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类高职院校动物病理学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1-03-05陈吉萍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1期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实训

陈吉萍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动物病理学既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前承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等前置课程,后启动物普通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专业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又可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教会学生通过应用尸体剖检与病理检验等病理诊断技术,直接参与动物疾病的病理诊断过程。笔者结合上课实际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掌握动物病理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素质,为农牧类高职院校《动物病理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1 农牧类高职院校动物病理学教学现状

1.1 教学缺少针对性

动物病理学是农牧类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临床诊疗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便于学生对患病动物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变规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然而,许多农牧类高职院校在授课方面存在缺少针对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就是没有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而且动物病理学中的内容又比较抽象,让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只能进行机械性记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课程中涉及到的实际病理案例也相对较少,学生在实验、实训教学时不能充分地运用所学知识,难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1.2 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动物病理学作为畜牧兽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农牧类院校应当在教学方面予以充分地重视。但实际上,仍然有许多农类高职院校在动物病理的授课方式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作为参与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内容,而且课堂上很少或几乎没有安排互动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课后又缺少专项辅导,导致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理论授课或者实训授课过程中,教师多以运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授课方式会受到器材、切片数量的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而且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来源不一致,单一的教学方式未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1.3 缺乏充足的实践环节

虽然学生通过对动物病理学内容的学习,能够了解畜禽疾病产生的原因、机理等方面内容。但课本展示的案例相对陈旧,且多以文字描述为主,更新缓慢。实际生产中畜禽疾病产生的原因、变化规律等存在多种变化,需要学生经常接触、观察才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因此,充足的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只是现阶段,农牧类高职院校在学校场地、实践器材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不仅缺乏完善的实训基地,在实验器材、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经常出现实训课设备不够用、病理切片种类较少等问题。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接触的病理案例较少,学生的分析和运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1.4 评价体系相对片面

农类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方式相对简单,即大多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对课程知识内容予以有效地评价,但是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也就是教师只注重内容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导致学生在课前或课后都很难主动学习,由于对授课的内容难以做到深度理解,只能在临近考试时依靠死记硬背记忆内容,这导致动物病理学授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农牧类高职院校动物病理学授课的改进措施

2.1 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内容

农牧类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弱,但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强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有优势,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理解,所以,应针对学生该方面的特点,将动物病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优化,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让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达到为临床内容提供帮助的目的,即动物病理学教学多以理论性较强的疾病概论、细胞与组织损伤、黄疸与肿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知识内容为主,至于各系统疾病病理、尸体剖检技术、病理诊断综合分析等与临床有关的方面却相对较少,大多通过实训课程进行学习。然而在进行实训授课时,往往缺少充足的病理案例供学生学习和掌握,导致学生对抽象的病理知识无法予以有效地理解,自身的优势自然难以发挥。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将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结合,调整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用、易于理解的知识,才能够让知识内容得到最大化的运用。例如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内容时,可以根据畜牧兽医临床医学方面的特点划分教学内容重点,也就是将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至于出血、血栓形成以及栓塞可以讲解与实践相关的部分,只要学生能够理解产生疾病的源头和变化情况即可,避免因理论知识过多增加理解难度。

2.2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优化教学手段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职业教育要着力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重点解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学校要以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结合课程改革、课程思政以及专业建设需要,积极鼓励教师拍摄制作动物病理微课视频、优化教学PPT、建设标本切片图像库、建设习题库和试题库、制作课程活页式教材和校本教材等,不断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为了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要针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即教师可通过智慧职教云或者学习通等APP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赋予学生学习、研究以及教学的权利,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研究。课后通过继续发布作业,让学生自行学习或查找关键内容,通过学习平台的统计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参与度进行记录,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可缺少。例如学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资源库里的萎缩、肥大、增生、变形和坏死、再生和纤维性修复等内容的微课视频、动画发布至学习平台,课堂中再结合演示文稿讲解理论的内容,其他学生通过动态的视频与动画能够清晰且直观的了解到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通过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课程以外的专业技术,还能够与企业正常经营、生产过程保持相同,是验证理论知识与积累实践经验的最佳手段。因此,农牧类高职院校应当加大与动物养殖企业、动物防疫站等建立充分且长久的合作,探索出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合作开设学徒制班、骨干班、冠名班、创新创业学历班、场长班、志向班,邀请企业参与共同培养学生,可通过企业到校给学生做培训,介绍最新的养殖经验;建立更多校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一线实践锻炼,将教室转移到养殖一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患病动物,通过分析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的变化,可以总结出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育人过程中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同时还要鼓励授课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专业公司学习或动物医院坐诊,收集相关的临床病例资源加入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4 调整考核方式,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农牧类高职院校应当针对考评方式进行合理化调整,努力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得到完全地展示。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的方式可以在平时的授课中按照授课周期、教学阶段设置考核,比如设置随堂考试、周考、月考等,确保最终形成的考评成绩具备完全性和合理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期中与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增设学习过程的考评,并调整考核比例。例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在动物病理的考评体系上进行优化,将考评成绩划分为过程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个方面。过程成绩中出勤情况占10%、课堂表现占20%、作业情况占20%,至于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25%。通过该方式,学生能够将学习的重心由考试前转移到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

3 结 论

动物病理学作为农牧类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关键部分,是一门承前启后的桥梁科学,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临床。因此,相关院校应当将现有的师资力量、设施条件、以及学生特点进行充分地结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活动等方面予以全面、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便于培养更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实训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