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新格局

2021-03-04

纺织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纺织高质量发展

曲折坎坷的2020年为“十三五”画下句点,回看过去5年,我国纺织行业在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基础上继续实现长足发展,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十四五”新发展周期已经开局起步,国际形势的复杂严峻性依然不减,由新冠肺炎疫情衍生而来的风险因素众多。

尽管形势复杂,站在强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纺织行业有理由坚定面对未来的信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立足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精准把握国际产业格局调整特征,正视与发达国家在前沿科技自主创新、品牌及时尚软实力、绿色发展主导能力、国际供应链掌控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强化制造体系优势,解决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在新格局中开辟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在已连续举办15届的中纺圆桌论坛年会上,众多行业领导及权威专家为构筑纺织“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对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解读和前瞻预判。

中纺圆桌论坛年会横跨纺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迎来纺织“十四五”开局之年,于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第十五届年会,这是纺织行业唯一连续举办15届的行业高端产经类“老字号”品牌论坛。中纺圆桌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联新闻中心承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构筑纺织“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邀请了众多行业领导及权威专家对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解读和前瞻预判。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党委书记高勇、党委副书记陈伟康、副会长李陵申、副会长孙淮滨及成员单位领导;来自支持单位的嘉宾包括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顾伟达,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常峰等,以及江苏沭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等出席了此次活动。为严格落实国资委和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现场严控100 人参会,并认真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此外,活动设立了山西省纺织工业联合会(筹)视频会议分会场,重庆、辽宁、广东、安徽、江苏、山东、陕西等地方行业协会领导、纺织企业家们在线上出席会议。论坛由中国纺联副会长孙淮滨主持。

论坛上,中国纺联党委书记高勇以《当前纺织经济形势与“十四五”发展重点》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在介绍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世界经济衰退、市场需求萎缩,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出现下滑,出口则在口罩等防疫物资拉动下出现超预期逆势增长。在总量规模同比下滑情况下,2020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中呈现出经济运行触底回升、内需市场持续回暖、出口竞争力稳定释放等积极表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作为本届论坛的宏观经济专家,对五中全会精神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进行了解读。此外,论坛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等5 位权威专家,分别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时尚消费、环境保护、双循环格局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作了主题演讲。

中纺圆桌论坛年会作为历经15年的重要会议,秉承“开发、融合、赋能”理念,已成为纺织行业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风向标,为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提供决策与智力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中纺圆桌论坛还通过召开峰会、专题研讨和其他学术会议,从发展角度探讨产业升级大计,在政策解读、数据分析、研究与发布、产业研究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专业地位,迄今已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河南、天津等省市举办过中纺圆桌论坛年会、峰会共23 场,在纺织行业“十四五”开局之年,中纺圆桌论坛将以新时代面貌跨入新的征程,汇聚国内权威专家前端思想,以专业性、权威性、前瞻性预判行业趋势,为纺织“十四五”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 高勇

纺织业“十四五”发展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开局起步。纺织行业将立足我国现代化发展新目标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在坚持科技驱动、时尚引领、绿色导向的路径基础上,以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引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优化产业体系,以“十四五”为新起点,适应新形势,谋求新突破,跨入新征程,实现新发展。

纺织行业在“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坚持自主自强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加快纤维新材料及配套装备自主创新,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突破,实现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更优性能、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发展配套专用技术装备,填补产业链尖端技术空白。发展功能性、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酯等纤维新材料,提升品质与性能,丰富产品线,强化基础纤维材料长板优势。

坚持提升绿色制造能力,打通可持续发展路径。大力研发并推广应用纺织绿色制造技术,着重推进生态印印加工关键技术突破,发展高效低耗及短流程印印技术、非水介质印印技术、绿色纺织化学品、印印废水高效低成本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等,进一步优化纺织面料的品种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水耗和污印物排放量。加快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发展高端纺织制成品,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地位。加强纺纱、织造、非织造、印整、缝制等全产业链精细化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全面强化先进、优质制造产业基础。融合新材料、新技术与内需消费升级趋势,开发具有高舒适度、易护理、抑菌保健等功能性及多功能复合的高端纺织制成品,高品质天然纤维产品,以及具有感知、调节等功能的智能纺织品,不断提升服装服饰以及家用纺织品的品质和科技附加值。

