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维修器材军民融合配送保障模式研究综述
2021-03-07全柿达鲁宇杰蒲志刚
全柿达,鲁宇杰,蒲志刚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天津 330171;2.96841部队,青海 西宁 810000;3.78456部队,四川 成都 610083)
0 引言
实战化练兵备战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实战化训练和演习逐步提升,各种装备使用和损耗更加频繁,对装备即时的维修保养是保证战斗力的重要工作,因此当前部队对维修器材的需求大幅提升。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必须及时提供足量的装备维修器材。然而武器装备种类繁多,更新换代交叉进行,器材需求规律难以掌握,这些情况为装备维修器材的保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困难,仅依靠部队配送尽管可以满足装备维修器材的保障,但是往往会造成人力物力的资源浪费且保障效率不高,所以如何精准快速地实施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综述
1.1 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研究现状
装备维修器材的配送保障是器材供应保障任务的一部分,对器材配送保障模式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对供应保障模式的研究。随着器材需求的增加和部队调整改革,过去在器材保障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很多学者从现存的问题出发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新型方式。
于双双,等[1]针对当前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保障的器材供应模式,阐述了联合保障模式的指导思想、整体结构和应用措施,并运用仿真手段进行分析验证。高铁路,等[2]从系统的角度对军械器材保障系统进行了要素、结构、运行、功能、环境等5个方面的界定和分析,从器材固有属性方面分析了影响因素,设计了保障任务分配策略。蒋红梅,等[3]改变传统库存和供应模式为主动配送模式,构建装备维修器材VMI体系,并详细描述了应用策略、保障流程、应用范围、体系构建等内容。石勇,等[4]针对车辆维修器材供应问题,分析了现行供应模式存在的弊端,设想构建了有价运行供应保障模式,通过调整供应渠道建立调剂供应和旧品利用等全程有价运行供应机制。张中,等[5]针对高原寒区非战争行动中车辆维修器材保障活动的特点,分析了现实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对策建议。张仰平,等[6]基于实际情况提出了保障模式转变的基本构想并罗列模式转变需要把握的实际问题。王江为[7]以装备维修器材的可修性原则为依据,将器材分为耗损类器材和可修类器材,针对两种器材分别建立单级保障系统模型,并分别设计合适的计算和评估模型。
1.2 军民融合物流配送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军民融合研究现状。国外的军民融合起步较早,其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适应国情需要的军民融合业务体系,其范围涵盖生活服务、军交运输、生产供应、装备维修、技术培训等多种业务。
美国军民融合的发展基于美国国防工业体系,以政府和民营经济作为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推力,其发展也是经历了从合作开始,渐渐融合,再到一体化的历程。20世纪末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提出的国防工业军民一体化建设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对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程度的启示意义[8]。俄国的军民融合进程由总统集中控制的三个系列主导,受到长期沿袭体制的负面影响,其军民融合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欧洲国家以英法德意等国为主导,其军工体系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跨国融合的特点,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组成集团,以国际间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制新式装备,在更大的层面上形成欧洲地区的军民融合。这些国家国内的军民融合发展各有特色,整体上又采取一起合作的方式相互促进[9]。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为了逃避国际监督和法律约束,形成了寓军于民、以民促军的发展模式。以色列在战争状态下探索出一条以军促民的道路,走出了“超级军事经济”的发展道路[10]。
1.2.2 国内军民融合物流配送研究。在物流配送方面,由于现在我国地方物流发展水平领先军队,因此军民融合物流配送的发展主要在于将地方物流配送资源融入军队保障体系中。目前很多学者已经对军民融合物流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
张大鹏,等[11]从军民融合式车辆器材保障的问题出发,提出保障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设计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内容,并提出了关键性应用措施。吴量,等[12]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出发,讨论军事物流体系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点工程,并提出了加强发展的相关对策。冯志[13]提出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基本构架和发展思路,包括构建军地合作配送中心、打造军地信息网络、实现运输共享等内容,从层级指挥体系、筹备体系、存储体系和配发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何倩,等[14]基于对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建设意义的分析,大致确定了军民融合式物流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范围。焦红,等[15]提出了配送式服务采购的概念,构建了配送式服务采购模式,通过采购配送服务的形式将配送任务外包。姜玉宏,等[16]分析了以主导和协同分工为依据的三种军民融合应急物流配送模式,并重点对其中的军民融合一体化应急物流配送进行了分析,对需求分析和运作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滕尚儒,等[17]针对当前陆军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效益低等问题,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器材军民融合供应保障模式,设计出器材军民融合保障的网络框架,并针对模式运行的组织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1.3 配送模式研究
