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经验与合作方案

2021-03-06

关键词:抗疫共同体肺炎

李 丹 罗 美

(厦门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在21世纪即将进入第三个十年之际,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多点暴发,肆虐全球,成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社会影响。严峻的疫情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全球命运一体的时代,人类面对重大卫生危机该如何应急治理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抗疫方案的可行性与高效性。中国领导人站在维护全人类生命安全与共同利益的高度,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作为最先有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中国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支持全球抗击疫情,为共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形成基础:中国抗疫经验

从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到2020年2月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再到3月湖北本土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逐步下降至个位数,最后4月中旬武汉解封,这个过程见证着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5月,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政府开始倡导有序复工复产复学。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保卫战中,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国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给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总结其中的经验,能够为世界各国控制疫情以及应对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提供宝贵经验。

(一)隔离:严格的物理防控措施

在明确了新冠病毒的人际传播途径后,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1号通告: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随即,交通运输部发出紧急通知,全国暂停进入武汉的道路、水路、客运班线发班,武汉全面封城。1月24日,全国30个省份相继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识别和控制疫区人员。疫情发生在中国人口流动量最大的春节期间,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引起交叉感染,各地取消了聚集性活动,延长春节假期并推迟各类学校开学;关闭影院、剧院、网吧等娱乐场所;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酒店等公共服务类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严格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通风、检测、限流等措施,并要求进入人员必须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推行电子政务和无接触快递等“不见面”服务。

中国这种壮士断腕的政治魄力、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成为扭转疫情局势的重要举措。中国在关键时刻采取的关键举措引起了中西方人士关于生命、自由与幸福的讨论与反思,这些举措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并被大多数人理解、接受与仿效①。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认为,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阻隔措施是唯一已被证实有效的办法,隔离防控措施是中国抗疫成功的重要经验。

(二)救治:科学的中西结合方法

疫情是魔鬼,科学的救治方法是其克星。在救治病患的过程中,一方面医学专家们注重发挥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协同攻关作用,秉持科学态度,加强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传播能力等研究,及时开展疫情形势分析研判,增强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专业性;另一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20年1月15日到3月7日期间共发布了六版诊治、防控方案,边摸索边实践,根据不同病情制定不同级别的诊治方案,形成经验。同时,中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深度介入疫情防控,从中医角度研究确定病因病基、治则治法,形成了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等全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确诊病例总数的91.5%,其中,湖北省有超过6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确诊病例总数的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③。相信科学诊治、传播科学知识、依靠科学防治是中国疫情防控成功的又一经验,反智主义、愚弄大众、以讹传讹在中国没有市场。

(三)管理:智能的网络服务系统

传统基建是“铁公基”,新基建是“信智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20年4月20日召开的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④。全球化时代,单单依靠传统基建已不足以应付强变异性、高传染性病毒的攻势,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基建大显身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表现出色,为筛选和统计疑似病例、监测流动人口、保证居家隔离质量以及保障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1.统计筛选疑似病例

在此次疫情中,大数据和5G通讯在统计和检测疑似病例等方面表现出色。2020年1月25日,华为支持湖北移动和湖北联通正式开通火神山5G基站,使5G通讯、系列网络工程和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筛查、定位、会诊、防护等多重作用。各省开发的医疗数据统计APP也可实现网上筛查发热病人数据并自动汇总和计算各地发热病人总数及分布区域、测算发热门诊和病房医疗资源需求等功能。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阿里云达摩院合作,利用AI算法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时间缩短到了半小时,并可以有效避免核酸检测漏检。

2.智能管理健康出行

在手机已经成为人类“外置器官”的时代,充分利用数字赋能加强疫情防控和检测市民健康状态是一种明智的选择。2月11日,杭州首创推出“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的健康码。健康码以个人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广大市民或返岗复工人员自行上网申报,经后台审核生成属于个人专属的二维码,作为其在本地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提高了人口流动管理效率,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出行。2月15日,腾讯宣布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推出“健康码标准”,正式推荐给各地作为技术标准规范。2月16日,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支付宝官方宣布将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助力企业分类有序复工复产。各省市也纷纷通过支付宝和公众号推出本地健康码,为居民出入公共服务类场所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提供健康凭证,大大提高了恢复通行和加强防控的效率。

