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州镇传统建筑形态分析

2021-03-04赵晓樱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12期

赵晓樱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倒塌、废弃,有的被人为破坏,还有的被拆毁重建,使传统村落逐渐失去了特色。因此,以“红砖文化区”的福建泉州南安市丰州镇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探析其建筑形态特征,阐述了其建筑中各个构成元素的特征,包括屋顶、墙体、门窗、装饰细部等元素,以期为丰州镇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更为科学、详实的资料支持,推动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发展创新。

关键词:丰州镇;建筑形态;构成元素

一、丰州镇传统建筑概况

丰州镇位于南安市东部,全镇面积56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3 个行政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全年湿热多雨。2016年丰州镇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

丰州镇传统建筑的建筑类型主要有:寺庙祠堂、宅第民居、学堂书院、寺观塔幢等,主要分布在丰州社区、丰州村。丰州镇的宗祠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氏家庙、武荣傅氏大宗祠、黄氏十房三世宗祠;宫庙有南邑城隍庙、武荣慈济宫、桃源宫;宅第民居有黄抄馆宅、王霞兰宅、陈贻肃宅、桃源傅孙杭宅、溪口傅氏民居等。这些建筑都属于红砖建筑。还有丰州书院、延福寺等其他类型的传统建筑,九日山摩崖石刻、陀罗尼经幢等不可移动文物。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丰州镇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68处,其中有18处古建筑,15处古墓葬,6处古遗址,14处石窟寺及石刻,以及1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总数量居南安市所有乡镇首位。

二、构成元素

(一)屋顶

丰州镇传统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三种:悬山顶、硬山顶和由二者延伸出来的三川殿。悬山顶在当地被称作“出规起”,屋顶的木构架悬挑于山墙之外,对侧面山墙起到防潮保护作用。因后期砖材的发展,悬山顶逐渐被替代,当地开始普遍采用硬山顶,称为“包规起”。坡屋面正脊的起翘,因造型特殊,被当地人称为燕尾脊,垂直于正脊的为垂脊。随着传统民居空间的扩大,面宽的加长,若直接将原屋脊延伸加长,则会造成屋面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于是便又发展出了三川殿。三川殿是用砖砌筑成三段脊,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形态[1]。

屋脊分为正脊与垂脊,庙宇祠堂、民居厅堂等大门的屋脊多为三川脊,正脊位于屋顶最高处。在丰州镇的传统建筑中,一般正脊即燕尾脊,正脊的两端线脚侧面分叉,向外缓缓延伸,整体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轻盈飘逸之感,多采用单开叉燕尾的形式,即线脚起翘只做一个开叉。从美学层面来看,屋顶分层次的处理,使得建筑轮廓线更加富有层次感,变化性更强。

(二)墙体

丰州镇传统建筑的墙体,即建筑四周围护的墙体,起保护与分隔空间的作用,由镜面墙和大壁两种墙面组成,材料多采用砖石。墙身正面称为镜面墙,在丰州镇的传统民居中,一般简化了腰堵和裙堵,各项介绍见表1。

大壁即为山墙,丰州镇传统民居的大壁多以墙石混合砌筑,即“出砖入石”。用材上,采用生态保护的理念,基本均是地震之后的碎砖;技术上,用碎砖和石条共同砌筑,这也是闽南地区的特殊做法之一;建筑构成上,石块以面的形式垂直出现在墙上,碎砖则是水平地铺设其中,砖与石两种不同材料错开叠砌。

(三)门与窗

从门而入,能够进入不同建筑空间,门起着保护、分出建筑等级等作用。丰州镇的传统建筑中有多种类型的门,如正门、边门、格扇等。在不同的建筑空间内,门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功能作用也有所不同。同时,门也是需要着重装饰的部分。

正门位于建筑的最显眼处,是建筑中最重要的门,一般由木板制作而成,门栓处插入地面用以固定。在宗庙祠堂、书院中的门框多用重金木雕来装饰。门分割了室内与室外空间,也被称作“板门”。在当地富有人家的民居建筑中,在正门边上一般还要设置边门,亦称为旁门。这个门虽是属于小门,但是也需装饰得十分精致。边门的制作材料一般以木材为主,着重对门楣进行雕饰。有的传统民居前还有一片小广场,这是室内向室外延伸的空间,小广场的地面铺有石坪,即门口埕。在门口埕周围,有用石头或砖砌筑成的围墙,在墙的南面设有供人进出的门,有的两侧均有,有的只有单边有。

