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显示大国”变“显示强国”(关注两会)
2021-03-06张妮
本报记者 张妮
编者的话: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还提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如何打破行业内的“卡脖子”环节?怎样保障好中国14亿人的粮食安全?《环球时报》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两会的企业家代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产业整体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液晶显示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但我们要从‘显示大国变成‘显示强国,还需要努力。”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成为“显示强国”,必须加强技术进步和新产品技术开发。
今年两会,李东生提出了《关于加速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发展的建议》。他对记者表示,目前在液晶显示产业,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在液晶显示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将主导全球液晶产业。但在下一代新型显示产业,我国部分核心材料和很多关键核心装备都需要依靠进口,应尽快加强关键核心材料和核心装备的研发。
李东生的具体建议为:一、加强产业顶层设计;二、支持产业链延伸拓展,构建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下一代显示技术领域,要争取和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四、支持行业开展国际交流。
去年,TCL宣布收购苏州三星的液晶工厂和配套模组工厂,该交易预计在今年3月份完成交付。李东生表示,这次收购意味着三星主动退出液晶显示产业,并将资源集中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未来新型显示产业会形成不同格局。”李东生称,目前已形成规模的如OLED(有机电激光显示),在中小尺寸领域(特别是手机领域)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在该领域,国外企业依然有较大优势,中企仍在追赶中。“十四五”期间,将是中国企业在OLED产业的追赶时期。
但是未来几年,OLED会有一个技术突破的机会,就是将生产工艺从真空蒸镀改为喷墨打印。李东生解释称,真空蒸镀是把材料镀上去,大部分材料会被隔离出来,材料耗损很大,而且必须在真空环境中完成,对生产温度要求高,总体设备和工艺成本较高。喷墨打印则是把材料以印刷的方式“印”在基材上。其工艺优势在于,材料耗损将大幅度减少,常温生产即可,且不需要真空环境。所以未来在大屏幕领域,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印刷OLED将有可能取代一部分液晶高端产品市场。
另外,李东生还提出了《关于支持中国企业强化双循环、加速全球化的建议》:首先,重塑和完善内循环产业链。具体来说,要构建核心技术攻关的举国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科技产业。要鼓励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要加强财税支持,实施针对性政策留住核心产业。其次,帮助国内企业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建立国际贸易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要拓宽企业海外发展的融资渠道,要支持企业海外设厂,进行本地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