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滦河水生态修复与自然美学相结合设计

2021-03-04徐东明王海威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滦河景观设计

徐东明 王海威

摘 要:河北省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水生态修复设计方案,是以承德市四大水系之一的滦河水的修复与开发为主实施的滨河自然景观设计。结合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水生态基本概况,围绕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生态修复技术的融入、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景观环境的自然美学、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水生态景观的整体性艺术表现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自然美学;滦河;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承德市2021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承德康养旅游体系中滨水生态景观的艺术表达研究”(202102A052)研究成果。

一、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水生态基本概况

《管子·水地》提出:“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水是将地球上万物联系起来的纽帶。城市水环境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城市水体本身,也取决于区域水系统的健康和完善;城市水环境的建设,不仅仅要关注水自身的质和量,还要维护区域的山、林、田、草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涵养水源,保护生态,如此才能构建健康的城市水环境。

滦河是京津冀重要的水源地,滦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重点工程。规划范围的滦河段流经承德市南部新城为“之”字形,规划范围包括干流两侧300米区域的带状空间,全长约14.5公里,通过武烈河与老城区联通,南北呼应。

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处于滦河流域水源涵养带与承德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交叠处,同时处于承德市滦河滨河景观风貌带中,在生态区位和城市发展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自然生态修复

与艺术结合方案

(一)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生态修复

1.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发展面临的机遇:由于正处于“高铁时代”“北京同城化时代”,该段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场地周边市政路网广布。承德南站一小时内可达北京,距离项目入口仅5公里。

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发展面临的挑战:城市老城区与新区两区建设任务重,对饮用水水源的要求高,对涉及的保护地要求严。预建河北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滦河武烈河省级湿地公园,新城区建设标准高,必须遵循湿地公园管控要求及管理办法建设。

2.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自然修复的条件

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自然修复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滦河高新区段两岸群山环绕,山水资源丰富,生态基底优良,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可参考承德避暑山庄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景观与自然相结合的文化精髓,利用好滦河两岸的群山环绕、林密草丰、农田相伴、一水相连的优越自然条件。

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自然修复发展的制约条件:滦河河道淤积泥沙多,泥沙淤积河道变窄;近山山体土石裸露,影响景观风貌;河畔冬季景观欠佳,游人近河不见河;滨河景观艺术表达空间活力不足。

(二)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自然生态修复与自然美学结合的设计方案

1.设计总体规划思路

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自然修复规划以“和合之脉,山水连廊”为理念。规划理念“和合”是以老城的承德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精神内涵,将城市、自然、人文、产业融合起来;“之脉”表达了项目形似“之”字,亦是新城重要的城市绿脉之自然美学;“山水连廊”是体现滦河两侧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要素,很好地诠释了生态美的自然艺术表达,通过与自然生命的交流,我们可以重新恢复在文明社会磨损的生命力。

2.设计目标定位

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自然修复与艺术结合设计是以“京津冀两区”建设为先导,生态美学的艺术表达优先,绿色自然修复先行,以“和合之脉,山水连廊”为理念,构建成山通水连的空间骨架,打造山、水、城、人、产和合共融的复合型城市绿色空间,让自然拥抱城市,打造南部新城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引擎。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环境要素进行生态综合治理与质量提升,打造艺术气息浓厚、自然生态充盈、自然生态艺术表达充分的亮丽城市名片。

3.设计规划策略

发挥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自然修复与艺术结合设计的山水格局优势,通过绿脉绿廊的建设与规划将滦河与两侧山体艺术化处理,联通新城区与老城区。以水环境综合治理引导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治理;结合森林质量提升,发展经济林、生态旅游等多形态林业产业;采取最前沿的生态修复技术、节点设计理念、施工工艺、景观设计艺术表达等手段。结构布局模式为一脉——滦河“之”形水脉,两翼——滦河两侧群山,三核——“都市风光核+自然教育核+郊野休闲核”。

打造山水环境提升区、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及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林产融合发展区,结合森林质量提升建设种苗基地、经济林、生态旅游的林业产业发展区域,滨河景观风貌提升区,市民休憩景点建设区。

4.设计技术与方案

(1)滦河高新区段水环境治理

滦河高新区段水环境治理现状问题为,河流形态受各种因素干扰,既不自然也不生态。方案策略要从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入手,根据艺术美学原理,建立从河岸、河道、河漫滩等结构的系统重建,以形成丰富的河流断面形式,形成完整的河流系统。

