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研究

2021-03-07张亚芬

经营者 2021年23期
关键词:位数农户融合

张亚芬

(中共常宁市委党校,湖南 常宁 421500)

一、引言

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增收的影响途径主要分为增加产品应用价值、拓展产业链、转移剩余劳动力、丰富产业类型、合理分配经济利益等,能够切实保障乡村振兴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确保农户收入大幅提升,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首先要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的实证进行深入了解。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增收效应的实证探究

(一)数据来源

文章采用的数据信息均来自某省项目课题组的调查信息,调查方式以走访、问卷的形式为主,通过了解相关农户的真实经济水平与生活状况,分析农村产业融合的实际进度。同时依照不同地区的发展能力在各个水平段都收集了相关信息,本次数据来源共计800余户农民,涉及8个地区、32个县市,并从中择优选取,剔除多达35份无效数据,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确保能够充分反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调查内容将农机使用效率、农户教育水平以及基本信息都涵盖在内[1]。

(二)设定计算模型

在设定经济模型时主要以分位数回归法为主要计算方法,通过将低收入农户的边际贡献高于中等收入与高收入农户边际贡献作为分析基础,要求单一要素本身具有降低收入差值的应用机理。充分探究异质性农村产业结合对农户增收效应的促进效果。主要将描述自变量对因变量分布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极端数据的影响作为参考对象,最终完成模型建立。其具体的计量公式为:

其中Iny代表农户的整体收入,Qt[Iny/X]表示农户总收入在t分位上的具体分布情况,而X代表协变量矩阵,属于解释变量的集合。具体的拓展模型可表示为:

在此模型中,αt代表常数项,μt表示随机误差项,而核心变量主要是以农户是否有效参加产业融合为主,其余的Iny则表示人均教育水平、耕地面积等。为确保异质性农村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须将是否适合农业新形态的发展以及是否着手新型农业作为控制变量,用以明确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其中β1~β5便是不同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综上所述,农村的产业融合主要是完成新产业的添加、促进产业链的发展,以此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呈现,确保在农户的积极参与下,帮助农户提高经济效益。目前,许多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已经开始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进而丰富农户的收入渠道。

在经济模型中,要用c代表农户是否参与到产业融合当中,如果在判断过程中仍以家庭作为计量单位,则证明未有效参与到融合过程中。而人均教育水平用e来表示,主要反映家庭人均的教育时长。f则表示实际耕地面积,n表示农户是否完成向新型农业转型,若当地农户从事有关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则证明从事新型农业。s代表是否适合农业新形态,当地的资源状况越好、地理位置越优越,说明越适合农业新形态的发展。

为确保以上因素对收入效应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须将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案进行详细对比,利用回归系数获取分析结果,之后根据检验结果对不同农户收入边际贡献的差异点进行判断,论述是否对农户收入差距产生影响[2]。

(三)数据处理

参与产业融合以及适合农业新形态的农户可赋值为1,而未参与产业融合、不适合农业新发展的农户赋值为0。农户教育程度本身会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要将其作为解释变量放入经济模型当中。实际调查显示,在研究区域内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户基本占到80%以上,而参与产业融合的农户只有150户,第二、第三产业的普及度明显偏低。站在收入角度来看,参与产业融合的农户收入大幅领先从事传统农业农户的经济收入,大约为46 000元,而未参与产业融合的农户收入大致在39 000元。站在异质性农村角度来看,异质组参与产业融合的农户比普通组农户的实际收入要多出大约1 700元。此外,在此次调查分析过程中,检测对象的年龄可分为五个阶段:接受小学教育的人数占比38%,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比例为50%,接受高中教育的人数比例为10%,而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数占比为2%。所调查的实际样本与当地的农民基本特征大致吻合,适合开展农民征收效应研究[3]。

(四)结果分析

文章使用的经济模型能够充分反映产业融合给农户经济带来的实际影响,为进一步分析实证结果,须将STATA软件获取的调研数据进行分位数回归。

其具体分位数回归结果为:是否参与产业融合的分位数为0.256(0.017)、0.298(0.028)、0.176 (0.067)、0.204(0.028);人均教育年限的分位数为0.057(0.013)、0.297(0.007)、0.067(0.112)、0.102(0.014);耕地面积的分位数为-0.000 1 (0.000 6)、-0.001(0.000 4)、0.0002(0.000 8)、0.000 7(0.000 5);传统农业还是新型农业的分位数为0.252 2(0.121)、0.167 2(0.253)、0.143 1 (0.113)、0.523 1(0.017);是否适合农业新形态的分位数为-0.291(0.274)、-0.235(0.248)、 -0.141(0.167)、-0.201(0.006 7);常数项的分位数为10.607(0.013)、10.355(0.007)、10.464 (0.112)、10.759(0.014)。而分位数差异结果为:是否参与产业融合的解释变量为Q90-Q50 时分位数为0.252 2(0.121)、Q90-Q25的分位数为0.167 2(0.253)、Q75-Q50的分位数为0.143 1 (0.113)、Q90-Q25的分位数为0.523 1(0.017);人均教育年限解释变量为Q50-Q25时分位数为0.252 2(0.121)、Q90-Q25的分位数为0.167 2 (0.253)、Q90-Q50分为数为0.143 1(0.113);耕地面积解释变量为Q75-Q50时分位数为-0.291 (0.274)、Q90-Q5的分位数为0-0.235(0.248)、Q90-Q25的分位数为-0.141(0.167)、Q50-Q25的分位数为-0.201(0.006 7);常数项解释变量为Q90-Q50时分位数为0.057(0.013)、Q90-Q25 分位数为0.297(0.007)、Q75-Q50分位数为0.102 (0.014)、Q50-Q25分位数为0.067(0.112)、Q90- Q50分位数为-0.291(0.274)、Q90-Q25分位数为-0.235(0.248)、Q50-Q25分位数为-0.141(0.167)。

