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为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护航”
2021-03-05祖祎祎
文/祖祎祎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是最具科技含量的领域之一。随着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国种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原始创新。近年来,我国品种权保护意识大幅提高,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申请量近3.4万件,总授权量近1.4万件,均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品种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升,市场上名实不副的假种子、实质相似的仿冒种子,逐渐成为业内乃至各方关注的重点。新时期新形势下,种业执法是否有力、监管是否到位,对于行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2020年12月9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法律服务中心共同发布了2020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为业内人士维权执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品种权纠纷呈现新特点
曾经,品种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有法难依”“违法难究”的问题突出,给育种人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导致市场混乱。近几年,品种权人主动维权意识增强,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加强了品种权案件的审理力度,品种权维权补短板工作逐步推进。
自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每年根据案件所涉法律问题的典型性、社会影响、作物种类分布与案件类型等因素,发布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以期为业内人士维权执法提供指导和借鉴。
2020年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较往年也展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从产生纠纷的作物来看,往年基本集中在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作物上,2019年起,蔬菜、水果、花卉园艺植物品种纠纷开始进入诉讼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菊丹指出,在经济作物中,无性繁殖比例达到了60%以上,这类案件的出现说明我国对于无性繁殖植物的品种权保护水平正在提升,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整体水平步入了新的阶段。
另外,赔偿低、取证难等也是近年来侵权诉讼面临的难点。对此,李菊丹表示,发挥好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中的力量非常重要,同时,维权方应注重品种权价值的认定,才能准确评估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
在近3年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江苏、安徽、甘肃三省入选的案例最多。从侵权行为上来看,甘肃主要集中在制种环节,其他两省集中在种子销售环节。“虽然在维权监管和执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执法过程中我们发现,维护好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仍存在不少困难。”江苏省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副局长吉健安指出,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品种权授权经营信息查询难,品种权侵权行为隐蔽性强且涉及面广,造成查处困难。同时,在种子市场检查时,侵权证据固定困难,且执法机关也不能作为处罚的核心证据,只能作为调查线索采用。而对于品种权人来说,自行取证的成本很高。“希望品种权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吉健安表示,加强品种权维权执法监管是保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激励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措施,要从种子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强化对侵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才能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图 /千图网
推进新品种权保护各有“奇招”
在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年产蔬菜45亿千克的“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严格的种子市场管理和信用等级“红黑名单”监管方式已成为当地蔬菜种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据了解,寿光每年开展种子种苗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全市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检查,对制售假劣种子和品种侵权行为形成了严厉震慑。2020年以来,针对假劣种子、品种侵权、未审先推、标签不合格、经营未备案等重点违法行为,检查种子销售门店、种苗场380余次,立案查处15起,有效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种业信用体系建设,寿光实现了市场主体的分类、高效管理。“我们将市场经营主体的良好守信行为和违法失信行为列入‘红黑名单’,将信用分类结果与抽查检查、资格审查、评估验收等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了企业的守信意识、守法意识。”寿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建国介绍。
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寿光专门出台了扶持蔬菜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设立了蔬菜种业发展专项基金。“基金累计投入3亿元,从育、繁、推三个方面持续对蔬菜种业发展进行扶持,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每个品种给予企业20万元补贴奖励。”曹建国说。
通过政策、资金的支持,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市场监管,寿光培育了一批本土种业研发龙头,蔬菜种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达140个,其中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82个,持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育苗企业41家,全市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7亿株,产值10多亿元。
作为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之一,甘肃拥有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蔬菜花卉繁种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以及蔬菜、马铃薯、油菜、苹果、中药材等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省现有种子企业532家,玉米种子企业130多家。
“生产面积大、授权品种多、侵权形式多样是甘肃种子维权纠纷的主要特点。”甘肃省种子总站副站长吕小瑞介绍,相较其他省份而言,作为全国种子生产大省,甘肃的新品种保护工作情况更为复杂。未经品种权人同意,改变生产地点、超面积生产、生产经营假冒保护品种等侵权形式均有发生,而关口前移、联合执法、严惩严办是保障全省种子生产合法有序的三大举措。
近年来,甘肃省种子管理部门先后与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农科院等品种权单位开展了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浚单20等3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的维权工作,与品种权人联合维权37起,赔偿品种权人经济损失约620万元,切实维护了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