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背景下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制度设计
2021-03-05刘婵婵
刘婵婵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2020年国务院19个部门共同制定《关于推动回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年3月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又印发了《扩大回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为农民工回乡创业营造积极环境。
1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动因
农民工回乡创业受到社会因素影响,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等的不断推进,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逐渐降低,现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文化水平有要求,也要求具备相关技能。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其所在城市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内部分化,受社会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一些农民工放弃了最初的市民化目标,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 560万人,比上年下降1.8%。这表明外出务工已不是农民工的唯一选择。同时,据农业农村部调查,2020年全国回乡创业人员达1 010万人,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3.55%,人数比2019年增加160万,就地就近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
2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义
农民工回乡创业行为具有较强的联动效应,将会成为当地农村各业生产、市场经济新动力,带动了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空心村的现象得到有效的缓解,让整个农村重新焕发活力焕发生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乡强化了村民自治组织功能、自治功能以及村民民主意识,不仅提高村民自治的整合效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村级公共权力的实践主体,使村级组织机构的高效运行,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回乡创业农民工将城市中现代文明渗透到到农村,改变农村地区的传统和保守观念,有利于弱化农村传统小农意识,改变传统的农民的生育观念,促进乡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 农民工回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对相关政策没有足够的了解,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审批流程较为繁琐,特别是在农民工创业的初期,因审核程序繁琐、核对要求高等因素成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大阻碍。农村公共服务方面需要提高完善,例如医疗保险、教育、住房等,以期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后顾之忧。由于农民的日常生活水平开销较低以及农民消费大多以自给自足为主,导致农民工可选择的创业项目有限,多集中于农产品种植加工、餐饮小吃等方面,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农业为依托。产业项目投资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的创业模式,难形成规模化的发展。
4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制度设计
4.1 搭建回乡创业多元平台
为回乡创业者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回乡创业者进行创业,通过回乡创业信息宣传,开辟创业绿色通道,降低审批门槛以及开展创业援助等,为回乡创业者提供资金补助、优惠的政策、全方位的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搭建创业者与国有企业、政府间的项目合作,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鼓励各乡镇在家乡举办创业活动和宣传讲座,办好农业基地,引导回乡农民工有序向规模化经营转型。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机制,能够援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使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持续,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2 完善回乡创业指导机制
不断完善现有制度安排,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投资,进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从而带动村庄发展、为村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缓解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私人联合和市场公共组织参与的社会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民工创业培训机制,完善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投入机制,提高农民工创业技能,增加其创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将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纳入国家整体就业培训,加强对农民工创业培训规划管理。完善和规范农民工创业培训市场,依法对现有的培训机构进行监管。
4.3 完善回乡创业保障机制
建立完备的农民工创业的保障机制,让他们能够“留下来”。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工充分意识到创业对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性,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在农村发展的良好前景。要加强对农民工创业保障的政策倾斜。加强对乡村农民工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合理规划乡村公共资源,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营造让农民工踏实创业的宜居环境。
5 结论
中国经济和社会蓬勃发展,只有正视农民工回乡创业中的阻碍,消除农民工创业的顾虑,有针对性的为农民工创业所遇到的困境解决,才能更好的带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为乡村带来新鲜的血液,从而进一步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让农业产业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形成互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