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诊治疾病的误区及对策
2021-03-05孙淑良
孙淑良
(通渭县陇山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定西 743318)
基层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存在盲目用药、不了解传染病等许多误区,不利于养殖业发展。为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素养和治疗水平,本文简述了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供参考。
1 基层兽医诊治疾病的误区
1.1 对药物的适应证不够了解
一些基层兽医对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原微生物特性、兽药作用机理不了解。因此,在对受影响动物用药过程中,由于药物适应证不明确,只会根据药物标签说明描述病情,根据经验随意增减药物剂量,造成受影响动物药物中毒。例如,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部分基层兽医会采用抗菌药物,在治疗阴性菌时,会采用抗阳性菌的药物,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部分基层兽医通常会根据自身的经验采用“安乃近+青霉素+地塞米仙”的药物组合,如果药效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随意用药,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1.2 盲目使用各类药物
在当前临床上,基层兽医经常出现的重大误区是见泄就止,很多基层兽医并未全面考量畜禽在排泄时也会排出体内的有毒物质和病菌,可高效减少病菌对畜禽身体机能的损害。还有部分基层兽医具有较强的居安思危能力,在获知周边畜禽养殖基地产生疫情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对健康的畜禽实行接种疫苗,这样做不但会对养殖场造成药剂污染,还会在清洁的养殖场中注入潜在病菌。畜禽产生疾病的原因不仅有内在原因,还有外在原因,其中外在原因的作用非常大。因此,基层兽医如果只针对致病原因,而不注重畜禽防护治疗是错误的表现,基层兽医不能在实施临床治疗时,产生畜禽有所好转时就暂停使用药物,这不但会引起畜禽病情的反复,还会使畜禽的病情逐渐变成慢性疾病。
2 提高兽医诊治水平的对策
2.1 需建立并完善动物防疫机制
现如今,国家更加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积极构建健全科学的动物防疫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积极作用。由于基层畜牧站在动物防疫工作具体的开展中,将会涵盖很多的工作内容,且有非常复杂且繁重的任务量,想要将此项工作开展效果进行提高,则必须要依靠完善的防疫机制的支撑。并且政府动物防疫管理部也需要对防疫机制的构建工作提高重视,及时颁布与改进有关法律法律以及相关实施政策,推进动物防疫机构和部门改革,促进其全面发展。要建立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必须注重各部门职责的切实落实,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全面控制养殖工作的各个方面,达到动物防疫管理的目的。
2.2 需丰富基层兽医的专业知识
为了避免对畜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误解,必须提高基层兽医防控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基层兽医作为重点防治对象,需要准确掌握科学的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基层兽医专业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也有限,加之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就要上岗就医,对畜禽疾病的救治有很大制约,使疾病治疗工作达不到理想效果。此时,本地政府需要定期对基层兽医进行医学专业培训,并邀请更多知名兽医临床实践指导,掌握专业有效的防控技术,充分掌握畜禽疾病防控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同行之间有效的交流,合理地治疗患病的畜禽。此外,基层兽医可以多参与区域畜禽卫生部门举办的兽医培训会,并根据培训会上的内容,进行畜禽卫生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在治疗方面的综合水平。
2.3 基层兽医需科学、合理用药
面对畜禽疾病,基层兽医必须确保合理用药。对不同的畜禽疾病,应根据病理情况使用靶向药物。与此同时,在开始治疗之前应制定科学的治疗措施。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将饲料管理工作做好,以此来不断增强动物的抵抗能力,还要将患畜的护理工作做好,采用各种手段消除致病因子,达到最佳效果。除此之外,还应按照不同药物选择合理的用药方式,保障对药物用量的合理性,禁止随意增减用药的剂量。更应注意的是,将其与针对不同疾病的药物法融合使用,并在治疗后期持续给药1~2次,以此来彻底根除疾病。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才能高效的医治患病的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