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岩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论
2021-03-05黄蓉生,徐佳辉
黄 蓉 生,徐 佳 辉
(1.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2.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古往今来,爱国一直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同时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随着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这种源自热爱乡土的感情,历史地发展成为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爱,即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由此,爱国主义便成为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动力、行为等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和最主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禀承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滋养,尤其是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和强劲动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已连续多年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有学者梳理、研究认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革命地区、不同斗争领域呈现出了91种不同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纵观已有研究,学界围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方位[2]、丰富内涵[3]、核心理念[4]、生成赓续与精髓实质[5]、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6]、革命品格与伦理品格[7]、时代价值[8]、弘扬要义[9]、宣传教育[10]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诸多颇具新意的学术观点。毋庸置疑,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时代命题,既需宏观把握、系统研究,也要微观着眼、精准发力,诸如具体精神形态在精神谱系中的理论方位、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时代价值以及多种精神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等论题尚待深化。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以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暨中共中央南方局所辖地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11]孕育形成的红岩精神,目前尚未得到研究者的充分关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从理论视角分析红岩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研究尚未得到全面展开。因此,本文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贯通的研究方法,探讨“红岩精神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处于怎样的精神方位”“新时代红岩精神具有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两个主要问题,遵循“何以具备价值—价值有何呈现—如何实现价值”的研究理路,分别探究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精神特质,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涵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培育兴国力、激励报国行不同层面所彰显的涵养价值、砥砺价值、培育价值与激励价值,力图让红岩精神在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实现强国梦想的新征程上永放光芒。
一、红岩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精神之源
改革开放以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中央领导成员确立了“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198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重返重庆红岩村,深情回顾了当年的革命岁月,题词“红岩精神永放光芒”,正式提出了“红岩精神”的命题。1991年4月,江泽民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前进”。2002年5月,江泽民在重庆考察工作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12]同年10月,胡锦涛在重庆考察工作时也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13]2010年,习近平在重庆市党政干部座谈会上指出:“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14]142019年,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工作结束时强调:“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15]32红岩精神内蕴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饱含着鲜明、深远的时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恩格斯的书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在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辩证统一时强调:“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6]红岩精神是在真实历史基础上孕育凝结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研究红岩精神需要具备历史意识、善用历史思维,联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地、科学地、理论地予以把握。数十年来,学界围绕红岩精神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以及红岩精神与其他多种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关系等论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颇具新意的观点,持续深化红岩精神研究,逐步揭示红岩精神真谛。
关于红岩精神形成过程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三阶段”说,认为红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历经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培育形成、解放战争初期的丰富发展以及解放战争后期的锻造凝结三个阶段,“与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革命斗争、与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与重庆解放前夕的狱中斗争密切相关”[17]。关于红岩精神基本内涵的研究,学者们进行了多维探讨。在持“四内涵”说者中,有的认为包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品格、民主团结的统战思维[18];有的认为红岩精神的内涵在于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19];持“八内涵”说者认为,红岩精神的内涵包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崇高神圣的使命担当、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刚柔并济的斗争哲学、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污泥不染的人格修养[14]22。