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常见的血液原虫性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2021-03-05刘莹
刘 莹
(吉林省农安县农业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 农安 130200)
多种禽鸟是许多血液原虫的宿主,本文提及的禽血液原虫包括球虫、变形血原虫、住白细胞虫和疟原虫。大部分感染不明显也不易确诊,这种信息不明对诊断和防控提出了挑战。诊断通常经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或组织切片,对寄生虫在组织的分布、大小和物理结构特点进行辨别。从经济效益考虑,这些疾病很少进行治疗,且有效的疗法很少。必要时,可考虑应用氯羟吡啶。养禽场重在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1 禽常见血液原虫性寄生虫病
1.1 球虫病
球虫类原虫主要寄生于笼养禽鸟,也可能有雀形目野鸟。这些微生物与其他已知的艾美耳亚目成员如弓形虫、兰克斯特球虫属或等孢子球虫属等多年存在分类学关系的争议。寄生虫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生活史包括肠道和肠道外两个阶段。卵囊在鸟粪中排出。通过显微镜检查与等孢子球虫属区别卵囊是困难的。孢子化的卵囊有两个胞囊和四个子孢子。雏鸟会发生急性死亡,成鸟可慢性感染并且没有症状。常见肝脾肿大。慢性感染的鸟的肝和脾有类似肿瘤的病变。当清楚的切面位于单核细胞的细胞核时寄生虫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时在红细胞中。细胞学检测对肠道外阶段有效,组织病理学对肠道阶段有效。
1.2 变形血原虫病
(1)病原。变形血原虫属于疟原虫科,并与疟原虫和住白细胞虫有相似性。感染有宿主特异性。在家禽和观赏鸟发病的是火鸡变形血原虫,已经在家养和野生火鸡确诊;在鸽子的鸽变形血原虫和萨氏变形血原虫,以及水禽的小鸭变形血原虫。
(2)流行。叮咬的蚊蝇是传播的媒介。孢子生殖发生在昆虫宿主体内,进入禽鸟宿主是通过蚊虫叮咬。裂殖体一般感染肺血管内皮或其他血管内皮细胞。裂殖子入侵红细胞并成熟。有些种类的变形血原虫有第二个分裂生殖周期,裂殖子入侵红细胞之前在心肌和骨骼肌中有大裂殖体。
(3)临诊。多数感染是不明显的,且不能诊断。报道在鹌鹑、火鸡、鸽子和一些鹦鹉有临床症状。一般只有少部分的感染禽鸟表现出临床症状。对火鸡实验性感染火鸡变形血原虫会出现严重跛行、腹泻、精神萎靡、消瘦和厌食。也有贫血和肝肿大的报道。与大裂殖体相关的肌肉病在野生火鸡有报道,横纹肌内有平行于肌纤维方向的纺锤形包囊。在鸽子有少量肌胃增大的报道。番鸭感染小鸭变形血原虫有少量跛行、呼吸困难、与肺水肿相关的猝死,及内脏器官肿大的报道。吉姆萨或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紧挨着红细胞核可见配子囊和色素颗粒。在肺和内脏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可见裂殖体。
1.3 住白细胞虫病
(1)概况。住白细胞虫病是禽鸟的急性或慢性的原生动物病,包括:火鸡、鸭、鹅、珍珠鸡和鸡。这种病最早在野生鸟类发现,并于1895年有对火鸡的报道。最近十年很少有急性住白细胞虫病在家禽暴发的报道。这种病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急性暴发多数是雏鸟,而成鸟(种群)一般发生慢性病症。黑蝇(蚋科)和库蠓为中间宿主。禽舍在小河、水塘或沼泽附近,这种疾病较为常见。多数暴发是在黑蝇较多的温暖季节。
(2)流行。禽鸟是多数住白细胞虫的唯一宿主。病原是住白细胞虫,但分类可能不准确。在疾病中幸存的野生或家养禽鸟是冬天没有症状的住白细胞虫携带者。在温暖的季节黑蝇(蚋科)和蚊虫(库蠓属)以带虫禽鸟为食,被住白细胞虫感染。寄生虫在昆虫体内经历孢子发生,并运输到口腔的腺体内。昆虫作为带虫者并在它们吸血时将住白细胞虫传播到易感雏鸟体内。在病中幸存的鸟转而成为带虫者。
(3)临诊。常常是很多禽鸟突然发病并且很快表现出症状:精神沉郁、厌食、口渴、失去平衡、虚弱和贫血。可出现快速吃力地呼吸。过程常常较短暂,几天内病鸟死亡或恢复。死亡率不同,但经常很高。在禽鸟中只活几天的可出现脾肿大、肝肿大和贫血现象。最明显的病变常是脾肿大。显微镜下,在瑞氏或吉姆萨染色的血涂片中,常见肿大、变形的红细胞、白细胞或以上两种细胞中有配子。肝脏和脑的组织切片常存在大裂殖体或裂殖体。
1.4 疟原虫病
在家鸽、火鸡、猎鹰等禽鸟有少量疟原虫感染的报道。多种疟原虫常常是非宿主特异性的。寄生造成的疾病与人的疟疾相似,并且是通过带虫蚊子注入感染的血液传播。寄生虫在红细胞中。
2 预防和治疗
这些疾病很少进行治疗,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少。氯羟吡啶(二氯二甲嘧啶酚)按0.0125%~0.025%加入饲料喂给14~16周龄火鸡用于治疗住白细胞虫病比较成功。预防要从控制携带者人手。在有地方性动物病的地区,筛查饲养的禽群,控制黑蝇和蚊子的程序不能起到控制疾病的作用。尽量避免将家禽饲养在适于携带者繁殖的地方。如果能够避免与携带寄生虫的地方性野鸟接触,每年淘汰老弱家禽对清除病原携带者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