第一,产业融合实证结果。通过上述数据可知,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较大,无论农户的收入水平是高是低,产业融合带来的影响都呈现正方向,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点。在低分位数当中,农户的收入回归系数偏高,增收效应较大;而在中分位数中,农户的收入回归系数值较低,产业融合产生的影响不大。分析后发现,选定的产业结合变量与分位数之间的系数差为负值,证明产业融合可以有效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与低收入农户相比,高收入农户获取收入的渠道与机会更多,因此产生的增收效应也更强。并且人均教育年限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也偏高,当人均教育年限越高、文化水平优异,农户的实际收入就越高,证明农户的学习能力更强,善于接受新的农业知识与经营理论。从耕地面积来看,其对农户的收入具有正向影响,但对高收入农户收入的改变并不显著,但在低收入农户群体中能够决定实际收入金额,也能侧面反映低收入农户偏于安逸的工作理念,缺少获取更高收入的动力[4]。

第二,异质性农村实证结果。为保证异质性农村特点得到充分体现,须将是否适合农业新形态以及转变传统农业生产两项禀赋类作为控制变量,适合发展农村旅游业的地区以及从事新农业生产的农村在进行产业融合时能够为农户提供经济增收的空间与机会,还可以适当提高产品的实际价值,以此达到提升农户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目的。同时可以发现,对于是否完成农业转型的收入群体来说,回归系数相对较高,群体收入明显提升,而在低收入群体当中所产生的影响较小,证明高收入群体拥有更多接触新型农业的机会,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管理,所以收入的变化幅度较大。因此低收入、中等收入人群要提升产业融合的参与程度,参考高收入的实际发展路径,达到提升自身收入的目的。

位于城市周边负责大棚、葡萄园种植的农户,实际收入远高于只依靠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与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的良好结合,经过对此类地区的调查可知,实现产业结合的农业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相对良好,无论是低、中收入群体还是高收入群体,新型农业对其的影响都较为显著。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户增收效应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科技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种植业也须进一步提高对信息手段的运用效率,以往的农业种植主要依靠人力劳动来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引入不够充足。因此,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改善不合理的种植现象,通过组织农民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购置全新的应用设备,提高农产品的种植效率,达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同时,为了避免因地区经济不够发达,无法有效留住专业性人才的问题发生,要重视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开展专门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农民的知识教育,并适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引导农民正确施肥、播种,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节约生产成本,提升劳动效率。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一是改善农场经营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同时还要推动产品直销,鼓励农户参与到产业融合当中,实现产品的高质量初加工。二是实现产品配送、营销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合作社风险提示的作用,注重多功能性的应用,向联动性方向发展,确保农户能够真正实现经济增收。三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要切实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完成产品的深度加工、建立明确的产业标准,带动农户更好地适应新型农业,确保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协调,以双赢理念为基本合作原则。四是支持其他资本的资金注入,改善资本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经营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三)积极制定扶持政策

一方面要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扩大资本企业的参与,促进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政府完成资源的适当倾斜,如制定一系列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政策,通过建立专项基金,确保龙头企业、产业融合主体能够得到高效扶持。此外,要进一步加大产业融合理念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树立合作意识,实现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为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快产业融合进度

一是要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产业融合,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健全。根据上述实证结果可知,发挥具有创新性农业特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地方农业要将多合作社合并发展、添加股份制、构建新型农业作为主要目标,在确保产业特色独立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展现品牌效应,借助市场分析需求、区域条件等数据信息奠定产业的主导地位,增强产品的实际影响力。二是要提升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与民营组织的联系,以经营规模为基础、融合模式为核心,实现农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增长。同时,要实现科学技术有效替代以往的人力初加工,将产品的品质放在首位。

四、结语

文章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农户增收效应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强化科技推广、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制定扶持政策、加快产业融合进度等一系列促进农户增收效应提升的有效措施,以此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平衡区域内经济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信息与数据。

猜你喜欢

位数农户融合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融合》
破次元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