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旅繁荣发展

2021-03-06

奋斗 2021年2期
关键词:冰雪文明旅游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龙江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殷 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规划、设计和部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不断夯实文化强国坚实基础的新的阶段性重要任务,黑龙江省应多点切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突破。

一是推动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当前,乡村振兴任务更加繁重,应把基层,特别是农村、社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推动优质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一线,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以农民文化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冰天雪地、美好生活”等省级群众文化品牌和本地特色群众文化品牌为龙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各地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以送演出、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切实解决乡村文化生活匮乏问题。

二是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放大文化和旅游的乘数效应,在全省“一城四线”旅游线路协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龙江文旅服务网络。在建设上,将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具有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的中心,达到融合建设、共同发展。在项目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活动,将公共文化优秀产品向景区推广,各类文化活动向景区延伸,让更多游客享受到驻地的文化特色。在服务上,完善景区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公共文旅人才,引导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进景区,培育打造一批景区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为景区增加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

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充分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黑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线下防疫、线上开花”的实践,统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整合数字文化资源,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推动数字化向智慧化迈进,创造出更多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新业态、新方式、新场景。在网络方面,推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公共文化云建设和群众文化数字化建设。在资源方面,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群众文化活动建设。

(作者系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

大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赵良韬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十四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明确要求了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新评价尺度。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目标,“十四五”时期要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着力点。

一是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新一轮全国文明创建目标规划,加强动态管理、坚持常态长效,指导各地持续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特别是加大对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的工作推进力度,切实履行省级文明办监督、督查、指导职责,通过召开动员会、签订责任状、赴先进地区学习、实施城市间交叉检查等方式,不断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名城市的重视程度,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创建为民利民惠民。

二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围绕改善农村环境、基层治理和陈规陋习等方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法治德治自治,推进移风易俗。发挥省乡风文明建设专项小组协调牵动作用,开展“聚文明力量、促乡村振兴”宣传展示活动,营造乡风文明建设浓厚氛围。将巩固脱贫攻坚和实现小康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助力群众增产增收。

三是持续推进文明新风培育,提高市民文明素养。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公益广告评选宣传活动,在各级各类媒体和城乡公共场所、社区街道广泛刊播展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厉行勤俭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行动方案》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餐桌革命”行动,在全省广泛开展“公筷行动”“光盘行动”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上网、文明观赛行动,强化人们养成公共意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创建协调处处长)

创新人才制度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郭淑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黑龙江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也是一个文艺创作大省,新时代如何创新人才制度,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途径。

创新人才制度,提升人才使用水平。黑龙江省地处边疆,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要加强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和制度集成,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励优秀文化人才扎根黑土地创作文化精品。坚持既要以黑龙江省为主,又要实现与其他先进省份共享人才,打通人才流动的渠道,创新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为家乡文化建设作贡献。

设立创作人才带头人制度,推动人才接续成长。黑龙江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有很好的经验,比如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制度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文艺创作人才仅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培养力度远远不够。应将话剧、音乐剧、歌剧、舞蹈、京剧、绘画等具有明显地域标识的传统优势品牌纳入省人社厅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长效管理制度,通过专业评估推动人才接续成长。

积极参与各级平台竞争,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辐射力。文化强省建设,最终拼的是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参与国家级平台评奖,从“高原”向“高峰”目标冲击是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的唯一途径。目前,“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锐减,黑龙江省获奖数也面临下滑的严峻局面。建议鼓励广大作家、艺术家积极应对竞争局势,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勇立竞争潮头,积极参与各级平台竞争,为黑龙江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弘扬黑土地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文化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黄彦辉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繁荣边疆特色文化”。黑龙江北方民俗文化是边疆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挖掘北方民俗等边疆特色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是建设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园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体验区。建设体现民族习惯和生活特点的民族建筑,展现民族民俗文化,并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节日文化、婚礼文化、图腾文化、舞蹈文化等,开发农游、文旅、游学、民宿等北方民俗项目,让人们走进农家、体验古老原始生活,读懂黑土地文化。建设北方农耕文化体验公园,积极寻求与其他博物馆、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文化交流、实习实践、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活动,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状态和场景,努力建设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二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项目。从民俗展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产品、特色文化等方面推动全省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把黑龙江北方民俗文化连接到省内旅游项目的节点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博物馆综合体辐射作用,让更多游客了解北方民俗历史文化,提升巴彦县的知名度、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三是深度发掘北方民俗文化。深度研究和开发黑土地文化遗产项目,孵化出众多文旅企业、文化产品,促进人员、资金、物资、信息的流动,促进扩大内需。举办各类常规展览、巡展和文化交流活动,推送原创性文化产品,不断提升北方民俗文化展览质量和水平,宣传黑土地文化元素,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作者系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馆长)

