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2021-03-07刘志勇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材料检测建筑材料建筑工程

刘志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民生安全,不容疏忽。为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对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的检查与检验有着重要意义,其涉及结构、装饰、功能等各类材料。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可以提升建筑材料的质量管控,减少因材料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保障工程项目建设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建筑材料

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也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建設中,建筑材料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可以对照材料检测结果来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避免劣质材料的使用。而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存在很多对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应对,加强对材料检测过程的管控。

1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

1.1湿度和温度问题

环境湿度和温度对于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很多材料在检测时,都要求有稳定的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检测结果会受到干扰,引发较大的误差。以水泥检测为例,多数型号的水泥都需要在特定的试验室进行检测,不同的检测环境需要用到不同的养护措施和监管方法。水泥强度检测的相关标准中明确提出,实验室环境的相对湿度不能低于50%,温度需要被控制在18~22℃。因为水泥本身的性质十分特殊,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其性质也会随之改变,得到的检测结果也会与实际数值存在较大差异。

1.2检测误差问题

建筑材料检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得到了应用,但是,很多环节依然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这就要求检测单位做好对检测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检测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材料的性能。而从目前来看,部分单位缺乏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视,没有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又或者检测人员在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从而引发了检测误差。

1.3人员管理问题

人员管理因素主要包括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等因素。在进行建筑材料检测期间,检测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应标准和规范,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能正确判断处理检验检测结果,持证上岗。对于审核、批准等人员,则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具备中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有较长的从业经历,能正确判断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检测人员未按标准规范操作,审核批准人员疏忽大意,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或者错误。

1.4环境条件问题

建筑材料的类型多种多样,开展建筑材料的检测时,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例如,在水泥检测过程中,成型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试体带模养护的温度应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整个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极高,若外部检测环境条件未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容易使各项检测结果产生误差,进而影响到检测结论。如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砂浆等建筑材料,检测过程的成型或养护环境条件,都有着各自的要求,因此,环境条件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2建筑材料检测水平的改进措施

2.1科学规范取样

建筑材料的检测具有工作量大、有一定周期等特点,应严格把控各个环节。无论送检样品还是抽检样品、现场试验,取样的代表性都极为重要,应当严格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取样。针对批次相同的建筑材料,要依照不同数量、不同部位来开展取样工作,并在整套取样过程中增强该项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在进行建筑材料取样测试时,相关人员应严格管控材料样本的放置环境,使相关取样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在检测乳液、水性物质或膏体等材料时,要将其样品实行科学搅拌,并放置在密封、干燥且洁净的容器中。因为各类施工材料的使用数量不同,在开展取样工作前要科学确认取样数量,有效管控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使取样材料的数量、质量皆与检测标准相符。在完成取样工作后,相关人员应将剩余材料实行科学摆放、规范存储或按流程进行处理。

2.2控制环境条件

在检测建筑材料期间,检测结果与检测环境的关系较密切,检测环境中的温湿度可能直接改变检测结果。试验室在早期设计或者改造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环境条件因素,综合考虑使用面积、合理布局,基本设施和工作环境应满足检验检测方法、正常运转、样品制备和储存等相关要求。根据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必要时对相应的监控和记录设备按要求进行校准[1]。对要连续监控又有严格要求的应采用自动记录。即使人工记录,也应规定记录方法。对于水泥室等要求严格的试验室,在进行检测活动时,应限制试验室内的人数和人员的进出频次,以维持环境的均匀稳定。

2.3合理控制温度与湿度

温度与湿度条件对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有效的温度及湿度控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样,以混凝土强度检测为例,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需要在拆模后立即将试件放入相对湿度超过50%,温度在18~22℃的环境中进行养护[2]。因此,需要检测人员做好对于温度和湿度的合理控制,使养护环境尽可能贴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尽可能减少检测结果与实际数值的误差。

2.4合理控制加荷速度

加荷速度对于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从检测人员的角度,在进行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减少检测误差,需要结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对加荷速度进行合理控制[3]。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为例,在试验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依照相关标准要求,对加荷速度进行人工控制,设置专门的加荷速度指示装置,确保加荷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2.5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建筑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架构,在其建设中使用的材料类型众多,不同的工程项目对于材料的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市场中供应商数量众多,采购渠道不同,相同的材料可能会出现巨大的质量差异。对此,检测单位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检测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建筑材料进行全方面检测,依照相关标准的要求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必须是经过检测的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一般来讲,在管控人为要素时,企业管理层应编制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为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检测方法原理,检测操作技能、质量控制要求、试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计量和数据处理知识等[4]。实际检测期间,管理人员应采用适宜方式增加对检测过程的控制,全面考察检测人员检测记录过程的真实完整性、检测报告的科学严谨性,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结果误差。此外,对检验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应进行科学分析,及时找出问题,强化学习,修正检测结果,利用适宜的管理与监督减少人为要素的影响,增强检测结果的科学规范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包括环境、设备、人员等因素,提出了检测项目分析学习、科学取样、环境控制、设备管控、人员管理等若干办法。在保障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控制建筑材料质量,促进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易金华.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探究[J].四川水泥,2020(12):13-14.

[2]李磊.解析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四川水泥,2020(08):7-8.

[3]刘楠.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浅析[J].建材与装饰,2020(08):51-52.

[4]苏东仓.关于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0):232-233.

2694500783298

猜你喜欢

材料检测建筑材料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建筑节能保温材料检测相关问题探讨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解析
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及发展方向
新型混凝土技术与建筑节能探讨
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