关于红岩精神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的研究,学界目前已初步达成共识,认为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12],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界一致认为,红岩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关键时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如何运用红岩精神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命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历经无数风险和考验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爱国主义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基因之中,维系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民族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于“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20],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精神财富。这一切的奋斗、牺牲、创造,归结起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团结奋斗的结果。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就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救国、兴国、富国、强国辉煌大业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成就。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赶考之路,需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运用红岩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光荣传统,发扬革命文化、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继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构成的红岩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精神之源。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1]。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革命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具体的时代条件、革命目标、实践活动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必然精神结晶。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2]19这些在不同时空场域、革命群体、重大事件中形成的许多具有不同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各个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象征性符号的文化形态,“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23],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4]的弘扬与赓续。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需要“注重通过考据的方法,展现事物发展的系统性、秩序性和历史流变性,包含着纵、横两个向度的追求”[25]。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在横向共时维度上把握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关联,区别在于红岩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唯一在国民党统治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26],其他均是在革命根据地或人民军队中产生的,但上述精神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从纵向历时维度来看,红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历经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培育形成、解放战争初期的丰富发展以及解放战争后期的锻造凝结三个阶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鲜明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1]红岩精神独特的精神特质,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涵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培育兴国力、激励报国行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是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精神之源。
总的来说,红岩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蕴藏着临难不苟、刚柔并济的创造精神,海纳百川、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救亡图存、国富民强的梦想精神,为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22]20-21提供了精神滋养。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征程,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的精神特质愈发珍贵、历史神韵愈发凸显,成为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提高民族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传统、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力量,能在感性共鸣、知性塑化、理性引领、惯性承继不同层面上满足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培育奇伟磅礴兴国力、激励舍我其谁报国行的现实需要,内蕴着涵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培育兴国力、激励报国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二、爱国主义涵养价值: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是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深化的过程,历经自发萌生、自觉维护、感性共鸣等不同阶段,体现为对祖国的整体之爱渐进升华至对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豪的情感。“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27]在革命年代,面对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复杂环境和艰辛斗争,中国共产党人以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淤泥不染的人格修养、刚柔并济的斗争哲学、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矢志不渝的革命意志、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追求人类解放的崇高思想境界,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具有重要的价值。
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首位环节。人的思想品德一般被视为是由知、情、意、信等心理要素构成的系统,人对外界的刺激、获取的知识等最先是在心理层面上呈现出肯定、否定或中立的反映,并且这种心理状态、情感反应直接影响对周围环境事物、习得知识内容的感知、认同与评价。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8]爱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被视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维系各民族团结统一、发展繁荣伟大祖国的精神沃土。“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中所系、情之所归。”[29]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爱国情是指基于对伟大祖国形成的感性认知、产生的感性共鸣所萌发的赤诚、深厚、健全的爱国感情,帮助实践主体洗礼思想、深化认知、陶冶情操。由此,涵养爱国情也就成了一项形成爱国主义感性共鸣的实践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起着深化认知、坚定意志、积蓄动力、激发行为的催化作用。“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30]178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所涵养的碧血丹心爱国情,是一种强调忠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倡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相协同、独立自主与合作共赢相统一、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相一致,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的真挚情感。
