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服务员 做好勤务兵

2021-03-07何其山

支部建设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寓领导母亲

何其山

“当好一名后勤兵”是省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劲松公寓管理处长、共产党员杨玉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用行动诠释当今老干部服务工作的丰富内涵

在许多人眼里,公寓人员就如同敬老院的护理员,无非是精心伺候好这些功勋卓著的离退休老干部。这话没错。但是“精心伺候好”这五个字太难做到了,其涵盖的内容更是丰富得让人咂舌。特别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服务的区域广阔无垠,服务的项目分门别类,服务的水准更是与日俱增。怎么服务?还是杨玉堂归纳得好:“对我们而言,那就是努力做到三个无:服务无时间,服务无距离,服务无止境。”我请他细加解释。他说:“组织上把我们派到这个岗位上,我们就不再是单纯的我们了,我们肩负着党和政府对这些老革命、老功臣的关爱。这副担子沉甸甸的,让我们感到压力倍增。从我上岗之日起,服务就没有时间局限,24 小时,全天候。没有班上班下之分,没有分内分外之分,没有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自己就是个全身心的、全心全意的、随时随地的志愿服务者。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必须是零距离,时刻待命,召之即来。至于服务标准嘛,那更是永无止境的。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服务水准,要不断更新,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新时代公寓工作的需求,力争做到严丝合卯,无缝衔接。”

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疫情期间,公寓内分餐供饭延续了七个月之久。每逢开饭点,杨玉堂或是其他班子成员,便推着一辆餐饮车,挨家挨户把热腾腾的饭菜亲手送到公寓每个离退休干部手中。200 多天,始终如一。那亲切的问候,热情的叮咛,连同熟练的操作,不仅温暖着每个老领导的心,而且赢得他们由衷的啧啧赞叹声。有人说随便派个食堂人员送送就行了,何必领导亲自出马?未免有点儿小题大做。杨玉堂说:“我们的服务内容中概没有大小之分,服务工作就要胜在小事,赢在细节。疫情期间,我们亲自送饭,送去的不光是热汤热饭,也不光是温暖,更包含着一种无言的抚慰。”

时针指向凌晨0 点钟,人们大多都已安然进入香甜的睡梦中,杨玉堂却大汗淋漓地带人为一位八旬高龄的老领导连夜疏通暖气管道。他安慰老人:“您放心,暖气不热,我们今天就不出这个家门。”硬是从前一天的下午4 时连续干到次日凌晨,不仅找到了多年暖气不热的“病症”所在,而且不惜凿墙动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感动得这位老领导连连说:“你真行,你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公寓食堂恢复营业后,每天餐前来得最早、餐后走得最晚的依旧是杨玉堂,他迎来送往,端汤送菜,搀搀扶扶,不厌其烦。大家都吃完了,他盛碗面条,挟点菜,一个盖浇饭就自我打发了。有位老领导发自内心地感叹道:“他对我们细致入微的关照真的不亚于我们自己的亲生儿女啊!”

把“操闲心”“管闲事”视作自己的工作职责

劲松公寓管理处党总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有人这样评价杨玉堂,说他“官不像官,兵不像兵”。主要是身为大处长,还兼着党总支书记,是当然的公寓“一号首长”。可他一天到晚总是扎在老干部堆儿里,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有什么需求,他都了如指掌,而且总是充当“马上就办”的办公室主任角色,亲自带人去,亲自下手干,不怕脏,不怕累,一身尘土两手泥,全然没有半点“领导干部”的架势和尊严,俨然就是一个十足的“勤务兵”。玉堂还当真在部队上干过勤务员、炊事员和汽车驾驶员、农场场长,多岗位磨砺,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军人性格,而且向来不惧艰难,敢于担当。他立过功,获过奖,被授予“舍己为人的好战士”等荣誉称号,被树为“学雷锋标兵”。在部队荣立一等功后,他的家乡长治县委、县政府将一块镶有“人民功臣”的金字匾额挂在他家大门上。转业到地方后,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素质和传统。

说他不像官的另一理由是操闲心,管闲事,而且总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自己为难自己。

公寓活动室厕所的便池坐落在半尺多高的平台上旷久日常,他看见有些耄耋老人迈上这个台阶十分吃力,立即着手进行改造,去除台阶,让它与地面持平,大大化解了老人如厕的难题。

有一天,一位在院内散步的老人,不慎被公寓大门口伸缩门轨道绊倒了,他立即下令改成无障碍出入口。由此得到启示,接连将长廊的台阶改换成坡道,增设了健身广场、食堂、卫生所等地无障碍通道,大大消除了老领导们出行的隐患。

老领导们最犯难的是每个月去医院挂号、开方、划价、取药,耗时间、费精力不说,有时还因取药程序繁杂,排大半天队居然还取不上亟待要取的药。这个苦恼事让他知道了,立刻跑上跑下,通过与省卫计委保健局等有关部门反复协调,最终由公寓卫生所每月统一购回常需药品,一户一户亲自送到家里……