打造冰雪产业发展新模式

张贵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冰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再次强调冰雪价值,提出“建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应大力优化整合冰雪资源资产,打造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冰雪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和冰雪赛事承办基地,全力建设冰雪旅游强省。

一要把冰雪文化赋能,打造文化自信。开发冰雪产品要注重黑龙江的民族民俗民间的文化积累,展现区域性民族特色,在景区开发中让冰雪与人文深度融合。在景区的规划和塑造上,要找准“区域性文化差异”这个切入点,让艺术在文化中激发灵感和创意,打造民族民俗民间三位一体的冰雪景观,展现黑龙江冰雪文化竞争力,增强黑龙江“冰冠天下雪仪九州”的文化自信。

二要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差异化发展。冰雪资源存在先天性同类型,同质化特征。特别在外观上,冰雪的观赏性和地域分布雷同性高,很多项目都存在功能趋同型特点。要建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地,就要在实践过程中找到冰雪的差异,做好项目策划,把不同的冰雪业态或商业目的统筹考量。要做好产业空间布局,更要做好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相关的对标设计,分步分区打造旅游首选目的地,全类型人才培养基地,装备研发创新基地和运动赛事承办地等,防止造成空间浪费、产业空洞和重复建设。

三要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壮大冰雪经济产业集群。牢牢把握“产业共融、业态伴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使冰雪经济产业链由线性延伸变为网状辐射。在“十四五”期间,不仅把冰雪当作是资源,更当作是一种生产方式的载体。在产业层面,通过举办特色冰雪赛事活动、承办大型专业冰雪比赛,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特别注重推进冰雪与产教融合、体旅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壮大冰雪经济产业集群。促进多业态融合,利用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增长,为文化旅游业、餐饮住宿业、特色农副业、商贸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服务业乃至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作者系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步伐

崔家善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打造旅游强省提出了明确规划和远景目标,黑龙江省应依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步伐。

提档升级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围绕《建议》首次提出的“生态旅游首位度”新目标,以森工和林业部门为依托,组织专家学者科学设计旅游线路,突出“连片连动”,以知名景区和著名景点为核心,拉动弱小景区景点打包推介。深度开发生态旅游新产品,构建多元化旅游产业新体系。充分发挥全省农垦系统管理体制健全、农工商学融为一体的优势,将北大荒文化融入到旅游开发中来,分层次按特色地开发北大荒旅游资源。

整合重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特色较为鲜明,应对全省东北抗联等景点遗址进行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形成几条旅游路线,满足全国游客红色旅游的需求。深入挖掘流域文明、北方民俗、历史人文、少数民族等边疆特色文化资源,对现有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整合提升。

做强冰雪旅游产业集群。《建议》中提出,建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实践证明,丰富的冰雪资源能够打造出一个大冰雪产业,目前黑龙江省存在冰雪产业高端不高、低端较弱、缺项较多等问题,其核心问题是缺少宏观规划和资金投入。因此,要从理清家底入手,补齐短板、招商引资、稳步提升,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冰雪资源价值实现路径机制,把冰资源变成热经济,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

猜你喜欢

冰雪文明旅游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旅游
文明歌
冰雪幽默来袭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