3.保证居家生活质量

居家隔离期间,种类齐全的电商平台和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保障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各种视频平台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中国邮政、顺丰速运、京东物流、苏宁物流迎难而上,勇担重任,一直坚持正常运营;“三通一达”和百世快递等快递公司从2月10日起也相继恢复正常运营。便捷电商和信息化快递网络的结合,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吃穿方面,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可以满足大部分的购物需求,美团、朴朴、盒马鲜生等平台可以将各种美食和新鲜蔬菜肉类送达家中;娱乐方面,爱奇艺、腾讯以及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能够提供多种类型的文化产品,搭载各种平台的直播功能可以让人们实时互动,如人们可以在线观看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成为亿万“云监工”的一员。覆盖全面的物联网和互联网成为隔离期间的压力释放阀,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

4.保障日常学习工作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了110.2%,占网民总数的46.8%。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从事网络教育的相关企业新增4000多家。在稳定局势、恢复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基层社会和企业管理人员在公共交通工具、写字楼和公共场所使用热成像技术,让体温监测和信息处理融合,直接带动了复工率的提升。除此之外,疫情“黑天鹅”还给互联网产业或者依赖互联网的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带动了就业,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B站、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及腾讯会议等远程会议平台。当然,最令人瞩目的还是互联网医疗事业的发展,据相关机构预测,疫情过后人们的就医方式将迎来大改变,线上问诊率将大幅提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这种几亿人在线办公、所有学生在线上课、生活物资大部分在网上购买的宏大场景,如果没有超强的交通网、电网和互联网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体制:强大的中国治理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之治的政治根基。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党和国家心系民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党中央面对疫情果敢作出判断并采取一致行动,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战略格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体制优势。

在国家层面,在疫情大规模暴发前期,31个省级行政区在6天内相继快速启动一级响应,形成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集中统一指挥地方政府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党和政府一声令下,全国各地选派330多支医疗队和4万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快速有效地调动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举国体制的优势。

在社会层面,人民相信科学、信赖中央、信任专家,积极配合国家的各项防疫抗疫政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积极推动抗疫措施有效落地,想方设法为群众采购基本生活物资;医生、护士等医务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奔赴一线;公安、交警全员上岗,无私奉献,为维持社会治安全力护航;五大战区的军队人员带着过硬本领和物资装备驰援武汉,形成了前方指导组、联勤保障部队、一线医护人员的联合支援体系。

在企业层面,在国家的号召下,中央企业主动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惜代价,全力支援。民营企业各显所长、各尽其能,发起抗疫支援行动,其响应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展现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实力、担当和情怀,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⑤。比如,一些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医疗急需物资,迅速缓解了“口罩慌”。2020年2月初,我国口罩的日产量只有1000多万只,但到2月底,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量已达到1.16亿只。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的一次巨大考验,中国顺利通过大考,再次向世界证明了其强大的制度优势。

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现实行动:中外抗疫合作

正如习近平所说,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是国际社会抗击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取得的重要经验,是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1]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后,中国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合作抗疫,在援助医疗物资和资金、分享疫情防控信息、开展医疗援助、建设疫情防控机制等合作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一)援助医疗物资和资金

突如其来、蔓延迅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医疗物资、医护人员、医疗资金短缺的难题。当疫情在中国暴发后,护目镜、防护服、呼吸机等供不应求,N95口罩极度欠缺。在中国陷入困境之时,许多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民间机构、爱心人士都伸出援手,积极向中国捐赠爱心物资。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韩两国,向中国捐赠了数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救援物资,两国的民间组织也向中国捐赠了100万只防疫口罩。柬埔寨、老挝等与中国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又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国家,其领导人慰问支持中国,给予大量物资和资金支持。欧盟协调成员国向中国运送了3批近60吨的防护物资,对中国的疫情态势十分关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分别向中国提供70亿元、24.8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贷款,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向中国发放贷款,支持中国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上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将采取一切措施抗击疫情、保护生命、重振经济,并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振兴计划。“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些物资成为国家间友情的见证,国际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也成为中国走出疫情困境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抗疫取得突破性进展时,疫情席卷了全世界,全球进入医疗物资紧缺状态。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日渐恢复的中国,很快加大了口罩、核酸检测试剂盒、护目镜等防疫物资的生产和出口,极大缓解了形势严峻的美、德、法、意等国的医疗物资压力。截至2020年7月19日,中国政府已经向153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民间机构、个人等通过各种渠道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中方还积极发挥产能优势,及时开放医疗物资市场和出口渠道。3月1日至7月12日,中国累计出口口罩1066亿只,防护服7.7亿套、护目镜1.7亿副、呼吸机15.8万台、检测试剂盒3.9亿份、红外线测温仪5909万件。防疫物资出口规模呈明显增长态势,有力支持了国际社会的疫情防控⑥。

