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谣言预测与治理研究
2021-03-06刘思彤
◆刘思彤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谣言预测与治理研究
◆刘思彤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 541004)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都产生不同的变化,随着网络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传播的信息却有真有假,通常称不实信息为网络谣言。特别是一些自媒体平台,会在网络上散布一些谣言,以吸引流量增强自身价值。这些网络谣言会扰乱社会治安,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何预测和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目前热点讨论话题。本文首先分析大数据的网络谣言预测问题;其次表明网络谣言特征;最后提出一系列网络谣言预测与治理策略,希望可以净化网络环境。
大数据;网络谣言;治理;研究
谣言并不是网络时代的特有产物,古代社会之中也存在一些谣言,三人成虎便是指谣言的力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越来越快,网络的互动性和交流性极强,这也导致网络之中存在大量谣言,一些不实信息会经由社交媒体广泛传播,扰乱正常媒体秩序,甚至有些不实信息会侵害人民利益,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谣言的重视,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这样才能肃清网络环境,减少不实信息对民众的侵害。
1 大数据的网络谣言预测分析
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甚至一些谣言还会引起恐慌。由于网络发展速度较快,人们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快手、抖音、网易进行沟通和交流,也能借由这些平台散播谣言,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虽然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预测和分析网络舆情是否为谣言,但很多网络谣言在分析期间便已快速传播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网络谣言的种类很多,有些谣言多是以讹传讹,导致谣言不断升级和进化;有些谣言是故意捏造,这些网络谣言有较强的欺骗性,很多无辜网民也会由于不清楚事实真相,成为谣言的传播者;还有些谣言是专业团队为谋求利益精心策划的。例如我国经常出现的水怪和UFO谣言,都属于不实网络信息,还有一些明星会通过捏造谣言,增加自身话题度,从而为自己和经济团队提升价值,不正确的价值观也是网络谣言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谣言的传播载体越来越多,人们可以通过论坛、贴吧、QQ、微信、抖音、快手等等网络平台传播网络谣言,这些网络谣言真真假假,欺骗性较高。因此,很多民众会认为虚假的网络谣言是真实的,并在无意中传播网络谣言,由于网络谣言传播性较广,参与人数较多,因此治理起来十分困难。
2 大数据的网络谣言特征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逐渐加大打击网络谣言力度,但网络谣言也在不断升级。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受众人群较多的微信中便存在很多网络谣言,微信检索和微信朋友圈中存在很多不实信息。特别是前一段兴起的健康养生谣言,多数是在朋友圈流传,甚至有的自媒体平台今天发布健康养生信息,明天发布辟谣信息,以此吸引眼球,增加转发量。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微信中存在的很多谣言,已经在微信流传多年,并且仍然有人相信谣言的真实性,可见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例如痔疮膏可以治疗和减轻黑眼圈,这条不实谣言仍在继续传播,相关的文章可达到数万条之多,并且很多文章都会有上万的转发率,可见谣言传播之广。很多谣言是以营销为目的,还有的网络谣言通过公众号发布,虽然相关部门会对谣言进行删帖和下架处理,但不少新媒体平台会重新编辑文章并进行重新发布,这也是谣言久治不少的主要原因。
3 大数据的网络谣言预测与治理策略
(1)加强互联网大数据预测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网络谣言在流传之前会有一定征兆,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减少谣言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学会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收集,并有分析和预测谣言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谣言的产生和扩散。因此,政府必须拥有独立强大的大数据系统,才能独立辨别和预测网络谣言的诞生,将网络谣言扼杀在摇篮里。政府必须具有独特信息来源,才能率先引导舆论方向,减少网络谣言,避免发生一系列不利影响,科学合理的预测和预警谣言系统,是降低网络谣言的最佳途径和手段,可以使网络谣言未经流传便失去价值。
(2)加强民众道德培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只有增加民众道德修养,才能使民众高度自律,减少网络谣言的存在。民众不仅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遵守道德,也需要在虚拟的网络中遵守道德。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络谣言的源头也是现实社会的民众,因此,无论何时都应加强自身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民众道德缺失也是网络谣言存在的主要原因。
网民需要培养自身正确道德观念,学会合理使用网络,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目前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网络。因此,网民学会合理使用网络十分重要,网络具有很高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但绝对不能沉迷于网络,要尽量减少互联网对网民的伤害,也要尽量治理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从源头避免危害社会的信息发生;同时,民众需要学会用健康的心态进行网络互动,虽然在网络互动时并不知对方真实身份,但在虚拟情况下也要保持本心,不能恶意揣测和诽谤别人,要尽量减少未经核实的信息传播,更要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只有塑造轻松和谐的网络环境,才能尽量减少网络谣言的存在。