1.3.1 地方物流配送模式设计方面。林芳[18]在分析我国电商物流配送发展的基础上,设计我国城市电商物流配送模式,以搭建信息平台为辅,提供多种配送模式的决策分析。Vaidyanathan Jayaraman[19]从配送网络的设施位置、运输和库存问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入手,采用FLITNET模型为选址、运输和库存的问题提供最佳方案,优化设计配送网络模式。王芳[20]基于电商物流系统对便利店式的配送模式进行研究,给出了总体设计思路和模型,具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便利店选择、配送中心选址、模式设计、管理方法等方面。Zheng,等[21]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现有的配送模式,着重基于京东电子商城的实证论述大数据背景下京东物流模式的新特点、新挑战以及新优势等内容。梁雯,等[22]研究小城镇连锁零售业的制约因素,提出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专业物流配送模式和基于智慧城乡的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并对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姜晓红,等[23]基于农村物流末端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需求比较细分客户群体,构建将自动化自助取货和人工辅助提货有机结合的综合配送模式,达到优化资源满足多方需求的目的。温卫娟,等[24]解析城配系统结构,结合国内外城市配送典型案例,总结设计出以区域、节点和企业为组织主体的三种适合城市发展和实施的城市共同配送模式,并分别阐述模式的特点和实施要点。Zhu,等[25]基于创意经济发展的背景,创新设计终端配送模式,通过兼顾技术与管理的方式精心设计终端物流的个性化服务,配套建设网络交互平台和标准运行模式。张芳菲[26]以同济堂连锁药房物流配送模式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以及其他各方面影响因素,采用矩阵图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模,规划设计连锁药房适用的配送模式。
1.3.2 军内配送模式。邓群,等[27]总结了直达式、中转式、接力式、委托式、预置式等5种配送模式,分析阐述了各模式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其他具体内容。李振克,等[28]分析我军当前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军事物流配送保障的相关理论并提出几点对策。韩震,等[29]分析美军军品供应保障模式,借鉴美军经验提出一种直达配送性敏捷保障模式,并对此模式的运行流程进行了具体讨论。马力,等[30]借鉴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在器材保障领域建立以“器材在线请领、主动配送”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直达式器材保障业务模式,分为定期配送、专项配送和应急配送等做法并详细讨论。韦先义,等[31]分析了军队推行代理配送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基本思路。杨学铭,等[32-33]分析了新体制下战区陆军主要采用的军用物资配送保障模式,总结出了自主配送、直达配送、军地联合配送和共同配送等几种配送保障模式。李鑫泉[34]提出了信息一体化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的配送模式并具体分析其结构模块和实施流程以及技术支持。
2 总结与展望
从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对于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模式的研究,往往从现实存在的问题或者部队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器材供应方法和模式机制方面的创新和改进,旨在能够改进供应保障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部队需求。
对于物流配送方面的研究,自2008年开始成为研究热点问题后,相关研究内容涉及到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建设、后勤保障、信息建设、区域发展等很多方面,然而具体到军民融合配送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应急物流配送方面。从研究深度来看,大部分文献停留在宏观规划和构想探索的层面,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结合具体实际进行研究的内容。军民融合物流配送在配送的体系建设、模式构想、组织运行以及其他方面仍有待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
在配送模式的创新设计上,主要是基于某种先进科学的思想理念或者是某一影响巨大的要素,将其与配送活动实际联系起来得到一种更优的配送模式,这种改进可能体现在业务流程中的某一环节上,也可能是整体上的改变。应用算法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配送路径优化、配送网络优化、配送节点选址、配送成本计算、配送时间规划等方面,其中以路径优化研究居多。从文献整理情况来看,目前部分学者在配送模式相关研究中有些概念还不明确,需要注意区分。在配送模式的设计构建研究方面,一般都是以需求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各方的现实需求确定总体思路,然后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具体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其中也会涉及到模式的评价选择及优化等内容。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对于配送模式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具体,从以前的提思路提建议到现在细化要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内容也越来越有实用价值。总之,装备维修器材配送模式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装备维修器材供应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