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八)
——何尊至尊,尊于中国
2021-03-04○赵培
○赵 培
六、宗庙的重彝
食器和酒器这两大类青铜礼器铭文经常出现“某某某作宝尊彝”“某某作父乙尊彝”和“某作彝”这样的字句。尊,既是当时青铜器的统称,也是何尊这种酒器的专用名称。这个专用名称是延续宋代金石学的约定俗成的定名。一些鸟兽形酒器,也都被称为尊,例如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藏子作弄鸟尊和湖南醴陵出土的象尊。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尊”字写法是“阝+酉+廾”,意思是有人手托着酒器对着祭台进行祭祀,“酒”字也是“氵+酉”,表明尊更偏向于酒器。从字形上看,仰韶和马家窑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可能就是最早的尊。
“彝”字是表示双手托举着双翅反绑、放了血的鸡进行祭祀。现在的写法开始于篆书,“彑”是猪头,“米”是谷物,“系”是写有祭文的丝织品,“廾”表示托举,合起来就是双手捧着荤素搭配的祭品和祭文进行祭祀。彝也作为一类酒器的专用名称,比如户方彝,也是延续宋代人的定名。尊、彝合起来就延伸成为有酒有食有祭文的祭祀,进而成为青铜礼器的统称。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是当时社会的第一大事。酒有麻醉和致幻作用,在粮食充裕的情况下才能酿造,因此被贵族所垄断,在祭祀场合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以此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上等的酒是用黑粟和香料酿造而成,被称为“秬鬯”,它既是王祭祀用酒,也是对贵族的重要赏赐。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酒器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
商代是重酒的时代,因此有非常发达的酒器。青铜尊出现于商早期,例如武汉黄陂区盘龙城杨家湾7 号墓出土的尊。该尊已经具备了后世青铜尊的典型外观特征:侈口、折肩、鼓腹和外撇的圈足。其外形与金文中的“尊”字也非常近似。在商晚期,出现了体量硕大、铸造技术精巧、纹样繁复的酒器,例如皿方罍和妇好的斝。这时候的尊普遍偏大,方尊、圆尊数量相当,例如四羊方尊和阜南月儿河龙虎尊。
何尊这类尊,与龙虎尊的外形和体量区别甚大,而与小型酒器觚近似,所以也被称为觚形尊。但觚的出现要早于觚形尊,可能并不是实用的酒器。两者在体量上虽然没有明显限界,但在功能和名称上应该是两类。考古所见的觚形尊,最早出现在殷墟三期晚段和殷墟四期,例如郭家庄M160、戚家庄东地M259 和山西灵石旌介商墓M1,一直持续至战国,例如曾侯乙尊盘的尊,可能是延续时间最长的酒器。
觚形尊自一出现,就是两种样式,一种以宝鸡竹园沟七号墓伯各尊和宝鸡扶风庄白一号窖藏折尊为代表,明显分作侈口、腹部和圈足三节,纹样依据三节布置,节与节之间相接处直径相差不大;另外一种以翼城县大河口墓地的凤鸟纹尊和山西曲沃曲村M6081 的尊为代表,侈口与腹部虽然纹样分节,但无变径而圆润过渡,腹部与圈足分节且直径相差比较大,圈足所占整体高度的比例远小于觚形尊,和觯近似。除了这两大类,偶有个别是四兽形足而非圈足,例如宝鸡竹园沟4 号墓出土的季尊。
陕西韩城芮国墓地M27,出土了一套春秋早期仿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其中有一件尊,配有出戟的盖子。虽然仿得很粗糙,远不能和西周早期的相比,但是从器物本身看,是依样仿制而非想象。配盖子在商与西周的尊中仅见伪铭,非出土的个例(器也疑伪)。从石鼓山户方彝、戴家湾斗鸡台出土的出戟卣和方彝来看,芮国仿古尊配盖子也并非春秋早期的想象。我们今天看到的尊都没有盖子,情况应该类似鼎和甗,有盖子的鼎极少见到,甗都没有盖子,原因是当时配的应该是有机质(最可能是木质)的盖子,时间久远早已朽烂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