大力发展纺织智能制造,持续优化生产效率与生产模式,保障产业稳定、安全发展。加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等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研发,解决纺织智能制造重点装备、智能化车间/工厂、智能服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发展纺织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组建有效的创新联合体。

二是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调整为发展主线,强化对需求侧的引导作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

大力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纺织产业体系的价值创造能力。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提升材料创新、制造升级和产品开发水平,努力贯通医疗卫生、土工建筑、安全防护等重点产品的跨部门应用体系,拓展应用需求,进一步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在纤维加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融入国内大循环格局为核心立足点,推动纺织全产业链产品加强品牌化发展。

立足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区域结构优化调整。继续推动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布局,以中西部地区特色资源条件为基础,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服务配套和综合投资环境。强化产业集群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优势作用,打造东部沿海地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先行示范区,促进中西部地区新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燕生

新30年纺织行业要讲好哪些故事?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大势就是国际百年未有之变局,这是第一个大势。在这一大势下,未来发展有可能会面临三个陷阱:

首先是“修昔底德陷阱”,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中美两国博弈下的国际环境,我国是否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答案是我国仍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大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其次是“萨谬尔森陷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补性结构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变成竞争性结构,一些国家感觉我们要动他们的奶酪,即核心产业的核心优势。因此我们要考虑如何形成更高层次的互补性结构,如何打造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冲突共同体。再其次是“金德尔伯格陷阱”,简单说就是谁对世界问题如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等问题负责任,全球现在还没有所谓的“世界政府”。

第二个全球大势是超级全球化的“浪漫”时代结束了。过去我们总是讲全球分工、全球合作,比如一件纺织产品可以做到国际分工,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可以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完成。而现在,全球化到了下半场,超级全球化的时代结束了,风险冲突对抗上升;全球贸易投资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合作的时代变化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都在使纺织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变得更短,更本地化、区域化,同时更有弹性和韧性,更能够满足新生代个性化的需求痛点。

五中全会

2021年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它很像1978年,是新的30年的开局起步年。对于纺织行业来讲,新30年要讲好哪些故事?第一是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的故事;第二是纺织业现代化治理的故事;第三是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高创新,与全球高端对接的故事。

对于纺织业来讲,高速增长的40年已经过去,高质量发展的新30年开始了,如何面对?为此,五中全会讲了“三个新”。第一个新是产业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如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二个是如何真正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发展成为第一要义;第三个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过去40年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转向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利用好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对于纺织业来讲,下一步将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纺织的产业链要从低端到高端,分工从代工到自主知识产权,动能从汗水驱动到创新驱动,那么如何能够推动纺织业产生这样的变化?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纺织行业的大企业如何能够推动创新,中小微企业如何能够参与创新,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纺织业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和公共技术研究、开发和事业研究,真正为推动企业创新服务。

如何提高纺织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和产业的基础能力,对此提出几个观点:第一,坚守实体经济,制造业的基础要牢牢把握。推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对纺织业的转型升级是非常关键的,数字化对纺织业的转型升级也非常关键。第二,提高产业链水平。第三,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趋势前瞻

在中纺圆桌论坛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研究员、国际美学协会总执委刘悦笛,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魏鹏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温宗国,以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5 位权威专家受邀发言,分别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时尚消费、环境保护、双循环格局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作了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单忠德

智能、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发展趋势

2020年12月,《2019年中国制造强国的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九个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的阵列这几年基本没有发生改变,美国制造业综合优势仍大幅领先;德、日制造业相对优势明显;中国位居第三阵列前列。总体来看,中国拥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纺织等5个产业已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另外一个是市场优势,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这也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

“十四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了经济结构要更加优化,创新能力要显著提升,这也说明,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增加核心竞争力,真正变成制造强国。这就要发展高质量的产品和高端装备,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真正实现高效、优质、清洁的产品。

