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性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研究
2021-03-07董宁杰
董宁杰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1 世界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
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新科技、新经济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通识教育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在社会多元化及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名校都在推陈出新,以彰显通识教育的时代性。对于通识教育的研究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斯坦福大学在2012年1月发布《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究报告》,把通识教育作为改革的重点区域,把习得知识、操练技能、培养个人与社会责任感以及适应性学习作为其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了通识教育的实用价值和学以致用。继2007年通识教育重大改革之后,哈佛大学于2016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通识教育改革计划,并于2018年开始实施。此次改革采用的是 “并行性”理念,具体来说就是放弃通识教育中的一个“核心”,或“整体性”的追求,转而承认它具有不同的理念和价值[1]。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AACU,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 &Universities) 在其LEAP(Liberal Education and American Promise)项目中,将通识教育定义为“被学生共享的博雅课程,学生要学习不同学科领域,并形成关键的智力、公民和实践的能力”[2]。再次强调了通识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1)掌握一般性的知识和能力。(2)在不同学科中开展智力探索。前者强调知识体系的综合性,而后者则强调专业知识的应用。综上所述,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以“知识的统整性”为最高目标的通识教育正在进行多元化改革,并向“并行性”理念所倡导的体现不同价值的方向完善,既强调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求学生的应用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2 通识教育在中国
早在周王朝时期,中国古代教育就孕育了通识教育的思想。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现代教育的分科标准来看,“六艺” 涵盖了对学生文理两方面综合素养的培育,是对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方面的全面培养。孔子以诗书礼乐为教,是“六艺”的第二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孔子以“六艺”为教材,旨在培养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形成德行兼备的完美品质。汉代思想家对“六艺”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即“六艺异科而同道”。在近现代中国,蔡元培先生提倡“文理兼习”,他在探求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时指出,哲学的基础是科学,哲学即科学之归宿。梅贻琦先生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崇尚“明明德”的大学之道。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实行的大学体制是从前苏联照搬过来的传统专业教育模式,曾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导致受教育者的功利主义倾向,学习者的知识体系不健全,阻碍了跨学科创新性思维的开拓。在1999年,教育部为了纠正大学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的做法,在北京大学等32所高校引入“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真正地在中国得到实践。2005年,复旦大学全面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成立复旦学院,目前正在进行低年级本科生教学改革;南京大学从2006年起,将经典阅读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切入点,至今成效显著,目前学校正进行着“三三制”改革;北京大学于2007年将“元培计划”升级为“元培学院”,目前正在进行“元培”计划;中山大学于2009年成立博雅学院,随后将通识教育核心方案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目前,根据各大综合类院校网站呈现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所有985 重点高校都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由此可见,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通识教育是中国大学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必然趋势,高教改革应向通识与专业并重的“并行性”通识教育方向发展。
3 并行性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目标与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这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育既要满足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能够面向未来、终身学习的需求。2016年,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会研究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大学英语改革目标共同明确了大学英语教育应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落脚点在学以致用。这与通识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改革趋势是相吻合的。教育目标已明确,关键在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3]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指出,“要从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思行合一五个方面打造中国‘金课’。”[4]在通识教育呈多元化发展、并行性通识教育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初现端倪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金课”建设必须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根本出发点,以“两性一度”为“金课”的建设标准,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教学方法为手段,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全面提升大学英语课程含金量。
3.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从基于课程导向教育 (curriculumbased education) 理念的教什么向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理念为基础的学什么转变。将过去单一的以英语语言学习、语法学习、翻译为主辅之以少量文化内容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通识教育为教育理念,以职业英语为导向,“培养一种普遍的能力和关键技能”[5],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的教学内容构想如下。
(1)中外社会文化比较。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就要求中国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国的人文知识,同时也要对国外的社会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中西方文化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交际能力,实现“民心互通”的愿景。
(2)获得“新消息”。英语新闻是了解本国及世界动态的窗口,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通过听读英语新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开阔国际视野。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大学生应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加以甄别,树立是非观念,提高防范意识。
(3)学习“新知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经济” 概念的提出使得知识的更新和新知识的产生不断加快。中国大学生要了解代表先进生产力尤其是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代表时代发展主题的新观念,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4)研读经典。国内学者使用SPSS Statistics 21软件对复旦大学通识课程的5 种教学内容和通识收获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课堂上研读经典文本与通识学习收获有较大关联。对于经典文本的选材绝不仅局限于文学经典,应广泛取材于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拓多元视野。
(5)学习“职业英语”。英语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语言始终是知识的载体,是学习者进行跨学科多领域多途径获取知识的工具。英语的学习必须服务于拓宽学习者的知识体系,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使其受益终身。因此,用英语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是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增加与所教学生专业领域相关的英文材料的学习,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是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2 教学方法
(1)以数字资料为内容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图片、影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三多” 教学模式是在多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模态教学,使学生从指读文本的信息输入单一平面模式向听、看、读、查、记等多感官立体模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饥饿教学为手段、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解决预设问题。以TED 深析为例,视频语速快,内容量大,对学生的挑战度较大。教师的常规做法是将视频从头到尾认真精听、精讲数遍,结果学生还不买账,将学生喂得太饱的后果就是止不住的瞌睡,转不动的大脑。何不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渡给学生,基于视频内容提前设定的相关问题,凭借移动设备和互联网资源的普遍可获取性,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思,知行合一,思行合一,这也是打造中国“金课”的目的之所在。
(3)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双方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对于课堂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新问题,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课堂展示活动,除老师点评之外,也要进行学生互评,通过开放的思想交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课堂不再是简单的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的场所,而是以学为主的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的活动中心,实现低阶课堂向高阶课堂的转变。
(4)问题设置要体现思维含金量。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问题要体现“质”和“量”。问题的设置除部分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常识的掌握度之外,更多的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用问题本身体现“金课”的含金量。课堂开始要用“问题”导入上课主题,课堂上,要用问题时刻保持学生的“战斗力”,课堂结束,要用“问题”实现课堂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知识从教材到参考资料的扩充,实现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
3.3 教学评价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坚持反馈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于此,可适当借鉴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大实践经验,并做出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本地化调整。
(1)实施全过程学业评价改革。每门课程从开课到期末考试,每次课堂讨论、课堂训练、每次作业都要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同时把期末考试成绩权重降低到50%,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完成课下任务,以体现全过程学业评价的真正价值。因此,降低考试权重(过度式降低),提高课堂讨论、课下学习、聆听知名学者讲座等多元综合权重,更好地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全过程学业评价建立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之上,对于大班教学的学校,可以采取教师参与学生课堂小组讨论的模式,首先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次可以增加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并将学生的综合表现予以评估,计入成绩。
(2)推进非标准答案的改革。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可以推进“标准与非标准考核相结合”“灵活考查与基础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模式。将“非标准考核”在试卷中的比例依照大学英语“金课”改革进度和学生的能力变化由少到多过渡式推进。对“非标准考核”部分内容的考核,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应适当降低语言门槛,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3)增加口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职业英语阅读能力等多元测评模式。多元评价机制的实施,使学生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引导并激励学生不断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让学生具备行业要求的基本英语综合能力,以适应国家、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求,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各高校可有所侧重的选择体现校本特色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评促学。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而不至于受制于人,关键在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教为不教”。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思贝尔斯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6]并行性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金课”建设旨在为学生推开一扇瞭望世界的文明之窗,以职业英语应用技能为桥梁走向世界。大学英语“金课”将为学生打开的这扇窗,是学生不断探索世界的起点,是学生将自我教育贯穿终生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