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的生发之基。爱国情生发在对祖国形成科学正确认知、系统全面了解、生动直观把握的基础之上,是人们头脑认知、思维运动、精神状态的主体感性反映。换句话说,思想境界决定着爱国情感的性质与状态,碧血丹心爱国情需要崇高思想境界涵养。红岩精神的首要特质即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谋求人类解放、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帮助无产阶级摆脱剥削与压迫、实现自身解放的崇高思想境界。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伴随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国民党当局投降、反共、倒退的倾向,中共中央决定在国统区的政治中心重庆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以及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工作”[31],同反动势力展开坚决斗争。“可以说,南方局的统战工作从一个方面的意义上讲,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32],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抗战胜利后,毛泽东率领中共代表团飞赴重庆、入驻红岩村,在这里同蒋介石国民政府进行了长达43天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成为“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国内政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具有伟大国际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是战后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关键,而且也影响着远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33]。这种崇高思想境界是南方局共产党人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抵御外侮、民主建国的朴素愿景相结合,通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家国情怀、“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政治立场而体现出来的,能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实现由刺激产生的自发情感向自觉形成的共鸣情感的转变,夯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碧血丹心爱国情的生发之基。其中的关键在于授知生情。由于爱国情是建立在国情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及爱国主义内涵、意义教育基础之上的自觉情感,所以运用红岩精神涵养爱国情需要历经学史润心、和缓浸润、累积共鸣若干环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5]24。首先,要讲清楚中国革命历史,诸如中共中央南方局统一战线史、理论创新史、宣传文化史以及党的建设史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新中国如何诞生、中国共产党何以伟大以及历史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认知,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其次,涵养爱国情感是一项和缓温柔、浸润感化的过程,不能简单粗暴、走马观花,需要遵循情感生发的客观规律、适应心理需求,注重滴灌与漫灌相结合,力争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诸如组建红岩精神宣讲团、打造红岩党性教育基地、创造以红岩精神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等,都是涵养爱国情的有效途径。第三,爱国情的生发与涵养并非一蹴而就、一击即应的,而是累积增益、渐进共鸣的,是一项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教育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构建红岩精神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即“着力构建组织领导机制、运行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以及改革创新机制”[34],确保红岩精神宣传教育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
三、爱国主义砥砺价值: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
所谓意志,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人自觉而有目的地对自身活动进行调节,进而产生的精神追求和实践驱动。“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35],人民群众的意志能够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使“理想的意图”变成“理想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饱含富国强民的爱国意志。红岩精神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能满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的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砥砺价值。
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要义。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驱便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地探寻救亡图存之出路,力图实现民族复兴之梦想。康有为曾说过:“凡为国者,必有以自立也。其自立之道,自其政治、教化、风俗,深入其人民之心,化成其神思,融洽其肌肤,铸冶其群俗,久而固结,习而相忘,谓之国魂。”[36]李大钊在《青春》中呼吁:“嗟吾青年可爱之学子乎!彼美之青春,念子之任重而道远也,子之内美而修能也,怜子之劳,爱子之才也,故而经年一度,展其怡和之颜,饯子于长征迈往之途,冀有以慰子之心也。”[37]周恩来年少之时即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历史夙愿,体现的是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集体利益,承载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种内蕴在每一位中华儿女普遍心理模式和大众集体记忆之中的民族风骨与价值秉性,在知性塑化层面上表征为坚定的强国意志。进一步说,强国志就是指对伟大祖国进行质性分析与思维抽象、开展价值诠释与逻辑推演所形成的知性意志,表现为肯认价值、追求理想、守望信仰。砥砺强国志就是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坚定、远大、执着强国意志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178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以贯之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锐意进取、不懈奋斗。
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的价值之轴。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养成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强国意志,需要在大量实践中反复磨砺、多番苦难挫折里愈发坚定。“从爱国意志或‘强国之志’来看,其中包含着更为明显的理想信念成分”[38],这表明树立豪情干云强国志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而红岩精神的又一精神特质便是矢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坚定理想信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处危若安、处险不惊、处难不苟,海纳百川、刚柔并济、勇于担当,同国民党展开了合情合理合法、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斗争,正式签署了“双十协定”,达成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共识;与各党派、各阶层人士以诚相待、团结多数,有力推动了国统区民主运动。以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复杂多变,斗争尖锐、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恪守初心、担负使命,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革命方针,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布置的开创革命统一战线、强化党的建设工作任务。