未来,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还是数字化、精密化、绿色化、成线化。纺织行业现在瞄准了个性化定制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定制一定要以大批量生产的价格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这样市场销售量才会大幅度提升。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提出智能制造就是解决差异化更大的定制化服务,真正的数据驱动是从规模化生产到定制化生产,真正实现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为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能够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二是原来的工艺跟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结合以后,会产生新的原理、新的制造方法、新的制造工艺和新的制造装备,反过来又变成战略新兴产业,促使产业不断升级转型和提升。

另外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也看出,智能制造变革了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一是变革了制造模式,真正实现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协同,网络化制造、远程制造表现非常突出。二是变革了管理模式,异地管理与远程服务的融合,数字化管理等越来越成熟。三是变革了生产方式,真正把数字世界和机器世界融合起来,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生产。要做强、做优纺织工业,就一定要关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在纺织工业的应用。

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制造产业,中央提出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其实就是用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用数字化制造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及不断创新出新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方法、工艺和装备。

先进成形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数字化智能化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是先进成形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使制造过程更加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制造的零部件、产品及装备更加实现近净成形制造、精密成形制造、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纺织工业同样适用。再就是发展服务型纺织制造,真正把信息互联的个性化定制这种新模式能够不断推广,包括远程设计创新中心,真正用工业批量化手段生产个性化的产品,这些方面有很多的技术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研究员、国际美学协会总执委 刘悦笛

现代时尚与美好生活

“现代时尚与生活美学”关系中国的软实力。纺织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与人们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美好生活其实意味着两种生活,一种是好的生活,一种是美的生活。好的生活是有质量的生活,美的生活是有品质的生活,两者叠加,才是美好生活的完整释义。那么,美生活和好生活之间有何关联?显而易见,好生活会为美生活提供现实基础。反之,美生活可以提升好生活的标准。

时尚和美有何联系?时尚更多是一种感性之炫。炫起源于中国古典美学,与火有关。美学则是舶来品,本意是感性学,人类逻辑理性之外所有的领域都可归入美学研究的领域。恰恰是出于感性之炫的目的,人类追求流行的行为,使得时尚与美有了天然的关联。

西方人认为,时尚的衣着是体现当下审美情趣的衣着,在特定的时代被定义为可心、漂亮和流行的衣着,时尚系统实际上已经将美学编织进了日常的衣着实践,中国流行色协会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目的是推出下一个季度的流行色。

经过20年的发展,我们发现生活美学发生在茶道、花道、香道、琴道、汉服的复兴等方方面面,还可能与中装剪彩、美视美味、古典家具、古今收藏、旅行民俗、非遗保护、公共艺术、审美教育、艺术授权、创意产业、游戏动漫、室内设计、地产开发、社区规划乃至城市顶层设计有关。

通过各种方式,中国生活美学迎来了复兴。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那为何一百多年来,中国并没有复兴生活美学?因为生活美学的复兴需要有成熟的社会条件。生活美学与时尚、纺织有着紧密联系。生活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人都成为生活艺术家。当下是国潮复兴的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生活美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越来越强调生活品质的时代,人们不仅仅是要满足生活的质量,更要为中国找回一颗东方生活美学的心,它不是伦理道德的心,而是审美的心。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魏鹏举

文化创新加码纺织业高质量发展

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科技创新最受关注,文化创新同样重要。疫情影响了消费,但疫情得以控制之后,消费反弹却未如预期。

关于消费的三个思考。一是整体消费能力问题的关键是就业。数字化背景下,“零工经济”灵活就业越来越广泛,如纺织行业与文化产业交叉的服装设计业,灵活就业特点就愈加显著。二是消费爆发是总体消费意愿的范畴,是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整体信心。目前,很多国际经济观察机构对中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但国内市场的消费意愿走势未知,尚待观察。三是消费项目能否落地时尚消费领域,事关消费选择。例如2000 块钱是选择一顿美食、购买服装,还是用于其他领域,涉及消费选择,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纺织业存在一定程度的供给过剩,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提供了适应人们消费升级的高质量供给,即高质量的供给和高水平的消费之间是否匹配。文化产业同样面临这一问题,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型行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供给尤为关键。因此,要关注文化意义上的创新,让整个纺织行业有更高的文化附加值,有更大的文化魅力、文化吸引力。

