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2021-03-06黄栋钦肖建佳胡伟滨蔡伟泽章秀桃林月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辛布洛芬吲哚

黄栋钦,肖建佳,胡伟滨,蔡伟泽,章秀桃,林月云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小儿动脉导管呈持续开放状态,一般而言,正常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完成第一次呼吸,即可促进动脉导管壁肌肉收缩,导致导管闭合,即使是时间过长,也可以在1 d内完成功能性闭合,但若是新生儿出现缺氧情况,将会重新打开动脉导管[1]。疾病病因可能是由于缺氧,也有可能是由于动脉导管发育出现异常,因此多见于身体发育不成熟的早产儿[2]。发生动脉导管未闭后,会在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形成不应有的通道,以至于人体血液循环、肺动脉压出现异常,引起相应的异常表征,还会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几率,因此需要尽早治疗。临床上对于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多是采取药物治疗方案,促进平滑肌收缩,起到闭合导管的效果,主要是应用羧酸类药物治疗[3]。现比较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与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50例进行研究,均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非足月分娩,无研究涉及使用药物相关禁忌证,患儿家长愿意配合此次研究流程,符合研究标准。根据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胎龄31~37(34.21±1.14)周;平均体质量(2.13±0.54)kg;平均动脉导管扩张直径(2.25±0.19)mm。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胎龄31~37(34.14±1.26)周;平均体质量(2.14±0.51)kg;平均动脉导管扩张直径(2.24±0.21)mm。2组患儿基本资料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吲哚美辛肠溶片(安徽艾珂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4023349)出生后5 d开始服药,每天用药1次,初次用药为0.2 mg/kg,第2~3次,减少至0.1 mg/kg,从第4次开始,恢复到0.2 mg/kg。观察组则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天大药业(珠海)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0251,规格:30 ml∶0.6 g]治疗,出生后5 d开始服药,每天用药1次,初次用药为10 mg/kg,第2~3次,减少至5 mg/kg,从第4次开始,恢复到10 mg/kg。2组均持续治疗1周,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调整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治疗前后检验相应生化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血浆前列腺素E2;(2)比较2组住院时间;(3)观察动脉导管闭合情况,用于评价疗效;(4)记录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肾功受损、胆红素升高、少尿。

2 结 果

2.1 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血浆前列腺素E2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血浆前列腺素E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2.2 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42±2.16)d,短于对照组(21.93±3.51)d(t=4.258,P=0.001)。

2.3 动脉导管闭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1周后,对照组动脉导管闭合17例(68.00%)低于观察组23例(92.00%)(χ2=4.500,P=0.034)。对照组出现肾功能受损3例、胆红素升高3例、少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8/25),观察组出现胆红素升高1例、少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观察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4)。

3 讨 论

动脉导管未闭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悸,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记录也相对高于正常新生儿,若是长期得不到控制,可能出现心力衰竭、体循环异常情况,不仅会延迟生长发育,还会导致幼儿体弱,危险性极高[4]。疾病以动脉导管未能闭合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也与导管粗细情况有关,多数患儿的导管较细,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或是根本无异常,只有进行相关检查时才能发现;若是导管过粗,可能引起心脏功能负荷[5]。该病症若是症状不明显,可先观察一定时间,若已经发现明显异常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干预和手术治疗2种,手术主要采取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进行治疗,与传统开胸手术结扎相比,该术式治疗效果明显,短时间内即可恢复(不留瘢痕),对于患儿而言,是较佳的治疗方式。但是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且考虑到手术禁忌证,部分患儿可能不适合手术治疗,故应优先选择药物干预。

临床上多使用羧酸类药物进行治疗,旨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促进动脉导管壁肌肉收缩,闭合导管,此类药物静脉注射、口服均可,但考虑到研究对象是幼儿,通常应采取口服给药方式。常用药物为吲哚美辛,常用于解热、镇痛,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囊炎等;在人体中发挥作用时,吲哚美辛具有抗血小板凝集、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可抑制环氧合酶,从而起到降低前列腺素水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药物经过口服后,可迅速吸收,1~4 h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在4 h可利用90%左右,经肝脏代谢后,可再次水解为吲哚美辛,实现重复利用[6]。吲哚美辛用于成人疾病治疗时,常规剂量为25~50 mg,若对象是小儿应减少用药量,根据小儿体质量计算用药量,单次用药不宜过多,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防止一次性过量用药引起不适。另外,需注意服药时间,吲哚美辛可直接接触胃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应在患儿哺乳后用药。吲哚美辛除了可引起胃肠道异常外,还可导致神经功能异常、抑制造血系统等,临床上也不建议小儿使用。因此,需要选取更为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布洛芬混悬液也是用于改善发热、疼痛等症状,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和流感,也可用于治疗小儿轻中度头痛,该药物在人体中发挥作用,可较好地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促进平滑肌收缩的目的。药物经口服后,可迅速吸收,1 h左右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可维持1 h,药效可持续发挥8 h左右,最终经肝脏代谢[7]。在应用机制上,布洛芬混悬液与吲哚美辛一致,但是相较于吲哚美辛,布洛芬混悬液的药物作用效果更佳,而且该药物是针对小儿设计,可以提供给早产儿服用。同时,布洛芬混悬液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其他物质,除主要成分布洛芬外还有淀粉、蔗糖等,相对而言口感要好很多,患儿接受度较高。由于布洛芬混悬液是针对小儿设计,因此在小儿体内耐受性较好,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疾病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应用安全性上明显较高,但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胃肠道溃疡,应多加关注[8]。需要注意:无论是吲哚美辛还是布洛芬混悬液,在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应用对象特点,尤其是早产儿,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临床上发现布洛芬过量使用会抑制骨髓,还会造成肝功能损伤,因此在应用阶段应在正常基础上适当减少,发现异常体征时需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同时,关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时情况,若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征兆,需尽快调整用药量,保证用药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周,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血浆前列腺素明显较优,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好于对照组,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

综上所述,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生化指标,加速动脉导管的闭合,且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安全性均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美辛布洛芬吲哚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氧代吲哚啉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一例布洛芬致金毛犬肾中毒的诊治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吲哚美辛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糖美辛肠溶片中吲哚美辛含量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