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核桃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应对建议
2021-03-05张文超赵保平毋万来石晓昀郭晓晨
张文超 赵保平 毋万来 石晓昀 郭晓晨
张文超,赵保平,毋万来,石晓昀,郭晓晨,陕西省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邮编722499(岐山)。
陕西宝鸡地区是我国核桃适生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地区分布广泛。结合生产经验和实地调研,我们分析总结了宝鸡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困境,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1 产业概况
宝鸡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雨量600~1 000 m,土层深厚,是我国西部核桃主要适生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所辖各县区均有栽植。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宝鸡地区核桃栽植面积160万亩,其中2015年以后栽植的核桃园就有80万亩,年产量约1.6万t。全市核桃产业涉及人口32万,已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虽然宝鸡地区核桃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初具规模,但与云南、山西等核桃产业发展强省及陕西商洛等地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市场对核桃仁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鲜食核桃,再次为核桃油。针对市场消费需求,目前宝鸡市陈仓区县功镇一村已形成核桃仁交易集散地,加工、储存、销售各项工作运转正常;而鲜食核桃由于省外货源冲击,本地青果价格出现大幅度滑坡,收购价由3元/kg降至1.2元/kg左右,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挖树毁园现象;核桃油作为国家权威机构认定的健康食品,国内产能严重不足,进口的食用核桃油占全国消费总量的41%,市场巨大,宝鸡目前生产核桃油的企业仅有两家,产量有限。
2 存在问题
2.1 良种化程度低 宝鸡核桃良种选育以及相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尚处起步阶段,育种水平不高,主要还是追求产量和出仁率,对其他品质相关性状指标关注较少。虽然近年来引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核桃种质资源,但在良种选育本地化方面未有大的突破,影响当地核桃产业的品牌提升。
2.2 管理水平不高 传统观念认为核桃属于粗放管理型树种,只要栽上的苗活了,之后就可以放任生长,不需要再精细化管理了。所以,很多核桃生产园处于“三不管”状态,不施肥灌水,不防控病虫,不修剪。根据我们的调查,宝鸡产区的核桃园普遍存在品种多而杂,实生苗占有一定比例,良种覆盖率较低的问题,可以做到规范管理的良种园面积仅占10%左右。绝大多数核桃园挂果率参差不齐,大多亩产青果不足500 kg,经济效益较差。
2.3 销售渠道不畅 根据我们调查预估,宝鸡产区鲜食核桃有效货源面积不足6万亩,产量不足5万t,且优质干果产量小,在市场内无明显竞争优势。这导致宝鸡核桃销售组织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没有分级,优果和次果、薄皮的和厚皮的混杂销售,价格上不去。核桃产业属于买方市场,定价权在收购商,压价行为常见,市场行情波动大,严重影响了本地果农的效益。
2.4 产品附加值低 宝鸡核桃产品主要是青果和干核桃,近年来刚脱皮的湿核桃也有一定销量,尚缺乏附加值高的加工产品,产品总量及可持续供应量很难支撑企业大量生产,大多以初级产品状态流入市场,利润较低。目前仅陇县、凤县、麟游等山区县有从事核桃干果加工的商户,但也仅限于对青果进行脱皮、漂洗、烘干处理后外销,少数商户组织工人进行人工破壳,加工核桃仁销售,没有引进机械化加工设备。生产核桃油的企业仅有两家,且产能较小,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3 应对建议
3.1 新建园选用优良品种 良种是核桃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最基础、最关键要素。今后的新建核桃园必须采用适合关中西部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比如辽核3号、辽核4号、中林5号、香玲、清香等,杜绝自繁自育的劣质苗木。
3.2 全面推广低产园提升改造技术 宝鸡核桃低产园占比大,必须积极推行以高接换优为主要技术措施的低产园改造提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高接换头技术改造的核桃树,第2年即可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以5年生核桃树为例,在4~5个主枝上分别按照截枝—留芽—培育—嫩枝芽接—抹除萌蘖—绑枝的标准流程操作,成活率都在98%以上。品种枝条当年生长量可以达到1.5 m以上,枝条粗度超过2 cm,第2年即可开花结实,单株挂果数平均达到260个。
3.3 加强配套技术普及推广 改变传统粗放型管理理念,尤其是针对“三不管”园,生产者要从思想上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在优化品种基础上,配套以规范的修剪、科学的病虫防控,逐步实现核桃园整体管理水平上台阶,进而实现绿色化、标准化生产。
3.4 完善核桃产业体系 在做好生产管理的同时,加工、销售服务体系也要逐步建立完善。陇县、麟游是“中国核桃之乡”,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做好产业链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地区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是今后宝鸡核桃产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