关于文化创新的四个判断。第一,高质量是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涉及投入水平和产出品质。从整个纺织行业时尚经济的文化附加值角度来看,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第二,优质内容供给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从时尚、经济、文化及产业角度来看,优质的设计、内容供给,始终都是狭义的文化产业和广义的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第三,文化与创新双轮驱动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当然核心是文化创新。第四,数字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实现高水平双循环的重点。数字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数字时尚消费实现“双循环”,数字时尚消费将是下一步时尚消费需要着力关注的重点,也将是中国时尚消费实现“双循环”的最重要依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 温宗国

绿色生产方式之思

2020年3月,我国提出“两新一重”的建设部署,把绿色复苏作为主要战略推进。绿色发展这一任务的核心是以降碳作为总抓手,推进整体经济社会绿色的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2021年八项重要任务之一,这就倒逼着行业推动技术创新。

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打好防控污印攻坚战,这里有两件事情。一是强调源头治理,很多行业将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等视为非常重要的工作。二是系统整理和整体治理,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等进行优化,从原来间接打污印攻坚战,到现在布局深入作战。

绿色发展对纺织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加强污印物管控和综合治理。纺织行业中产生废水、有机污印物、废气、燃料和固体添加剂比较多。“十四五”要求纺织行业从原来的末端控制转变为全过程的控制,有针对性进行精准治污,采取清洁生产的工艺和装备,尤其是绿色化学品的替代,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节能减碳。国家工信部要求纺织行业在能耗上实现节能减碳,通过节能的技改、余热回收,新能源的投入,从而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在2019 和2020年发布的《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和案例》《印印行业的技术指南》等,可以看到具体要求。

第三,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我国纺织行业的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比例不高,低于发达国家。无论从环保还是从品牌各个角度来讲,推进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是未来的大趋势,欧盟在2020年8月份发布的《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2.0》对纺织行业提出开展生态设计标准的要求,要确保产品符合循环性,以及对循环材料提供激励,尤其是高度进行分类的收集,鼓励生产者责任延伸。也就是说纺织企业不仅要为产品质量负责,对产品的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置也要负责。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 于佳

“一带一路”建设的“制造业+”模式

2020年,面对疫情和充满变数的中美关系,“一带一路”的投资展现出很旺盛的活力,且具有很强的韧性。据数字统计,在去年前三季度我们国家和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9600亿美元,增速比全国整体水平提高了0.8个百分点,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达到13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将近30%。很多“一带一路”项目还是按照计划得以实现,比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隧道的贯通等。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起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作用,包括边境的自由贸易区、海外的工业园区、经济特区其实都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国内角度来看,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双重的角色,既是产业的转出国,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的追赶国。边境特区、产业园区都肩负重任,同时,西部城市也在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从国际角度来看,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像非洲地区的国家,拥有大量年轻人,人口数量具有两面性,它不仅是人口红利同时也会变成“人口炸弹”,所以创造就业和出口创汇两件事情非常重要。外汇的紧缺为他们招商引资包括当地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而制造业恰恰就是可以给他们既带来就业机会又带来出口创汇机会的产业,尤其像纺织、服装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工人越来越多,他们有了收入后,对服务业,比如金融服务、旅游、教育等都有了进一步的需求,所以我们倡导在海外落地的企业采用“制造业+”模式,将主业与上游的基础设施和下游的服务业统筹考虑。

在现在的形势下,非洲是一个非常容易被遗忘却不应被忽略的角落,因为如果其不稳定,会给全球带来很大的风险。非洲涵盖54个国家,13亿人口,未来的潜力非常大。此外,非洲不是传统上中美争夺的热点,所以在非洲是非常便于发展中欧非三方合作的地方。再一个,西非有4个产棉国,对于发展纺织行业也是非常有利的。

猜你喜欢

纺织高质量发展
澳洋纺织
中国纺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