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探讨
2021-03-07陈伟
陈伟
摘要:现代建筑在防火技术设计环节极为关键,通过必要的技术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建筑火灾和减少建筑火灾危险。在建筑设计中,既要采取工艺防火措施和控制火源的措施防止灾害发生,也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防火分隔和设置合理的安全疏散设施以及有效的灭火、报警与防排烟设施,以实现保护人身安全,減少火灾危害的目的。为切实将防火技术融入建筑设计之中,本文以建筑火灾事故的主要特点为基础,继而提出建筑设计中防火技术的运用原则,以及防火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技术;运用途径
引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促进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为我国各项安全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广提供重要的经济动力源和支持。当前我国各类建筑中普遍存在火灾隐患,尤其是高层建筑,其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的特点,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推广,保证广大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防火设计技术的有效推广运用无疑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任务。
一、建筑火灾事故的主要特点
1.难以快速疏散人群
现代建筑类型较多,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建筑等,无论哪类建筑内部基本都存在一定的使用人员,尤其是公共建筑、高层建筑中人员密集的场所,人员相对比较集中且数量众多,这种状态下容易增加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当人员过于密集时,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快速疏散人群相对而言难以实现;同时火灾亦会导致疏散人员产生慌乱的心理,限制其对于正确疏散路径和疏散位置的判断能力,使得整个疏散过程显得杂乱无章、过于拥挤,无法快速逃离火灾现场,更有甚者会引发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发生绊倒和踩踏事故,造成严重的伤亡。
2.无法第一时间灭火救援
对于消防救援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建筑体型庞大复杂的综合体而言,由于救援场地和建筑高度的限制,在开展消防灭火与救援工作时难度较大。当建筑场地内的消防车道和登高操作场地范围内存在影响救援作业的障碍物时,救援车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火灾发生部位,同时高层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后,消防器械在灭火过程中的作用也会大幅下降,即便消防人员及时抵达火灾现场,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灭火工作。这种情况下建筑中居民的财产与生命就会受到直接威胁,火灾覆盖面积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其他建筑。
3.存在一定火灾危险性的储藏区域
民用建筑内部往往布置了一些满足建筑日常使用功能的附属库房,如办公建筑内的档案室、资料室,商店建筑内的商品暂存库,其他建筑内的自用物品暂存库等,同时由于各类场所管理和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经常存在违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或日常物品占用影响消防设施的情况。这些不确定因素不仅会增加火灾引发的几率,还会在内部出现火灾时增加火灾蔓延速度与范围,也很容易限制建筑内的使用人员的逃生路径。
二、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原则
1.兼顾原则
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应从全局出发,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人文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兼顾好各类消防规范的限制要求、建筑内部空间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立面的美观要求与建筑防火安全之间的关系,力求消防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低的建筑,未必是投资效益高的建筑;同样耐火等级高的建筑,也未必是投资效益低的建筑。因此,在现代建筑的整体防火安全技术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站在建筑全局统筹兼顾,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执行相应的技术标准,结合工程的实际可行性确定合理的设防等级目标,充分为建筑整体和客户服务。
2.安全原则
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建筑能够长期具有全面稳定的防火安全性能,因此在运用相应的防火技术措施时,均要以安全性为前提。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工程中的各类建筑进行全面审视和综合考量,合理把握建筑在防火性能方面的尺度,采取相对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如控制和降低火灾时的结构承受荷载、严格控制各类装饰装修和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控制和限制易燃易爆材料的使用场所和使用量、控制建筑物各部位构建的耐火极限、对使用要求较高的内部空间增加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等),以提高建筑的整体防火安全系数。
三、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途径
1.总平面图布局
为了保证建筑总体布局的消防安全性,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合理的总平面规划布置。各栋建筑物在布局上除了要满足规划条件、日照标准、节能设计要求、业主的使用需求外,还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必要时更要采取一些防火加强措施避免火灾发生时对临近建筑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建筑场地内应结合景观绿化合理设置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保证消防车在火灾发生时能正常工作;除此之外也应保证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消防水箱等消防设施处在相对合理的位置,以便于火灾时防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被动防火设计
被动式防火主要是通过建筑材料的特性来阻止火灾的蔓延。现代社会中,建筑的种类越来越复杂,不同的建筑应当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内部使用功能以及楼层建筑面积等因素合理分类,合理确定其耐火等级。各类分隔墙体、结构柱、结构梁、楼板、屋面承重构件、吊顶、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等建筑构件的耐火时间和燃烧性能等级应满足规范的设计要求。对于建筑的各种装饰装修和保温材料选取应用,需要特别注重材料本身的防护性能, 也需要考虑到一定的经济性和成本因素,优先选择A级和B1材料,非必要不选择B2级材料,严禁使用B3级材料,应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优解。各类建筑中的使用功能多样化也导致了不同空间的火灾危险性等级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在平面布置时采取适当的防火分隔、防火封堵措施来降低火灾带来的危害。建筑材料的技术应用需从各方面综合衡量,要特别注重从根源上预防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3.主动防火设计
主动式防火主要是通过消防设施来降低火灾带来的后果。建筑中通过设置消防电梯、消防给排水、灭火设施、防排煙设施、自动报警系统、通风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等技术手段达到相应的安全目标和性能要求。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地理人文等差异明显,建筑类别多种多样,消防设施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建筑的消防特性确定最基本的消防设施配置要求,使之报警及时、灭火迅速、及时排烟,保障建筑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同时为保障各类消防设施设备、疏散指示和照明、消控室、消防泵房、通风机房、变配电室、发电机房等火灾时需继续工作的房间在火灾时能持续有效的运行,消防电气设计也显得极为重要。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其供电负荷、电源来源、应急照明标准、消防线路敷设以及消防联动控制等消防内容的设计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同时各类设备用房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检测、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施能及时稳定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建筑内的人员在火灾时能安全疏散出建筑物。安全疏散设计的关键内容有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门、疏散指示、应急照明、避难走道、避难层等。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每一个防火分区内应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安全疏散出口,且两个安全疏散出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疏散通道的路径必须能够满足从房间内任一点到房间疏散门和从房间疏散门到最近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的距离限值要求。疏散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的宽度应与建筑内的人员数量相匹配。根据建筑的分类设置不同类型的疏散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剪刀梯等)。对于超高层建筑、高层病房楼等,考虑到人员众多、人员的特殊性,疏散时间和疏散距离都较长,应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避难层、避难间以保证火灾时人员的避难需要和避难安全性。高层住宅也应尽量选择户内的某一房间作为避难间以增强建筑户内的安全性能。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物的防火技术运用对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构建过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始终合理化地运用建筑防火技术, 同时采取有效的建筑防火管理措施进行配合,不断提升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在实际的建设工程中,虽然防火设计技术采用的材料和设施设备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但仍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防火技术和措施,允许在特定的范围内,经过必要的试验和综合论证,积极、谨慎的进行试用,从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的提升建筑防火技术水平,更有效率地保证社区居民使用建筑的防火安全性,保证整个城市社区居民的财产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倪照鹏,刘激扬,张鑫.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施指南[J]: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