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教育”理念下德育“百种体验”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2021-03-03苏辉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学社团素养

苏辉

以德树人、以德立人是教育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融教育”的实施做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连接,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爱国、爱校、爱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学校开设“融教育”下德育“百种体验”课程,融“仁、义、礼、信、读、记、讲、论”于学习体验;融“诗、书、画、印、鼓、琴、舞、唱”于审美体验;融“察、问、想、创”于创意体验;融“忠、勇、诚、孝”于责任感恩体验。挖掘主题项目研究中的爱国主义,进行多元融合,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真正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从而实现望湖路小学“承学府底蕴,育强国少年”的培养目标。

一、“百种体验”课程的提出

(一)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仁民爱物”,倡导爱民如己、心怀天下和奉献社会;主张要“孝亲爱国”,具有乡土情感、家国情怀;重视人格修养,倡导“重义轻利”“诚信自律”精神;重视礼仪教育,倡导礼敬谦和、遵守规范、举止文明,这些思想精粹是构建核心素养的框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重塑中国少年、强国少年的根魂。

(二)回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新阶段的教育改革,对学生当下和未来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聚焦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尤其是文化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创新实践等。具有这些素养的学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进而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三)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

受到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影响,部分学生自主意识、学习品质、思维方式、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等相对薄弱,需要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百种体验”课程意在改变这一现状,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DNA”,“融教育”提供了重构学校教育的“秘籍”。

二、“百种体验”课程的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落实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落实在德育实践中。学校开设了十二种体验项目,139个体验项目。从不同学段、不同设计、不同经历或相同经历下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从学生特点、学段特点、家庭特点、体验内容出发,寻找到“百种体验”课程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结合点、落实点,使学生在六年经历中见证“百个世界”。

学校的“百种体验”课程分三个年段实施,分别是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各个阶段又细化了体验项目及内容(见表1、表2、表3)。

每一项体验项目内容的设计都力求体现学府特色、“望湖”表达。

三、“百种体验”课程的实施

“百种体验”,基于核心素养,环绕“融+”课程架构,进行提升与超越。在内涵界定上,能力与品格并重;在价值取向上,个人发展取向和社会发展取向二者融合、统一;在具体实施上,落实核心素养,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在研究脉络上唤醒人本、人文、人性

“百种体验”课程与核心素养本质相同,与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任务一致,是学校“融教育”的具体化,是理念、目标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完善和统一,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沟通桥梁。

教育的初心始于儿童,“百种体验”课程意在回到儿童,重新定位童年。学校需要按照个体的才能去培养学生,所有的教育应从快乐开始,让学生在经验中得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二)在内涵界定上力求品格和能力相结合

其一,能力重要,品格更重要。学校引导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品格和能力共同支撑学生未来的发展。其二,品格与能力互相支撑。能力应当有方向感、价值感和道德意义,品格具有引领能力发展的意义。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与亮色是道德文化。“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融教育”意在培育“望湖”学子、强国少年。

(三)在价值取向上做到个人与社会相融合

“百种体验”课程的本体是学生,是每一个个体。践行“百种体验”,是要促进个人的终身发展。坚持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价值的统一、融合、互动,这是学校的一种表达与追求,也是将核心素养研制以及“融教育”的实施、落实推进到一个新境界。

(四)在设计框架上力争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修炼文化相统一

在设计框架中,文明修养方面,开展“仁、义、礼、信”教育;国学传承方面,开展“诗、书、画、印”教育;音樂素养方面,开展“鼓、琴、舞、唱”教育;科学精神方面,开展“察、问、想、创”教育;表达能力方面,开展“读、记、讲、论”教育;强健体魄方面,开展“跑、跳、投、掷”教育。不同的结构框架反映了不同的理念和理解,具体包括:自主发展维度(百种体验的自主性)、社会参与维度(百种体验的社会性)、文化学习修炼维度(百种体验的文化性)。这三个维度建构了学校“融文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此外,这一框架中,文化学习和修炼的维度,将学会学习,使用、创造工具,思维能力等置于重要位置,它们并不与具体学科一一对应,却对学科的教与学起到引领作用,意蕴丰富。

