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家,在学习中会有语言障碍,其次是同班的留学生之间会因为语言障碍而缺少沟通和交流[2];最后部分英文授课的留学生由于授课语言的限制,缺乏与中国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这些都会导致留学生的人际交往比较困难,缺少交流,很容易让留学生对他人产生误解,难以和他人愉悦相处,也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怀疑的态度,这让他们在情感方面会产生恐惧的心理,缺乏安全感。因为语言障碍,他们在遇到生活、学习困难时,缺少朋友的帮助,从而使很多心理问题产生。
1.3 个人情绪问题
每个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的人生经历、家庭背景等不同。一些留学生因为恋爱或家庭问题处理不好,也会产生焦虑或者抑郁情绪。例如,有的来华留学博士生带妻子、孩子一起来中国留学,由于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差,当家庭发生内部矛盾时,不能为负面情绪找到科学合理的出口,因不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而出现违纪行为。还有有的留学生由于原生家庭、恋爱等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运用课程思政加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课程思政的建设应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为基础,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通过课堂内容与思想政治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加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留学生的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提高留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来华留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1 打造专业化、国际化、政治站位高的国际学生思政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留学生的专职辅导员应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资质,要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作为留学生的辅导员,首先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特点,主动消除留学生之间的疏离感[3]。其次留学生辅导员要做好留学生的入学教育,让留学生能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逐步融入学校生活,以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开启新的留学之旅。留学生也要同国内大学生一样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专职辅导员要在课堂上把当代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展现给留学生,让留学生以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来消除来中国留学的消极情绪。同时要尽量避免触碰某些留学生的心理敏感点,并注重加强留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与合作活动。最后学校还应通过建立留学生“课程思政工作室”和其他心理教育平台,整合留学生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课程教师,留学生辅导员和教师团队,并建立相互支持和良性的多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框架,积极传播正能量,并以积极价值观和态度无形的影响留学生,做好留学生的思想引导、情感疏导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课堂教学是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又是加强留学生心理素质的平台。首先,要对留学生开设系统介绍中国国情的通识类课程,例如,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中国传统文化等,通过通识课程的教学来加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4]。留学生通过此类课程,能够更好、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从而逐渐消除对中国认知的偏差和误解,使留学生来华前的主观感受进行全面的系统提升,增进对中国的感情。通过中国文化熏陶,教育引导留学生适应中国的生活,解决因为跨文化适应问题带来的心理问题。
其次,在汉语课上,可以在介绍汉字的由来和历史成语故事时融入爱国教育,进而增进留学生对中华文化、中国的感情,使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当然,其他各类专业课程也应遵循政治原则,将所有专业课程与思政结合起来进行讲授,在专业课讲授的过程中弘扬“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等思想理念,帮助留学生学会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5]。通过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道德作用,培养留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实施人文关怀,引导留学生不断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2.3 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帮助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课程思政还没有很好地结合在留学生的课堂中,因为中国的教育对理论的学习更为重视,留学生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通过课程思政的隐性作用,加强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避免了留学生的抵触情绪,而且还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生活,完善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模型中学到的东西内化。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能传递心理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管理技能,个性发展,情绪调节和人际交往等。
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式,吸引留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留学生自身的个性与优点,让留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对外汉语教师要将汉语教学功能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功能进行融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设置心理知识演讲比赛、心理知识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及中文歌曲比赛等,让留学生的语言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活动中,两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比如,在汉语课堂上加入能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让留学生通过演绎心理情景剧等来练习汉语。将表演艺术与汉语教学、心理成长相结合,让留学生在情景剧中体验到成功,既能帮助留学生恢复学习汉语的信心和信念,又能够让他们尽快融入班集体,参与到班级活动中。通过加强留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来减少因为语言沟通障碍带来的内心的挫败感,从而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留学生的专业课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潜移默化培养留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专业课教师可以通用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提高留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科研动手能力等[6]。通过各种激励手段,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留学生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3 结语
关注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创新优化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是高校国际化教育竞争的需要,也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思政来加强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校园更加安全稳定,也使留学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从而为高校来华留学事业的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