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马文化中的诗文、马戏和马球

2021-03-04高沙沙李静萍

牡丹 2021年2期
关键词:马球马戏

高沙沙 李静萍

由于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一向是立国之本,而马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之一,所以马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显见的作用,中国古代以马为主题的艺术作品非常丰富,既涉及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形式,也涉及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还涉及舞蹈、马技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

一、有关马的诗文

古代关于马的诗歌数量很多,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不少诗句脍炙人口,意境深远。《诗经》中的《鲁颂·駉》堪称最早的咏马诗,诗句通过对牧马的描写来赞颂鲁僖公的功业,歌颂鲁国的富强。屈原《离骚》中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句。汉武帝刘彻《西极天马之歌》曰:“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汉代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诗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植《白马篇》云:“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南朝梁萧纲《系马诗》曰:“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隋代虞世基诗《出塞》云:“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唐代是诗的国度,不少诗人都创作过有关马的诗歌。李白《天马歌》曰:“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杜甫《房兵曹胡马》云:“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李贺《马诗》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王维《观猎》云:“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孟郊《登科后》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刘禹锡《始闻秋风》云:“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宋代以后也有不少关于马的诗词,其中著名的有柳永《少年游》词句:“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陆游诗《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又有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刘因诗《山家》曰:“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明王越诗《与李布政彦硕冯僉宪景阳对饮》云:“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清代徐珽诗《大猎》曰:“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题画诗是依据具体的绘画作品而作的诗歌,有关鞍马绘画的题画诗在唐、宋、元几代出现很多,比如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就是这些题画诗中最有名的一首。关于马的文章有《列子·说符》中的《九方皋相马》,又有唐代韩愈的《马说》。有关马的成语也有很多,如一马当先、千军万马、天马行空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以马为主题或与马相关的文学作品非常丰富,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文学现象。

二、马戏

“马戏”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桓宽所著《盐铁论》,即所谓“百兽马戏”。今天的马戏内容比较宽泛,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以马为主体的马戏可以分为舞马和马技两大类。

(一)舞马

舞马也叫“蹀马”,是一种以马为主体的舞蹈表演活动。舞马的身份极为高贵,一般由宫廷豢养,既不用于征战,也不用于驾车,而是经过训练后专门用于表演。舞马由来已久,《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夏启曾于“大乐之野”“舞九代马”。汉代宫廷豢养了大批非征战所用的御马,其中应有一部分是舞马。清代陈元龙所撰的《格致镜原》引用了曹植《相马表》中的一段话:“臣于先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今辄已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梁武帝时期,张裕所作《舞马赋》的序言写道:“河南又献赤龙驹,有奇貌,绝足,能拜善舞。”

舞马在唐代中期的宫廷中一度极为盛行。1970年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唐代仿皮囊形制的鎏金银壶是一个颈系绸带、口衔酒杯、后足跪地的马的形象,这便是唐代舞马的形象。宋代顾文荐所撰的《负暄杂录》记载:“中宗时,殿中宴吐蕃蹀马之戏,皆五色彩丝,金具装于鞍上,加麟首凤翅,乐作,马皆随音蹀足遇作‘饮酒乐者,以口衔杯,卧而复起。”这些舞马随着音乐的节拍蹀足而舞,以至于“吐蕃大惊”。《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时,宫廷豢养了四百匹舞马,唐玄宗经常到训练场观看甚至亲自训练这些舞马。到了每年唐玄宗生日这天,舞马是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这些马被分成左右两部,披金戴银,在“倾杯乐”的节拍中奋首鼓尾,翩翩起舞。高潮时,舞马还会在板床上表演各种惊险奇妙的舞姿,曲终时,则口衔酒杯,跪拜在地,一饮而尽向皇帝祝寿。

(二)马技

1954年,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汉墓出土了一块东汉时期的百戏题材画像石,其中有“戏车”和“马戏”图像。这些形象反映出娴熟的马技,证明最迟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产生了马技。后世文献也有不少关于马技的记载。唐代段成式所作《酉阳杂俎》记述:“龟兹国元日斗牛马为戏。”唐代百戏中的马技表演以女子为主,在风气大开的唐代,女子能够与男子一样在马技表演中展示倒立、侧骑、卧鞍和骑射等不同的风采。

马技表演在北宋时达到高峰,其主要盛行于都城汴京,表演者主要为军队中专门习演百戏的军人,当时称为“诸军百戏”。宋人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对宋徽宗时的马技表演有详尽的记载,可见宋代马技的内容极为丰富,表演也极为精彩。

明代马技表演的种类非常多,《金瓶梅》中有“竖肩桩”“隔肚带”“轮枪舞棒”等。“竖肩桩”即“马上倒立”,也叫“捺蜻蜓”,“隔肚带”类似于“镫里藏身”;“轮枪舞棒”就是马上的武术表演。明代刘侗等所著《帝京景物略》记录当时的马技有二十四种之多,如人马并驰、镫里藏身、马尾驰赘等。明代民间的马技艺人多为女子,以山东、河北地区尤盛。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唐赛儿、王聪儿,明末李自成军中的红娘子早年都是走马卖解的女艺人。这些精彩的马技表演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代郎世宁所画《康熙观马术图》中描绘的就是康熙观看马技表演的宏大场面。

三、马球

马球也是一项与马相关的表演节目,更是一项竞技类的体育活动。马球源于古代波斯,初唐时由西域传入中原。它与蹴鞠不同,蹴鞠类似于今天的足球,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于民间的娱乐活动中,马球则是由球手骑在马上,手握杖杆,以杆击球。

打马球是唐代皇室一项很热门的运动,初唐时期由唐太宗提倡后,在贵族中广泛流传,宫廷也相习成风,不但有专门的马球队,而且不少皇室成员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马球在唐代之所以深受喜爱,除了因为它是一项高雅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活动外,还因为它带有浓厚军事色彩。唐阎宽在《温汤御球赋》中评价马球说:“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所以,即便在太平盛世,统治者提倡这项运动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除了宫廷外,马球运动还在唐代的军中、妇女乃至文士间也广泛流行。这项运动从唐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代王绂有“忽闻有诏命分棚,球先到手人夸能。马蹄四合云雾集,骊珠落地蛟龙争。彩色球门不盈尺,巧中由来如破的。剨然一击电光飞,平地风云轰霹雳”的精彩诗句。

四、结语

中国古代的马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并具有显见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今天的生产生活中,虽然马的使用远不如古代那么宽泛,但以马为题材的文学艺术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人们应该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来审视古代马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艺术。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国鞍马绘画源流研究”(2019B043)。

猜你喜欢

马球马戏
马戏团来啦
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弟弟看过马戏回来
观长隆国际大马戏
马戏大篷制作
马球 王者的游戏
新疆发现中国最早马球实物
中国马戏行业首个国标发布
从古今差异探析我国马球运动流变
王室成员掀起马球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