滦河高新区段水环境治理,要基于自然处理多河道形式。生态环境治理方案水环境治理,挖河清淤,堆沙叠岛,以中国式的自然生态美学构建自然河道形态景观。水岸边坡硬化,进行自然驳岸设计,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断有续,弯弯曲曲,自然有趣。山体修复,远山“斑秃”治理,近山彩化处理,近山裸露山石刻画山体浮雕成景。河流两岸可见远处山石裸露,修复方案为,种植侧柏绿化团组,金叶国槐、红叶榆叶梅、红瑞木彩化团组。

(2)滦河高新区段森林质量提升

滦河高新区段森林现状问题:水源涵养林树种结构单一,色彩及丰富度不足,冬季景观设计效果有待提升。方案策略:现有林进行林相改造,加强培育和抚育,调整优化树种结构。群落结构优化,疏补结合,立体搭配,伐除病木、枯木、杂木,移除长势不佳的中小苗木。

为使滦河高新区段森林质量提升,首先,群落郁闭度优化:“疏移”+“增补”林窗式疏移,形成生物空间、游憩空间;对于郁闭度较低的森林,利用移除的小苗增补,多补乡土树种、三化树种,增加数量,丰富种类。种植郁闭度较低的混交林,利用疏出小苗提升郁闭度;种植郁闭度较低的纯林,按需补植乡土植物、三化树种。从美学的角度规划好林木的疏密关系。其次,群落丰富度优化:“水平”+“垂直”方向的结构优化。水平方向规划改造现状纯林,在行间、群落间补充辅助树种,营造片状、带状、行间、株间混交等多模式混交林,避免大规模纯林;垂直方向搭配喜阳、喜阴树种,补充乡土草本、低矮灌木,提升林下植物多样性,提升冬季景观艺术效果,加强水源涵养林树种结构,增加林木色彩表现及丰富度。方案策略:根据承德市森林的功能与特点,营造近自然式的人工林,人工干预森林演替过程,缩短森林演替过程,超常速、低造價地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树种质量,增加珍贵树种、效益树种、观赏树种比例,以此提升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如榉树、法桐、三角枫、马褂木、水杉、银杏、枫香(图1)。

(三)提升滦河高新区段滨河景观自然美的整体艺术表达设计方案

滦河高新区段问题:河道双边道路降低了河道的亲水性、开放性,约束了河道形态。创生万物的自然具有客观的审美属性,这种潜能的实现需要具有审美能力的体验者,更需要那些使它得以生产的自然力量,自然美学最终要回归本源性的范畴。方案策略:系统梳理水-岸与水-城关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植入公共服务功能,避免双边平行河道。河岸可与周边地貌山体融合,形成自然的河道边界线;河岸融合滨水亲水设施或公园的设计,打破河岸边界,使其形成自然美。

河岸周边缺少自然教育体验场地与观察对象,营造多样化生态,增设科普标识体系,增设亲水空间、观景平台等景观设计。现阶段河道荒芜,景观感受较差,河道缺少特色,缺少美感。强化自然河道形态结构:一是凹凸岸的保留,二是河道蜿蜒的形态,三是主河道+多塘的生态结构,四是河道+沙洲+浅滩+河岸林生态结构,五是河道纵向深潭浅滩的序列。

林业产业发展方案,结合森林质量提升,加强对森林的培育和抚育,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林木蓄积量,大力发展经济林,把水源涵养和农民致富相结合。做精一产,打造“三化”苗木繁育基地+“精品有机”水果基地;做强二产,打造“珍贵用材”基地+高端林产品;做好三产,打造体验类生态旅游基地,实施林业产业富民战略。

林产融合复合发展,结合森林质量提升建设种苗基地、经济林、生态旅游的林业产业发展区域,打造“三化”苗木繁育基地、精品有机水果基地、高端林产品、珍贵用材林、户外体育。

总之,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水生态修复设计方案要紧紧与自然美学相结合。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中生发出来的自然生态美学,必定能够对承德市滦河高新区段水生态景观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滦河景观设计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让滦河流域水量丰、水质好、生态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美丽河北之滦河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啊,我的滦河燕山
滦河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