说他兵不像兵,是说他具有超越一般兵的丰富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

许多别人眼里根本办不到的事,他能凭借热情和胆力破关夺隘,很少花钱或不花钱就能把事办到极佳效果。2020 年,他除了争取到省财政资金89 万余元,如期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办的沟道改造这个大工程外,还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硬是把亟待改造的环保锅炉也改造完毕,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填补了资金不足的短板。同时与太原市迎泽区委、区政府本着共建共享的宗旨完成了办公楼改造,开办了老干部食堂。

大清早,他手持皮水管为公寓操场洒水降尘,这本是保洁员和门卫保安的活,却被他抢着干了。已是深秋季节,寒意袭人,他手上、身上弄得都是凉水却毫不在意。正是这种无声的带动,公寓员工主动参加义务劳动,剪修花草、粉刷墙壁、清理卫生、运送圃苗……

他善于学习,理论水平更是令人竖起大拇指。《中国老年报》《支部建设》《山西老年》《山西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报纸杂志都登过他的文章。他还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山西机关事务》杂志刊登过他的一组微艺术摄影选粹,每幅均配有绝妙诗句,诸如“含苞蕴生机”“雪洁梅愈俏”“凌寒报春早”“籽饱默无言”“荷香贵不浊”“暗香洁自高”等,统一取名为“一枝一叶总关情”,画面和诗句巧成一体,颇含蕴意,许多人对此大加赞赏。他的书法也很出众,每逢过年,他都把自己编写和手书的对联送给同事和老同志们。他的篆刻技术也不逊色,报纸刊物上选登过他的篆刻作品……

“卒子”敢过河 才能当“车”使

在机关事务管理局这个大家庭里,劲松公寓充其量只是整个棋盘上的一只卒子,但是,俗话说卒子过河就能当车用。杨玉堂,这个履历丰富、才智过人的普通干部,在机关事务集中管理试点初期,被当时的毛益民局长慧眼识金,点将让他挂帅到劲松公寓管理处任总支书记、管理处处长。要知道,当时的杨玉堂已57 岁了,在一般人看来,应该划入“悄悄地静候退休”的行列了,谁也不想再去沙场拼搏了。他不辱使命,走马上任不到两年时间,就让公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善于研究和勇于担当等优质品行很快就充分显现出来。

他首创了“三个一”:带出一支好队伍;创出一个好思路;建成一个好平台。经过实践证实了它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受到了局领导的肯定和基层单位的一致好评。被局里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直工委评为“文明单位标兵”,他本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

他在廉政建设上提出“三个不”理念:反腐的决心不变;反腐的力度不减;反腐的尺度不松。他未雨绸缪,防线前移,力争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把防腐的篱笆织得更密,防微杜渐,标本兼治,守住了公寓这块净土不被玷污。

他的“让公寓一切问题和矛盾就地化解,绝不把一件推给上级”的胸襟和能量获得上上下下一致首肯。最初也有人对他有误解,觉着他大包大揽是不自量力,是逞能充大头,但他在用两年时间把公寓多年滞留的矛盾一一化解后,终于赢得信服和钦佩。

舍小家 顾大家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此多则彼少,有舍才有得,不可能面面俱到。杨玉堂把心操在了公寓这个大家庭上,操在了那么多的老干部身上,当然也必然会在自己的小家庭内屡屡失职、渎职,而成为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不合格的父亲”和“不孝顺的儿子”。

你想,莫说离多聚少了,一年内双休日连上节假日,他回家的次数不会超过15 次,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就睡在办公室那个旧沙发上,家里那么多的事,他能顾上哪宗?好在妻子理解他,知道丈夫完全是舍小家而顾大家。女儿春节期间从深圳回家看父母,实指望多吃几顿父亲亲手做的拿手菜,却成了奢望。老母亲患有肾癌和心衰等重症,发病时,他把母亲送进医院,安置好后,歉意地托付给妻子照料,又急匆匆赶回公寓。

杨玉堂是个苦孩子出身,11 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母亲拉扯大他们实属不易,他也深知母爱如山,养育之恩终生难报。这些年,他始终和母亲在一块生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赡养母亲。得知母亲不幸患上肾癌后,他心如刀绞,几回背转母亲痛哭失声。他心疼母亲,但是他更理解母亲,知道深明大义的母亲不希望他为自己耽误半点工作。他说:“母亲时常教育我忠孝不能双全,为国尽忠比为家尽孝更重要。”杨玉堂母亲的感人事迹曾刊登在《解放军报》《北京日报》《长治日报》等报刊上。

杨玉堂用自己一颗赤诚的心和大量的无声的行动感染和带动了劲松公寓一班人。杨玉堂无愧是一名后勤战线合格的“后勤兵”。

猜你喜欢

公寓领导母亲
市领导会见
数字公寓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给母亲的信
爱情公寓搞笑表情秀
“称职”办公室主任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