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稻鱼综合种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21-03-07李小红刘东荣陈湘桃陈昌进陈湘源陈教平夏富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稻投饵养鱼

李小红,刘东荣,陈湘桃,陈昌进,陈湘源,陈教平,夏富强,陈 晨

(1.邵阳县农业农村局,湖南邵阳 422100;2.邵阳县九公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邵阳 422000;3.邵阳县农作物良种繁育推广站,湖南邵阳 422100;4.邵阳县白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邵阳 422114)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选择

试验田选择在鸟语村蒋明富承包的8.24 hm2田垅。示范点中心经纬度分别为:111.0938°、26.9025°,海拔238 m。供试土壤为石灰岩坡积物发育的黄沙泥田,土壤肥力均匀,土壤pH值5.81,有机质58.1 g/kg,碱解氮140.5 mg/kg,有效磷32.1 mg/kg,速效钾105.9 mg/kg,缓解钾137.4 mg/kg。灌溉水源为地下岩洞的天然纯净水,水质清澈,质地优良,无环境污染。

1.2 供试品种和生育时期

选用杂交中稻,隆两优华占,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播种期为4月21日,移栽期5月16—21日。分蘖盛期6月15日,始穗期8月3日,齐穗期8月9日,成熟期9月8日,收获期9月13日,全生育期140天。6月5日放养的鱼类品种为禾花鲤鱼苗15 kg/667m2,草鱼3 kg/667m2。

1.3 试验肥料

大海牌磷酸钾配方肥(N:P2O5:K2O=20:10:12),硫酸锌肥、硼肥。

1.4 试验设计

在每丘田靠近田埂的地方挖宽、深各50 cm的鱼沟,田中央挖宽、深各50 cm的“十字形”或“田”、“井”字形鱼沟,与田埂边开的鱼沟相连。在插秧前30天,在田中央,按666.67~1 333.33 m2挖1个,2 000 m2以上挖2个宽、深各1.5 m的鱼凼,与鱼沟相连。

2 试验操作简介

在4月21日播种隆两优华占种子,用烯啶虫胺·吡蚜酮拌种,1包药(5 g)拌种2 kg。在播种后10~12天用烯啶虫胺·吡蚜酮、宽润、甲维盐、五氟环草胺、多效唑喷药防治秧田病虫害。在插秧前15天(5月1—2日)施35 kg/667m2复合肥,1 kg/667m2硫酸锌肥,0.5 kg/667m2硼肥。在5月14—15日,用宽润、甲维盐、烯啶虫胺·吡蚜酮、50%咪鲜胺锰盐防治卷叶虫、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4月13—18日,翻耕稻田,按照试验设计方案开好鱼沟,将稻田中临时性的窄沟浅溜改为沟溜合一的宽而深的永久性鱼沟。沟的形状依田块形状而定。这种类型称宽沟式稻田养鱼。其沟的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10%,鱼产量可达60~100 kg左右,而稻谷产量不减。养鱼稻田的基本设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保证鱼类有栖息活动、觅食成长的水域;二是有防止鱼类逃跑的拦鱼设备。具体措施如下。

2.1 加高加固田埂

稻田田埂通常低矮而单薄,必须加高加固。饲养鱼种的稻田,田埂应加高至0.6 m以上,饲养成鱼的稻田田埂应加高至0.8 m。田埂宽0.5 m,并捶打结实,不塌不漏。鱼溜为永久性(或者临时性)田间工程,占总面积5%左右,沟深1.5 m,长方形或正方形。鱼溜一般设在田埂边,在田埂边开挖鱼溜,离田埂应保持0.8 m以上的距离,以防止田埂坍塌。

2.2 做好生产设施

按产水稻500 kg/667m2以上、优质鱼100 kg/667m2以上,毛利润1万元/667m2的要求做好生产设施,做到田埂实、田块不渗漏。稻鱼生长空间布局合理,渔沟、鱼溜占稻田面积14%左右。排灌系统科学、高灌低排、灌排分开,要求统一供水、用药。防逃设施安全合理、整个田间工程建设规模化。

2.3 技术原则

在放养鱼种之前,应该对稻田尤其是渔沟、鱼溜进行彻底消毒,一般要求每亩使用生石灰70 kg,在鱼种下田前,应用2%~4%的食盐水消毒。在水温、溶解氧最适宜时,搞好及时投饵及日常管理,适时灌排水,保持水质清新。在7—9月夏季高温季节,应在鱼溜上面搭建遮阳网作为遮阴棚,降低水温,有利于禾花鱼顺利越夏。同时注意防逃、防洪,特别在雨季、暴雨季节,应在稻田下方安装防逃栅栏。搞好防盗、防病、防敌害工作;做到适时捕捞,待价出售。5月1—3日(在插秧之前15天,一次性施足基追肥),施35 kg/667m2大海牌磷酸钾配方肥,1 kg硫酸锌肥,0.5 kg硼肥作底肥。5月16—21日,按照20 cm×27 cm株行距插秧,12 346蔸/667m2,每蔸4~5根基本苗,4.94万~6.1万株/667m2基本苗。6月3日,放养禾花鲤鱼苗15 kg/667m2,草鱼3 kg/667m2,8.24 hm2示范田共放养2 225 kg鱼苗。在田间水分管理上,分蘖前期实行浅水灌溉(水深3~6 cm),孕穗开花成熟期保持深水层(水深10~12 cm)。