建筑师贝聿铭曾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可见窗在艺术创作价值上也意义重大。丰州镇传统建筑的窗户形式繁多,如圆形窗、方形窗等。其中以红砖钱纹样式居多,如琉璃窗(图1),或以简单的白石条作分隔。而在近现代建造的一些传统建筑中的窗户则比较考究,如民国时期建造的傅孙杭宅,其阁楼上的窗户就采用白石立柱砌墙,作拱形窗框,外加木格栅作窗(图2),可以说当地传统建筑的窗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无论是在造型、材料使用上,还是在石刻砖雕上均有较高的传承价值。

(四)装饰表现手法和细部特征

丰州镇传统建筑中的细部值得品鉴,费舍尔指出:“所有造型艺术在深层本质中都是一种装饰物。”[2]因此,建筑物倘若去掉细节,就显得平淡无奇,有了装饰才使得整栋建筑熠熠生辉。其细部装饰色彩绚丽、手法各异,是当地多元建筑文化的融合,各个构架上都有着精美的纹样和雕刻。

木雕在丰州镇传统建筑上的大量运用,使传统建筑更加有韵味。丰州镇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结构的构架形式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的形式。同时,南安周边盛产木材,为木雕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保障。为了追求视觉审美和提升建筑规制,满足居住者求富贵、求平安的愿景,因此,将外露的木构架逐一进行精美雕饰,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木雕。

泉州惠安一带盛产石材,且质地精美,因而,丰州镇的传统建筑广泛使用石材,装饰也多用石料,使当地的石雕技艺获得了快速发展。丰州镇传统建筑的石料装饰多使用泉州当地产的花岗岩和辉绿岩。

红砖在“红砖文化区”中闽南地区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丰州镇的传统建筑大量使用砖雕技艺,砖雕多用于民居、宗祠的建造及装饰上。丰州镇传统建筑的砖雕多采用平面雕和浅浮雕的手法,在红砖墙上雕饰花鸟虫草、人物等纹路,再用白灰浆刷在其余空白部分,在红砖墙面上形成红与白交相辉映的纹路肌理。丰州镇传统建筑的腰堵、身堵等较低的部位多用镶嵌技法和浅浮雕的方式雕刻装饰,而像水车堵等较高的部位常用高浮雕的方式雕饰。

嵌瓷是把许多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瓷片剪裁后用以鑲嵌造型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形象生动,色彩斑斓,质地坚实稳定,在丰州镇传统建筑的装饰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匠师用专门烧制的彩釉瓷片粘嵌出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等艺术造型,对建筑物的屋顶、墙壁等部分进行装饰,无论是龙凤飞舞的庞大场景,还是细微至人物的面部表情,都能通过嵌瓷技艺表现得栩栩如生。

泥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干硬后色泽鲜亮、质地细腻。为了凸显建筑的立体感,泥塑多用于民居的屋脊、水车堵等部位的装饰,给人带来绚烂华丽的视觉冲击。而且泥塑晾干后坚硬密实,具有很高的硬度与良好的防水性能,所以,可以起到一定的防风防雨功能。

(五)色彩

丰州镇给人们最大的印象特征就是城镇内充满了红色元素,相较于其他乡镇,如永春县岵山镇等地,丰州镇的红色更加鲜艳但不躁动。丰州镇建筑色彩主要是红、黑、灰,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搭配在一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红与黑的搭配主要体现在由红砖与烟炙砖共同拼贴出的图案上,烟炙砖在烧制时错位摆放,被烟熏成黑色,使砖的色彩更加丰富,使拼贴出的图案更加多元化。红与灰的组合主要体现在红砖与灰石上:近现代丰州镇的传统建筑中多用砖材做框架,主体由石材组成,砖与石相结合的竖向划分使红与灰交相呼应;传统民居中基础部分多用石材,将红砖作为墙身的主要部分,即砖石水平分割 ;砖或石以较小的形态,点缀于以石或砖为主要材料的墙体中,即砖石点式交织;砖石二者互相交融,无明确的区域划分,即砖石融合形态。

三、结语

丰州镇传统建筑中的元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各元素相辅相成,使丰州镇传统建筑独具魅力。其平面布局独特,结构多元,装饰工艺精湛,并融合地方的建筑文化,组成了精美的闽南地域性建筑。在当今古村古镇复兴理念盛行的时代潮流中,丰州镇的传统建筑为丰州镇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其也是充满时代感的历史印记,值得我们研究与保护。

参考文献:

[1]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屋顶做法[J].建筑史,2006(1):90-104.

[2]陈镌,莫天伟.建筑细部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4.

作者单位:

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