除了直接的医疗物资援助之外,中国承诺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中国将与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共同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并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2020年7月,亚投行已批准向越南、格鲁吉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12个国家提供应对疫情相关贷款,总贷款额近56亿美元。此外,亚投行6月还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0亿元人民币首笔熊猫债,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应对疫情。2020年6月17日,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承诺中方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免除有关非洲国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对华无息贷款债务。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了合作应对全球疫情的正导向和正能量。

(二)分享抗疫信息和经验

一是主动通报信息。中国建立了最严格且专业高效的信息发布制度,第一时间多渠道向国内和国际社会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主动通报信息,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物探针序列信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世卫组织和中国的组织下,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亚太经合组织、加共体、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就疫情防控多次召开电话会议和专家视频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汇编诊疗和防控方案并翻译成3个语种,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组织参照使用,并与世卫组织联合举办“新冠肺炎防治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⑦。

二是及时分享经验。中国应有关国家的需要,及时分享诊断治疗、方舱医院建设、社会隔离等方面的经验。在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举行新冠肺炎问题司局长电话会议,就共同抗疫交流分享经验,形成抗疫的东亚模式。在东南亚、非洲、欧洲地区,中国医疗专家组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同一线医护人员交流疫情防控、公共卫生政策、医疗救治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中国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的抗疫经验是全球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宝贵财富,作为有担当的大国,中国毫无保留地与全世界有需要的国家分享抗疫经验。

三是注重合作交流。中国积极维护世卫组织在协调全球抗疫合作中的领导地位,配合世卫组织专家考察组来华进行全方位深入调研,欢迎其对中国和全球疫情防控提出建设性意见,还主张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加大机制内对话交流与政策协调力度,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在评价中国抗疫优异表现时总结了五条特征,其中之一是“科学合作”:中国积极加入世卫组织的所有专家网络,并每天通过这些平台分享其经验和知识,也欢迎由世卫组织牵头的国际专家团队去中国提供支持⑧。中国广泛开展国际科研交流合作,同有关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开展科研交流与合作,共享科研数据信息,共同研究防控和救治策略,同有关国家、世卫组织以及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等开展科研合作,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⑨。防控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防治经验的无私分享,为全球早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三)构建联防联控机制

机制是抗疫措施的有力保障,中国采取的联防联控机制是成功高效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因素,因此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建立适合其国情和卫生状况的防控机制尤为重要。

疫情发生后,中日韩三国从政府到民间层面均出现了近些年少见的守望相助与温情互动。三国不仅在道义、行动上大力支持,而且不断强化卫生防疫沟通协调应急机制,实施联防联控,加强互通疫情信息与对口部门沟通,交流防控经验和技术,并开展诊疗方案、药物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合作,中日韩合作互助进一步彰显了三国是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⑩。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中日韩三国联合抗疫为全球树立了样板,接下来,三个国家还将联手共度“后疫情时代”,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相互开放市场,在健康医疗、智能制造、5G网络等领域加强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抗疫中,东盟与中日韩(10+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贸部长特别视频会议等系列高官会议成功举办,对强化合作意识、提振合作信心、明确合作方向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积极携手构建联防联控机制,在老挝和越南等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中方帮助老方、越方协作完成防控体系建设,协助拟定符合其国情的诊疗指南,切实做到防治结合。同时,中国在云南边境多举措加强疫情联防联控,云南接连发布12号、13号、14号、15号通告,并翻译成越、老、缅三国语言面向社会公布。此举加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边境安全,最大程度阻断疫情跨境传播,保障双方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东南亚各国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中国政府采取对口援助的方式,例如福建省对口菲律宾、云南省对口缅甸等,进行一对一帮扶,有力诠释了睦邻友好、相互支持的国际友谊。

中国也十分重视与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建立合适的联控机制,为此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医疗专家组与当地开展交流合作,协助当地医疗机构完善收治方案,援助实验室检测设备和试剂,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同时,对一些疫情应对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国家,中国呼吁:联合国、世卫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向非洲国家提供必要的紧急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更多物资、技术、人力支持。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再次承诺,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国家。