江竹筠、陈然、王朴等歌乐英烈群体,在狱中以“愿把这牢底坐穿”的崇高信念、“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凛然志气、“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英雄气概坚持同敌人进行殊死斗争,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仍不忘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为了党的事业而奋斗、奉献,总结了“狱中八条”,留下了“血泪嘱托”。这种坚定理想信念在重庆谈判过程中中共代表团、革命年代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及重庆解放前夕众多的英烈们身上得到体现,他们坚守信仰、严于律己,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以“海纳百川”的崇高风骨、“出淤泥而不染”的党性修养、“率先垂范”的进取姿态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这种坚定理想信念能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昂扬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其中的要点在于明理立志。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强国志是由爱国情引发,历经价值塑化、信仰培育、实践磨砺而形成的矢志不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因此,在运用红岩精神砥砺强国志时需要着重补足精神之“钙”、扬起信仰之“帆”、立稳强国之“志”。首先,补“钙”健体。习近平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9]15新时代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深刻把握并充分弘扬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形成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追求,坚定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条件怎样变化、困难何等严峻,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澄清价值悖论、振奋精神气概。其次,通络扬“帆”。强国志的高级样态是淬炼提升意志、志向,形成对强国富民梦想的坚定信念,在信仰层面上守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推动红岩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强化强国意志,以满腔的热情与旺盛的斗志将个人理想、奋斗目标、人生轨迹与国家发展、民族前景、人民幸福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投身和奉献民族复兴逐梦伟业。第三,启航立志。坚定的强国意志是在实践中锻炼、苦难里磨砺而来,没有困难的考验、岁月的冲刷、艰苦的斗争,就无法形成如磐的意志。这就要求砥砺强国志尤其要注重精神特质与实践指向的融合,以理论的深刻内涵提升生活实践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以实践体悟强化理论内容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充分利用红岩精神固本培元,鼓舞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为了理想而奋斗。
四、爱国主义培育价值:红岩精神巨大人格力量培育奇伟磅礴兴国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40]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理论演绎,而是一种具体的奋进力量。红岩精神内蕴的巨大人格力量能有效满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奇伟磅礴兴国力的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培育价值。
培育奇伟磅礴兴国力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支撑。爱国主义不仅是生动直观的感性共鸣、抽象思维的知性塑化,而且是价值归宿的理性引领。在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兴国力是对伟大祖国达到伦理认识的精神标识,是形成科学共识、强化理性引领的持续、强大的精神力量。进一步而言,培育兴国力即是一项充分调动人们爱国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激发人们建设伟大祖国精神驱动力的教育实践环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都印证着“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4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的兴国力是一种奇伟磅礴的力量,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岩精神巨大人格力量是培育奇伟磅礴兴国力的引擎动力。激发并释放奇伟磅礴的兴国之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离不开外界力量的注入与激励。马克思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它的胡子、它的血液、它的抽象的肉体,而是它的社会特质”[42]29,“人格脱离了人,当然只是一个抽象,但人也只有在自己的类存在中,只有作为人们,才是人格的现实的观念”[42]36。也就是说,由人的品质、性格、情感、意志、智力、能力等要素所构成的人格,不仅仅反映着人的言行和精神面貌,也能在社会交往中产生感染力、影响力、引领力,发展形成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标志性的社会群体特征,成为驱动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毛泽东以“弥天大勇”的英雄气概亲赴重庆参加和平谈判,周恩来以博大胸襟与高超智慧巩固发展并壮大着统一战线;南方局共产党人严于律己、和衷共济、不畏艰险,自始至终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如同“六月风荷”,唤醒鼓舞人民群众形成“坚持抗战、呼唤民主”的全民意识,团结民族精英与各民主党派或无党派的爱国人士共谋民主建国;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们经受住了种种酷刑折磨,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些革命先驱、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既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的磅礴伟力,又无不释放着巨大的人格力量,是培育奇伟磅礴兴国力的宝贵资源,为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兴国力的着力点在于崇德聚力,在本质上是关于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是认知情感的知性塑化、价值张力的理性释放。运用红岩精神培育奇伟磅礴兴国力需要从德入手,“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39]173。首先,明晰立国铸魂之大德。所谓大德,即是在国家层面上强调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明大德”表现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为指导,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始终抵制风险诱惑、经受困难挑战考验,进而强化政治定力。这就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运用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优良传统,振奋国民精神、鼓舞群众斗志,有效发挥奇伟磅礴兴国力对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的推动作用。其次,遵守治国安邦之公德。所谓公德,即是在社会层面上强调强化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守公德”表现为恪守公众之德、职业之德,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进而提振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之魄力,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就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对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和引导,运用红岩精神营造出爱国为民、遵纪守法、践履社会公德的浓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善用大众传媒营造正能量充盈、覆盖面广、时效性长、感染力强的社会舆情生态。第三,严守修身齐家之私德。所谓私德,即是在个人层面上强调自身及周边人群的操守和行为。“严私德”表现为强化个人品德与家庭美德的修养,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这就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传承红岩精神中的巨大人格力量,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注重自我教育、严守个人私德,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自身的思想鉴别力和领悟力,增强先进品德规范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而汇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磅礴力量。