(五)在落实渠道上注重课程利用与开发

1.在项目研究中感悟

开展“百种体验”课程活动,要特别重视从实际出发,利用和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使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由“说教”走向“体验”,打造生动的课堂。小学生的体验活动大都围绕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推进体验活动的进程,使课堂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体验、感悟。比如,学校的“融+”课程,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在突出主学科知识点同时,关注拓展其他学科内容,形成“一课开花,遍野芬芳”的课堂生机。再如,小乐器专题项目研究课程包括口琴、排箫、竖笛,使二年级以上的孩子真正掌握一种演奏技能,是一种通用与应用相结合的专长。

2.在体验活动中成长

以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为时间段,学校三个校区共开展体验活动160余项。比如,“我爱你中国”责任体验、博物馆课程研学体验、新生入队盛典、科技嘉年华、“飞扬跋扈为谁雄”玖伍文化城名师引读、“书是捧着读的”玖伍文化城体验活动、“诚·祭”12.13主题公祭日活动、“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九一八纪念活动、“让责任与爱同在C位”实践基地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赢得了区内外教育同行以及家长群体的广泛关注,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3.在研学旅行中感受世界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彻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落实“百种体验”任务的有效形式,受到师生的喜爱。为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任务制亮点、创新性体验,延展研学旅行全过程,贯通前中后环节设计,打造立体评价体系,学校开展“读行天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研学旅行活动,丰富研学现场,聚焦研学生态。

研学旅行是一种独特的学习形态,它将文化、旅游与教育融为一体,是推行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育的一种新模式。望湖路小学的研学活动,通过家长导研、学生主讲、自主选择、网络在线上传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培养和践行核心素养。

4.在科技体验中创新

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是事关民族前途的重要举措,在以往的科技活动中,学校缺少顶层具体的指导,缺少有针对性的训练,缺少队伍的有效衔接,缺少多样化实践器材,缺少前沿科技成果。为此,学校在硬件上加大投入,更新创客教室,先后购买了多项创客产品。师资上专业引领,课程设置上打破壁垒,融通课堂,双师共教,拓展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科学体验。

在科技嘉年华活动中,学生完成科学幻想画1200余张,小课题、小调查300余份,小制作、小创意500余份,小发明30余款,涌现出科技小达人100人,科技代言人100人。

5.在多彩社团中拓展能力

“望湖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百种体验”落实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入学生社团,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张扬个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社团对提升学生思想素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参加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对社团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宗旨和理念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形成一定正向影响。

二是社团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加入到同一个社团,共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知识背景使他们彼此欣赏、共同进退,这种交叉的影响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是社团为学生提高技能提供了舞台。统一的时间、地点,系列的训练,让学生超越自我,有效的评价和展示让学生挑战自我。

四是社团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忘掉烦恼,专注、热爱地投入在自己喜欢的社团中。学生在活动中锤炼意志,学会坚持,懂得欣赏,收获友情。

6.在多元评价上百花齐放

“百种体验”课程活动因其自主性、社会性、文化性,在评价上呈现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方式。学校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内容。以“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为原则,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各教育力量、各种阵地,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確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进而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智”与“仁”相统一,意味着能力与品格的统一,即为核心素养。其实,“百种体验”就包含了道德、品格、能力等素养的培育。

“百种体验”课程,“形”在实践,“势”在立德,“意”在树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引导学生经历百种生命成长,见证万千美丽世界。“百种体验”课程落实的是德育的主旨,是学生真正的素养:真、善、美、知、行、和、读、写、算、勤、学、问;“百种体验”课程落实的是教育的主旨,教师的素养:有热爱学生的情怀,有读懂学生的能力,有培养公民的使命,有与时俱进的行动。

教育不是单一的学习,“融教育”理念下的“百种体验”课程就是要把过细、过专的课程变得有温度、有情感、有爱。“融教育”是一种跨界,融合不同思维模式,给教育带来更加丰富的色彩和多元的视角。“百种体验”课程让学生生长智慧,为学生的心灵敞开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研学社团素养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快乐研学之旅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