大疫大治需要大国担当,事实证明,中国是乐于合作分享、敢于担当负责的国家,这正是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践基础。

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要义:人类命运与共

2020年1月30日晚,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3月11日,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定义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7月2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日内瓦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媒体通报会上称,在世卫组织宣布过的六次全球健康紧急事件中,新冠肺炎疫情是最严重的一次。截至2020年7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1635万,其中死亡65万人。大疫情需要大治理,大治理需要大方案。2020年3月,习近平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此后他又分别在多种场合提出这一倡议。

(一)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前提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关乎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共同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其基本要义。

人民生命至上意味着人命关天、人命高于一切,为此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国家要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确保一些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即使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也全部由国家承担。

人民生命至上意味着生命大于利益、重于经济,宁可“封城”“封路”“封厂”停止经济活动,也要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中国2020年首次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就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为完成经济增速任务而忽略民生问题,引导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

人民生命至上意味着人人平等,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从本地户籍人口到外地外省流动人口,从中国人、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士到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企业员工,从医保患者到无钱看病的困难群众,尽收尽治,决不放弃一人。

人民生命至上意味着生命优先、救命第一,其他一切要让位于拯救生命。因此,国家要对湖北省和武汉市果断采取史无前例的全面严格管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严控人员流动,延长春节假期,停止人员聚集性活动,全国企业和学校延期开工开学。如果不采取如此果断的措施,将会有更多的人受到感染,疫情更难控制。习近平在2020年1月20日就对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月28日在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习近平再次强调,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世界里,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归根结底都是人类生命创造的作品,人类生命是创造价值的价值,是所有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之源,保障生命安全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的最为本真的意义上说,是人类为了确保生命和生态一体化安全而构成的命运共同体。”[2]

(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本质是促进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卫生安全是指在关系到一国、一个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大众卫生健康的问题上,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或免除不可接受损害和风险的状态,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病、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在全球化时代,各国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领域都存在很强的联系性、依赖性,发生在一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很可能蔓延为地区性或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如英国的疯牛病事件严重影响到欧盟成员国及从英国进口牛肉的国家的食品安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当今的公共卫生安全就是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经济全球化越深入,“蝴蝶效应”“马太效应”越突显,各国之间货物、人员往来越密切,各种因素之间交互传递、扩展的影响越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就越容易由一国一地的安全演变为共同安全和综合安全。例如,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不仅直接导致受害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器官病变衰退,由此引起的核辐射更是波及到动植物、水、环境和食品安全,不仅影响到亚洲邻国,而且还通过贸易等链条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

武汉疫情发生后,中国积极倡导和促进全球卫生合作,为谋求全人类健康福祉,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2020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强调,中方愿同包括对方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有效应对疫情,维护全球卫生安全。2月7日,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指出,中方不仅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维护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3月18日,就法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习近平更为具体地阐明了保卫公共卫生安全的路径:“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支持法方抗击疫情努力,愿同法方加强合作,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法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共同负有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中方愿同法方共同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3]

(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是加强全球卫生治理

习近平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中国首当其冲受到疫情袭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对于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我们感同身受。在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我们以实际行动,为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投桃报李的传统美德。但应对快速蔓延、高死亡率、高传染性的病毒,仅靠双边合作和大国援助是远远不够的——何况有的大国自身难保,无力也无意他顾——必须要加强全球卫生治理,建立应对眼前疫情的联合机制和确保卫生安全的长远机制。为此,中国呼吁联合国、世卫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凝聚抗疫的强大合力。

世界卫生组织是卫生健康领域最权威、最专业的专门国际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中国已经宣布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其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行动。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习近平宣布,将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努力确保抗疫物资供应链,并建立运输和清关绿色通道。防疫物资、防护用品是抗疫的武器和工具,应急物资储备在突发公共危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设立应急仓库和枢纽是防疫于未然的长远之举。除此之外,建立完善有效的防控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防控会商机制、协查管控机制以及诊疗方案共享和危重病人会诊机制等也十分重要。只有信息畅通、沟通到位,才能切实开展联防联控,实现共防共治。

