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素添加分析法在混合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2021-03-06李昌群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C语言分析法教学效果

李昌群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为了解因素添加分析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情况,通过查阅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发现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1-3]等,而关于因素添加分析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则研究甚少。当前高校对于C语言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大多是基于教师的平均得分而来,该方法使用平均分这一单一因素,无法全面且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4]。现实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宋丽萍指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包含教学内容的实时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考核体系是否完善等[5]。影响C语言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教学模式、学生的兴趣度以及课堂组织形式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6-7]

1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因素添加分析法的必要性

1.1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自2017年2月教育部积极推行“新工科建设”[8]以来,围绕新工科背景下的C语言课程教学成为研究热点。新工科背景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素添加分析法可以从内在原因去探索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深层次探讨学生真正所需,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1.2 为教师教学提供方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所有学生都可以理解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但是很多时候,结果并非如人所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化繁为简,将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逐个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1.3 课程内容所需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单纯借助于某一种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素添加分析法着重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从定性的角度分阶段地添加不同的因素,可以清楚地发现相关因素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因此,在C语言课程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教学是必要的。

2 因素添加分析法教学策略

2.1 确定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这种教学方法是从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本校)2019级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开始实施的,鉴于学校教学情况,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见图1。

图1 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在课前环节,教师通过雨课堂发布相关的预习任务,设计相关的预习视频帮助理解;设计相关的测试题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收集并整理学生反馈的问题;学生则通过雨课堂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和测试题,并且把疑难之处反馈给老师。

在课中环节,教师根据平台中学生反映的问题,设计相关案例进行重点讲解,发布课堂实例帮助学生练习相应的知识点,指导学生完成,总结学生课堂上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弹幕发布自己的感想和疑问,按照老师课前的分组合作完成案例。

在课后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呈现出的问题,设计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且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平台及时完成老师推送的课后作业,浏览学习资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满意度进行调查。因素添加分析法的优点是在理想条件下,分析重要因素对于C语言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把研究结果作为后面研究的基础条件,之后再继续分析一般因素的影响。每增加一个因素的分析,所得到研究结果就接近事实一步,当把所有主要因素考虑进来时,得到的研究结果就是比较接近真实的结果。使用这种方法在研究问题时,由于把复杂的问题进行了理想化处理,所以能够始终以一种比较清晰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并且每一步之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2 确定影响因素

2.2.1 确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联系很紧密的课程,大量的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提升C语言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上文提到的基于“伙伴式+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结合因素添加方式分阶段添加其他影响因素,探讨对C语言教学效果的影响,可以确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学模式、学生兴趣度、学生课堂组织形式等因素。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者。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的不断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出了很大的问题。因此,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学模式”可以确定为重要因素。教师授课的形式以及内容如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整个教学效果就会提升,所以将“学生的兴趣度”确定为一般因素。通过搜索可以发现,“伙伴式”模式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的自控能力差等情况。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理解力都不足,因此将学生课堂组织形式确定为一般因素。

2.2.2 各个因素权重的分配

好的教学模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教师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鉴于此,把影响因素的权重分为重要因素(教学模式)与一般因素(学生兴趣度、课堂组织形式)。

2.3 单因素分析过程

利用因素添加分析法来研究C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可以化繁为简。本文着重探讨单因素分析法的研究过程,整个研究过程类似杜能的孤立化研究方法[9]。对于要研究的问题,为了避免其他一般因素的干扰,需要事先提出理想条件。一是忽略学生的兴趣度,假设学生对于该门课具有很大的兴趣,那么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可以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二是忽略学生组织形式,假定学生的分组与否都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那么可以从其他因素去探讨教学效果。

此次的混合教学模式首次在本校2019级计算机专业的新生中进行实验。为了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作为对比实验,在开学前4周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占课堂主导,4周以后直到学期末都实行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到,使用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表1)。

表1 各阶段问卷调查结果

2.4 因素添加分析过程

2.4.1 理想条件

假设教师采用了最佳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准备很充分,教学资源充足,那么学生方面的因素就是重点考虑的。

2.4.2 研究一般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兴趣课堂

假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合理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出相应的案例引导教学,这样势必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次采用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事先调查的形式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包括喜欢的教学方法、喜欢的课堂模式等。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案例,抓住兴趣点,受到了学生的好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学生希望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继续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且愿意把该模式推荐给其他师生。

2.4.3 研究一般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课堂组织形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表现出的问题是自控力较差、理解能力不足等情况。多数情况下,如果让学生单独完成作业,他们很难完成。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到,前4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课中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案例,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没有办法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训案例。在4周以后开始进行分组,具体的分组根据前期的观察以及摸底来进行,3人一组,每一组中安排1名自控能力较强、理解力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两名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鉴于大学生的活动轨迹主要集中在寝室,因此分组优先考虑相同宿舍,再考虑相同性别,最后考虑混合形式。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超过60%的学生表示分组模式对他们的实验完成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面。

2.5 因素添加分析法教学效果展示

此次混合教学模式在本校2019级新生中首次使用,在开学刚开始的4周内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2020级新生中直接采用该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成绩对照见表2。

表2 教学效果展示

通过表格可以看到,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良好占比达到了70%;在2020级新生中再次使用该教学模式进行验证,数据表明学生的平均分有所提高,良好占比维持稳定,不及格人数的占比有了明显的下降。

2.6 因素分析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体现的问题是自控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不足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基于“伙伴式+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同时“伙伴式”分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C语言课程中应用因素添加分析法分阶段地添加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展。这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日后的深造等都有积极的影响。鉴于实验样本和评价指标的限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素添加分析法是对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关于该方法的定量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继续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C语言分析法教学效果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