2.4 及时做好投饵施肥

稻田中杂草、昆虫、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可形成l0~20 kg/667m2的天然鱼产量。如果要达到l00 kg以上的鱼产量,应该采取投饵施肥的措施。以投喂商品饲料为主,如油饼类、糠麸类饲料。食场设在鱼溜或鱼沟内每天投喂l次。日投饵率控制在鱼体重的2%左右,投饵时间在上午8:00~9:O0或下午3:00~4:00之间。施肥以腐熟的粪肥为主,以沼气水为最好,不宜施用化肥或绿肥。粪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发酵后泼洒全田,但不宜施入沟、溜内。施肥量按照池塘施追肥量的40%为标准。到12月上旬开始排水捕鱼,12月下旬捕完,放养时间6个月左右。在7月11日、8月9日选用康宽、杀虫双、吡虫啉,三环唑防治中稻病虫害等。在打药时,把田水放得深一些,应该达到20 cm以上,并把活水源源不断放进稻田中来,降低田中农药含量,保护鱼类生长。

3 试验结果分析

9月9日,我们对8.24 hm2中稻田选5丘田进行测产,通过每丘田对角线定点40蔸禾的水稻分蘖及成穗情况的观察记载,现将具体数据列入表1。

3.1 稻鱼种养与常规栽培产值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8.24 hm2中稻产可达573 kg/667m2,除去田沟和田凼面积14.3%,实际产为491 kg/667m2,按市场价4元/kg计算,产值1 964元/667m2。由于中稻田中90%的稻飞虱会被鱼类吃掉,稻飞虱数量多,鱼类食物充足,比池塘中的鱼类生长快二分之一。鱼类排出的粪便又可以培肥地力,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稻谷产量,降低了化肥施用量,节省化肥成本75元/667m2。每亩大田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产量比常规栽培的中稻田分别高0.5万株、2粒、27 kg,提高了稻米的品质,直接增收108元。12月下旬,我们对稻田中的鱼类进行了测产,平均产禾花鲤鱼和草鱼109 kg/667m2,按市场价30元/kg计算,产值达3 027元/667m2。除去购鱼苗成本和饲料费用1 270元,养鱼净利润1 757元/667m2。稻鱼种养合计产值达到4 991元/667m2,纯利润2 921元。而常规种植的中稻产值为1 529元/667m2,纯利润为729元。稻鱼种养比常规栽培产值多2 192元/667m2,并增加水稻产量和渔获物。通过试验证明,稻田养鱼不仅没有减少水稻产量,而且能增加4.95%的稻谷,同时还能收获109 kg水产品。

3.2 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61%和26%,完全不使用除草剂,种稻养鱼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表1 稻鱼种养模式中稻隆两优华占经济性状表

我们选择了抗病力强、抗倒伏、分蘖力强、高产、口感好的中稻品种--隆两优华占作为稻鱼种养模式的主栽品种。

3.3 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3%和4%。水温受气温影响比池塘大,昼夜温差明显。在非插秧季节,稻田的水深为15~20 cm,冬水田为50~70 cm。在插秧季节水深仅3~6 cm,最深不超过10 cm。插秧后,随着水稻管理的进行,稻田浅灌晒田、时干时湿的时间约有30~40天,这对养鱼极为不利。由于水浅,夏秋季烈日照射之下,有时水温可高达40℃以上,即使水稻长得十分茂盛,直接受阳光照射影响较小,但稻田水温的变化仍比池塘大得多。

3.4 水体交换量大

根据实验观察:对养鱼稻田的中稻田水测定表明,从5月至10月共6个月的水稻生长期中,田水溶氧量均在3.2 mg/L以上,很少出现鱼类活动不正常的现象。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发挥了沟坑的边际效应,增加通风性,提高了水稻产量。虽然栽培的蔸数减少,但是产量不减。同时,减轻了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危害,节约了农药成本,提供了充足和均衡的肥料。并且,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产值,每1 kg大米销价达10~15元。由于稻田浅水高温,光照条件好,是许多水生维管束植物和丝状藻类的良好生长环境。底栖动物在稻田中植物繁茂和有机碎屑多的条件下也大量繁生。此外,这种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的害虫,和其他水生昆虫的繁殖生长,为禾花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

3.5 致病菌少

稻田养鱼的鱼病较少,由于稻田中的水时常进行交换和流动,溶氧量高,水质清新,这种生态环境不利于鱼类致病菌的繁殖和感染,同时鱼类放养密度较小,鱼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了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从而减轻鱼病发生。根据上述特点,稻田中宜饲养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和底栖的杂食性鱼类以禾花鲤鱼为主,可以搭配少量滤食性鲢鳙鱼类。

猜你喜欢

中稻投饵养鱼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养鱼记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鱼经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