五、爱国主义激励价值:红岩精神浩然革命正气激励舍我其谁报国行
事实表明,爱国主义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30]177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旨在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情感家园、正气力量,最终转化为建设伟大祖国的自觉行动。红岩精神所蕴含的浩然革命正气能满足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舍我其谁报国行的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激励价值。
激励舍我其谁报国行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归宿。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历史来看,爱国主义一直是一项外化于行、互化于群、固化于文的惯性承继和行为实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完成救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爱国主义致力于站稳新中国脚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强调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富国大业;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服务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报国行,是指实践主体出于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而表现出的自觉行为践履和群体行动效应,即以实际行动投身国家建设发展,抒发爱国情、砥砺强国志、释放兴国力,展现出同心、共向的规模实践效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引导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展现新气象、激发新作为,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1]。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爱国主义从内化于心至外化于行、理论认知至实践关照、个体奋发至群体作为的全方位蜕变与跨越式转变。
红岩精神浩然革命正气激励舍我其谁报国行的实践之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以文化人”,强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创造舍我其谁报国行的实践之境需要浩然之气激励人、感召人、团结人。“无数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43]红岩精神的重要特质,即是中共代表团、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共产主义战士在险象环生、复杂多变的国民党统治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心底无私、天下为公,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共产主义者人生追求以及当时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浩然革命正气。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时期,警卫员发现他穿的一双袜子破得不成样子,建议买一双新袜子。周恩来却坚持说:“不用买,把破的袜子再补一补仍可以穿。尽管买一双新袜子花几毛钱,但国统区少花几毛钱,解放区就可以多花几毛。”新四军军长叶挺被羁押在歌乐山时,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威胁和诱惑,誓死为真理抗争,挥笔写下千古绝唱《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怎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共产党员江竹筠面对国民党特务的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等酷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向独子留下了“盼教以踏着父母的足迹,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最后嘱托。《挺进报》特支书记陈然在严刑拷打面前,威武不屈、宁难不苟,写下《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由,哪怕胸前对着带血的刺刀……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一浩然革命正气体现为革命前辈们安贫乐道、清正廉洁,尽忠职守、恪守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自律严正的思想情操、拼搏进取的革命精神和身先士卒的高尚品格,汇聚形成了坚守救国为民、维护人间正义、不计个人得失的凛然革命气节。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运用红岩精神内蕴的这股浩然革命正气能满足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将爱国情、强国志、兴国力付诸实践,转化为舍我其谁的实际行动的现实需要。而根本点在于弘文力行。运用红岩精神能有效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明辨敢为、勤学能为、笃实乐为,强化实践舍我其谁报国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加强明辨敢为的教育引导。面对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潮、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用红岩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明黑白、辨是非、识善恶,认识到历史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全力投入,勇于在实践中健全人格、在奋斗中作出贡献。其次,做好勤学能为的实践激励。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分工精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用红岩精神鼓舞广大干部群众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实际中增长才干、在工作中练就本领,将学与思、知与行、言与信相统一,用鲜活的实践去承继历史、创造历史。第三,推进笃实乐为的文化熏陶。道不可坐论之,爱国不能空谈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汲取红岩精神的文化滋养,开发红色文化产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明白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干出来的,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在小事着手、于实处用力,将爱国情、强国志、兴国力外化为自觉的报国行。
六、结 语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时空条件下开展革命斗争的独特产物,“它与同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政治路线走向成熟时期的精神风貌”[44],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岩精神所蕴涵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时代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历史使命和文化品格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撑。”[4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固本培元、铸魂聚力的宝贵经验和制胜法宝。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精神特质对于碧血丹心爱国情、豪情干云强国志、奇伟磅礴兴国力、舍我其谁报国行分别具有涵养价值、砥砺价值、培育价值和激励价值,从而使爱国主义更加具有亲和力和实效性,也让红岩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熠熠生辉、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