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创新研究
2021-03-07焦晋鹏刘鑫曹桂彬
焦晋鹏,刘鑫,曹桂彬
(1.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机制与模式创新的紧迫性
自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已实现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已经迈进普及化阶段[1-6],然而高等教育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我国相继出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着重强调了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加强缺口专业教育投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社会人力资本的发展趋势是从量到质的转变,即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这一转变依赖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高水平人才的增加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高校的前沿研究,实现科学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一方面实现产业质与量的提升及产业创新,另一方面实现高校的再研究。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高水平人才的增加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高校的前沿研究,实现科学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尽管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在党的思想指导下稳步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学科同质化、教学模式缺乏创新、高水平师资匮乏、高校建设与管理司完善等问题,因此促进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机制与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机制创新
实践证明区域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和生产技术助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为高等教育投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因此,发展高等教育创新与振兴黑龙江相辅相成。
2.1 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纯洁性
新时期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在高等教育中的独特优势,进一步稳固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是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机制的基石所在,为全面开展各项高等教育工作提供思想支撑与凝聚力量。确保高等教育机制中具有纯洁性,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生命线。黑龙江省在全面推进十四五高等教育改革中,要紧紧围绕全省高等教育工作发展特色与实际工作实践结合,扎实稳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向前迈进,积极创设昂扬向上、奋进前行的良好氛围,为顺利开展各项高等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战略布局是路径,深化改革是驱动力,从而实现了方法路径和精神内核的内在统一性。
2.2 凸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机制中责任感与使命感
首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机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责任感与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在面对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要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切实把事关党事业发展壮大、事关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当前意识形态面临着严重挑战的重要时刻,渗透与反渗透力量的相互交织,能够确保我们党思想纯洁性,人民群众的信任度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 黑龙江省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创新
党和国家十四五期间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要求实现从系统规划、部署到具体实施与推进的整体模式转变,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水平。首先,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从以普及率和参与率为导向的增长型模式向以优化结构和提升质量为导向的发展型模式过渡,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其次,从教育部门主导的普及高等教育向全民大学习转变。如果说高等教育的目标是打造更加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那么全民学习的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文化;最后,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工业革命促进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兴起,信息革命促进了全民学习的流行。信息革命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目前已经处于第三个阶段。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需要普及和提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从简单信息化向全面智能化转型升级。结合黑龙江高等教育规划,黑龙江省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可朝着以下方向迈进。
3.1 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资金流动模式
2020年我国教育经费的总需求达到GDP 总量的6.9%~7.2%,即需要在全社会教育总投入占GDP总量4.6% 的基础上再增加2.5%。然而,如果要实现7.0%的目标需要教育总经费投入为38.47 万亿元,实现7.5%的目标需要投入42.05 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教育投入,除了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外,非政府渠道的教育投入应当成为重要投入来源。2010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保持占GDP 比重4.0%以上,但离7.0%的世界平均水平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这也就是说,社会资本的参与将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投入的关键,决定着社会高等教育投入是否能够达到7.0%或者更高水平。
黑龙江省要完善利用资本市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完善高等教育融资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 模式参与扩大和改善办学条件以及科研项目研究。探索建立完善的民办和公办高等教育低息贷款或贴息政策,支持民办和公办高等教育机构融资。高等教育类PPP 项目更加注重全周期的可靠性,注重长远利益回报。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进高等教育产品供给PPP 模式的项目储备需要基于3 个前提思考:第一,明确PPP 模式在高等教育供给中的定位。即在何种高等教育阶段层次、何种人才科研缺口的高等教育供给中选择PPP 模式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这些差异对PPP 模式进行准确定位;第二,确定PPP 模式在高等教育产品供给中的边界;第三,明确高等教育产品供给PPP 模式的具体方式。在储备阶段从高等教育投入所有权划分比例、项目经营控制程度和参与方合作程度上对项目进行分类培养,做好专业的经济性分析,尊重社会资本的合理需求,在投资回报、运营损益等方面也要给出相对明确的意见。
在公用经费与政府投资方面,要统筹本级财力以及中、省资金,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统筹协调,加大对缺口学科的倾斜支持力度,确保公用经费政策落实到位。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行业、国有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基本满足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长效投入机制。
3.2 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创新模式
围绕“均衡发展全面赶超”和“优质发展重点领先”两大战略,立足于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同步发展,吸引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动黑龙江省优质高等教育司迅速集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
在教育资源流动性方面,要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推进黑龙江省高校与国外优秀高校开展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方式合作办学模式,开展定向推免、交换生、教师海外培训项目,推进教育资源合作共享,促进知识技术的国内外交流互动,增强高校的学习创新能力和优质教育资源吸纳能力,使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标国际化水平。打造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联盟体,定期开展学术论坛、教育政策研讨、教育科研创新等活动。打造“产研学”模式,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深度融合,同时吸收学习学科领域前沿技术应用,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进行科研创新并及时做好就业准备,打破传统培养模式。
4 促进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4.1 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
高校要谨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信念不动摇,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扎实推进学生品德修养锤炼,深化综合素质教育,让受高等教育者自觉肩负起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黑龙江振兴重任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新时期,要引导高等教育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等教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树德与树人结合起来,把德育摆在凸显位置,把东北大地上流传下来的精神(抗战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充分挖掘出来,并用作对学生的鼓励、鞭策,争做实干奋斗者。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常态化高等教育和预警防控机制,实行追责制,阵地管理必须予以强化。
4.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学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挖掘和深剖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发现群众关心的高等教育热点难点和关注点,协调不同区域学生生活、教育、文化需求,求同存异,以采取科学化的措施来提升群众满意度,最大限度提升黑龙江人民和外地赴学学生的高等教育获得感。在具体高等教育改革中,要进一步破除不同办学主体所带来的差距,在民办和公办高等教育中体现公平、正义。进一步优化与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着力创新高等教育管办体制,扩大高等教育开放。
4.3 全面提升和挖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吸纳高水平人才和推进全省高等教育大发展。人才是黑龙江省振兴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因素。因此要着力做好价值导向和与需求面向,以“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全面处理好软、硬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差异化人才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人才发展,实现留得住人、拴得住心、使得上劲。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人才精准服务机制,打造人才高地,打造尊重爱护人才良好氛围,制定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人才管理制度。
4.4 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必须全面深化“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主题高等教育实践活动。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事业、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队伍。人才资源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积极组建优秀人才队伍,建立研学交流制度。完善再学习、再深造的人才保障可持续机制,完善高等教育工作岗位管理与培训的体制机制,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
4.5 充分发挥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有着先进的思想品质、纯洁的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自身作风,是党在引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命线”。当下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中要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群众路线优势,全面调动区域高等教育工作者参与到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局中来,实现高等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