(3)主动防范网络谣言
想要消灭网络谣言,必须主动进行防范,才能增加治理效果,减少网络谣言存在。首先,需要加强对网络谣言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网络谣言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测,争取从源头治理,彻底根除网络谣言的存在。并且在发现网络谣言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争取将危害降到最低。
首先在发现网络谣言时要主动进行澄清,要相信公众的力量,网络谣言不会无故出现,也不会自行消亡,只有真实信息才能打败网络谣言,不要给网络谣言留有任何的生存土壤;其次,治理谣言一定要及时,只有及时治理谣言,才能减少谣言的数量,谣言治理需要民众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要学会通过大数据加强网络预测和分析,尽量减少网络谣言的产生;最后要注意分析网络谣言的真实利益关系,只有对谣言生产者进行打击,才能逐渐减少网络谣言的存在。
(4)用辟谣减缓网络谣言危害
网络谣言大幅度流传也是因为民众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时便需要政府部门进行辟谣,才能尽量减缓网络谣言的扩散和传播。例如疫情期间,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发布我国缺粮的不实信息,造成民众恐慌,民众开始大量存粮,由于政府辟谣不及时,导致米、面、粮、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还有谣言称新冠病毒起源于武汉实验室,给我国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如果政府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辟谣,便可减少恐慌。因此,政府可以成立专业辟谣部门,全天候监管网络信息。很多网络谣言最初只是出于娱乐心态发布,无人传播谣言不会大面积发展,因此需要提升网民的辨别能力,不断宣传网络谣言特点,才能减少网络谣言存在,并降低网络谣言危害。
(5)增加对互联网的监管
所谓网络监管,便是要监督管理一切网络言论,虽然我国尊重民众言论自由。但民众必须对自己所发表言论进行负责。同时,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由于人们可以在网络自由发表看法,因此,在信息传播时便会产生很多网络谣言,一定要做好网络监管工作。并且我国的网络监督部门尚未成熟,网络的虚拟性也很强,这也是导致网络监督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网络管理者可以加强舆论引导,引导网络话题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和减少网络谣言;网络管理者还可以选拔一些有志青年,这些民众可以在网站进行监督职责,这样可以利用民众的从众心理,引导网络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还可以培养一些网络监督专家,深入分析和了解网络谣言,从而加强网络谣言治理。
(6)加强管理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网络谣言管理,例如,很多西方先进国家,十分注重网络言论秩序,会对存在网络谣言的新媒体平台进行警告和处罚,并且要求新媒体平台必须有能力屏蔽不良信息网站,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加强网络谣言治理,减少网络监督人员工作量,也能使新媒体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
(7)不断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惩治力度,才能减少网络谣言存在。法律法规是最具权威性的社会规范办法,一定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才能做到有法可依,从而威慑谣言传播者。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很多不法分子会贩卖公民隐私信息,恶意抹黑政府,一定要不断提升公民素质,才能减少此类恶性事件存在。并且由于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很快,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这样才能减少谣言热度,尽快平息谣言。同时,新媒体平台有义务删除网民发布的网络谣言,缩小网络谣言范围。
4 结语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一定要注意传播信息的真实度,才能尽量减少网络谣言的存在。可以通过网络舆论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使民众认识到谣言的危害。政府可以通过监管自媒体平台,自动过滤一些敏感词汇,从而减少网络谣言的存在,还可以鼓励人们积极举报网络谣言,并对有效举报的民众进行匿名奖励,还可以加强一些语言处理技术,从源头扼杀网络谣言,这样才能有效治理网络环境,增加网络的真实信息,为民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钱迎飞.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谣言研究——基于“较真”辟谣平台437条样本的分析[J]. 视听,2020(08):132-133.
[2]王琪琪.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谣言免疫力状况调查与思考——以H民办高职院校为例[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113-116+120.
[3]刘云.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治理的法治模式探析——以公安机关网络舆论治理为例[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9,31(06):146-152.
[4]陈佳丽. 当前网络舆论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以“奔驰车主维权案”为例[J]. 科技传播,2019,11(23):128-130.
[5]张凤哲.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网络舆情社会稳定风险形成机理与管控[J].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0,32(02):22-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网络谣言的受众传播研究》(18YJC86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