同时,遏制政治病毒、抵制有政治对立和攻击性质甚至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言论对加强全球卫生治理也很重要,否则就会加剧紧张和对抗,破坏团结气氛,不利于向“共同的敌人”开战,间接助长疫情威力。当然,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多元力量的参与,光靠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不够的,要重视公司、民间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构建多元主体良性互动、高效合作的机制与规则。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此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此,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建设势在必行,这已是中外人士的共识。“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能力,但遏制COVID-19仍需要协调一致的国际对策。世卫组织应发挥领导作用,紧急召集一个多学科委员会,为新的疫情制定全球行动计划,包括监测、接触者调查、测试和治疗,增进公众的信任与合作,透明地共享科学信息,激励学术界和工业界开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4]在未来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不仅要强调世卫组织的领导作用,而且要更加注重国际机制的保障作用。“要通过加强国际组织管理与协调权巩固国际法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合法性与执行力,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思想推动全球卫生治理法治体系的完善,要发挥国家、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联动作用以弥补全球治理合作之空缺,要擅于从多领域进行规范,为开展国际卫生合作提供广泛坚实的国际法治基础。国际规则的制定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都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从国际法以及国际规则的维度完善并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建设是当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危机的重中之重。”[5]

(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是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共同体。顺应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提出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自2013 年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后,又先后在各个重要的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特征,明确其动因愿景和实施路径。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切感受,在病毒都已经全球化的今天,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在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生态命运共同体等维度的基础上,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习近平又提出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不仅表达了中国携手国际社会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主张,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充实。

首先,疫情大大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国际合作意识和行动是抗击疫情以及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疫情之初,一些国家处于集体认知空白的状态,没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作大规模传染性流行病事件,甚至认为流行性传染病只会发生在“落后国家”,中国是因为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太差才暴发疫情。这种盲视导致一些国家不把疫情当回事,不戴口罩,措施不力,直至疫情恶化、死亡率飙升才开始警醒和行动。这说明,在全球化时代,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安危与共,只有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摒弃偏见,抵制自私自利,各国和各民族发扬守望互助、和合共生的共同体精神,才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其次,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行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共克时艰、战胜疫情最有力的理论武器,也是全球化时代各国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大疫当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在人类大家庭、共同体中,助人即是助己,互帮互助、携手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习近平准确把握世界的发展变化,在全球因疫情而恐慌时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不仅为中国以及全球遭受疫情折磨的国家提供了指引,还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普遍安全的内涵。

除此之外,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过程对深化国际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理念和提升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有着极大助益,也印证了长期的全球卫生治理是代表人间正道的不二选择。

当然,由于各国基础建设水平差别巨大、防疫抗疫政策彼此不同、社会文化习俗差异显著,而且还受到个别国家疫情政治化、全球卫生治理任重道远、世卫组织作用受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但经历一场大疫后,国际合作抗疫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意愿,随着人类面临的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多变,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会逐渐深入人心,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同心协力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克时艰维护人类共同家园,不仅是中国始终如一的担当作为,也正在赢得后疫情时代新的机遇和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注释:

①2020年3月13日,《纽约时报》“科学与健康”栏目的记者小唐纳德·麦克尼尔在一档介绍中国抗疫情况的节目中,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中国的检疫流程——中国的医院建有单独的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区分开来;中国很多地方都需要测量体温,包括火车站、地铁站、办公大楼等,体温异常的人会被送到发热门诊;在中国,医院会首先给病人做CT以检查肺部影像是否存在异常,这给病毒检测起到了很好的前期筛查和辅助作用。他还科普了中国的方舱医院如何有效隔离患病人群,将疑似、轻症与重症病人分类管理,竭尽所能地确保了医疗系统不崩溃。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经他的梳理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当日,小唐纳德·麦克尼尔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新闻访谈节目“与媒体见面”的连线采访中,针对主播查克·托德所说的中国抗疫期间“似乎缺乏自由,那种西方式自由”时,明确回答:“如果没有生命,追求自由和幸福都无从谈起。”参见《没想到,〈纽约时报〉记者肯定中国抗疫,话都说到这份上了……》(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3-17/doc-iimxyqwa1003653.shtml)。

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第10版)。

③参见高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6月1日第9版)。

④参见《发改委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fzggw/Document/1677563/1677563.htm)。

⑤参见《国企民企风雨同舟共战“疫”》(《经济日报》,2020年2月21日第9版)。

⑥参见《纳瓦罗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涉华谎言与事实真相》(《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7月22日第3版)。

⑦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第13版)。

⑧参见李晴晴:《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我们基于五点评价中国抗疫表现》(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3xOgcPg4cLu)。

⑨同②

⑩参见李晨阳,罗肖:《抗疫合作助推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世界知识》,202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抗疫共同体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