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治报告
2021-03-05单晓飞蔡希梅
单晓飞,蔡希梅
(1.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莒县276599;2.莒县龙山畜牧兽医站,山东 莒县276519)
鸡坏死性肠炎是现代养鸡生产的常见病,该病发病快传播速度快,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认识和了解该病的临床发病症状,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有效防控该病的重要举措。
1 发病情况
2020年6月中旬,我县某肉鸡饲养专业户反映,其饲养的4000只肉鸡发病,该批次肉鸡已在不同饲养时间进行过鸡法氏囊病、新城疫等相关疫苗接种工作。目前肉鸡32日龄,此后巡视鸡舍发现有部分鸡出现瘫痪、尖叫、排黄白色或红褐色稀便症状。每日会有不定数量的肉鸡发病,至临诊前共有41只肉鸡发生瘫痪,死亡12只。
2 临床症状
患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蓬松杂乱,两翅无力下垂,鸡冠和肉髯呈苍白色,喜扎堆畏寒怕冷、食欲出现减退,严重者出现食欲废绝,有黄白色或红褐色稀粪排出,粪便内可见脱落的肠黏膜组织。发病鸡多数病程较短,尖叫声不断,在笼中穿梭或不断走动,急性发作者出现快速死亡。
3 病理变化
肉眼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上,最明显的是空肠和回肠等部位。肠管外形肿胀,指压有气体充盈,形态粗细不均,切开肠管切面外翻,内部有气体泄出,可见含血的内容物。肠粘膜有不规则充血点以及肉眼可见的坏死病灶,表面附着有黄色或绿色伪膜。祛除伪膜,肠粘膜表面的出血点和溃疡病灶更为明显,部分发生穿孔后形成腹膜炎。腹腔打开时有腐臭味,大量未消化饲料存在于肠腔内。还有部分患病鸡肝脏肿大,肝脏表层有零散的出血性坏死灶。
4 实验室诊断
4.1 镜 检 取肠管黏膜做涂片,革兰氏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有单个的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呈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虫卵囊及球虫裂殖体、裂殖子未发现。
4.2 细菌培养 在黏膜坏死部位刮取少数物质,接种于血琼脂平板,37℃在厌氧环境中培养24h,肉眼观测可见微隆起菌落,呈白色圆形,血琼脂板上有溶血环菌落生长,取溶血菌落进行提纯培养,染色镜检,可见有呈革兰氏阳性的两端钝圆状的杆菌。
4.3 药物敏感试验 显示对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乳酸、林可霉素和小檗碱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土霉素、复方去甲肾上腺素、泰乐菌素、红霉素和链霉素敏感或耐药。据此,我们可以诊断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肉鸡坏死性肠炎。
5 防治措施
5.1 饲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肉鸡的健康情况,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鸡舍要勤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的卫生清洁,鸡舍粪便要及时清理,并定期对鸡舍消毒。加强对鸡饲料的科学储备,严防饲料的发霉变质,消除细菌对饲料的污染,减少外部因素对鸡群带来潜在的威胁。
5.2 外部应激对鸡群健康发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如饲料更换、转群、免疫接种等等应激。因此平时要做好应激预防。如鸡群需要转群时应和免疫接种错开时间,转群最好在晚上,转群后不能立即接种疫苗,接种需在转群后2d进行,可在饲料和饮水时及时添加抗应激药物以增强鸡群抗应激能力。更换饲料应循序渐进,每日少量递增减,使鸡群逐步适应新换饲料,把饲料应激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5.3 肉鸡育成期在限饲期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平均体重和限饲方法,不能过度进行限饲,否则会导鸡群体重急速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导致鸡群饥饿是啄食垫料或其他固定物质,避免鸡群发生消化不良和肠胃道损伤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已减少坏死性肠炎的发病几率。
5.4 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庆大霉素按1.5万U/kg拌料给药,早晚各实施一次。硝唑按0.1%配比混饲,或按0.05%兑水供鸡群饮用,连续给药4~5d。本疫情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现象终止,连用4d后整个鸡群采食恢复正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 讨 论
6.1 在肉鸡养殖生产中,肉鸡坏死性肠炎发病率较为常见,该病在潮热的夏季比较容易发生。该病主要呈现散发状态,在一年四季中均有发生,但在4~9月份受天气和温度及湿度的影响该病呈现易发性。蛋鸡和肉鸡均可能暴发该病,但平养鸡群发病几率要高,雏鸡和育成鸡发病多于其他阶段的鸡。
6.2 本病诱发的原因明显,主要是鸡群饲养密度过大、鸡舍内空气流通不好、突然更换饲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低。在日常饲料供给时应合理搭配营养成分,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鱼粉、豆类、小麦或动物油脂等高蛋白高能量的优质饲料,并合理规范的使用药物添加剂。
6.3 该病在鸡养殖场多呈现散发状,患病鸡的死亡率与诱发因素的强弱,以及及时治疗等情况有直接的关联。一般发病时会有1%以下的死亡率,大批严重发病时会到2%以上,但如发生其他混合感染症状其死亡率会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