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浮雕的名字:中国
2021-03-03王梦圆
王梦圆
地形浮雕大概同学们都不陌生,现在有些学校会悬挂塑料造型的中国地形浮雕图。这种浮雕地形图,让人伸手就能摸到起伏的山,蜿蜒的河,静静的丘陵,动脉般奔腾的江河湖海。这已经是地理教学中很常见的一种教具了,但其实我国的地形浮雕最早是怎么出现的,估计知道的同学并不多。
这就要说到重庆自然博物馆老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的一件展品——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
精美的科学艺术品
今天,如果你想亲眼看一看它,可以走进位于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走进陈列大厅,迎接的我们的第一件展品就是这件巨大的地形浮雕。这件浮雕,长3.1米,宽2.1米,球体半径3.14米,整件浮雕水平比例尺为1∶2000000,垂直比例尺为1∶250000。
这是我国的第一件地形浮雕制品: 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高原山地分布在西部,地势西高东低,太平洋上的季候风,能直吹上我国大陆,使气温与雨量都能得到适当的调剂。在辽阔的平原上,有肥沃的土地,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高原和山地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即便是现在,站在它面前的观众也惊叹于它丰富的颜色,逼真的地形塑造,还有准确的描绘。它既是一件科学研究成果,也是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虽然是相隔了遥远的时空,我们也能从这件地形浮雕上感觉到当年制作它的科学家们对祖国的山川沃土倾注了多少的心血与热爱。
生于抗战,寄托“光复河山”的理想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单位和人才颠沛流离来到大后方——重庆,北碚被确定为迁建地。北碚老街的人们“腾出厅堂,让出客房”,迎来了钱崇澍、竺可桢、杨钟健等3000多位各界名人,北碚也成为战时学术中心。
科学家们虽暂时安置了下来,但前方战场接连溃败的消息却不断传来,科学家们背负着民族的耻辱,在后方开展科学救国的行动,他们满心期盼能够早日恢复河山,彻底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逐出中国的大门。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西部科学院(重庆自然博物馆前身)的科学家们产生了制作一件中国地形浮雕的想法。
百年银杏的贡献
在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①博士的指导下,中国西部科学院(重庆自然博物馆前身)组织了10多人于1944年的秋天开始准备材料,这件地形浮雕的球体骨架为钢铁,球面则需要用热胀冷缩幅度不大的银杏木镶砌。为了寻找到合适的银杏树,科学家们几乎跑遍了重庆,最后在缙云山绍隆寺找到了一棵百年银杏。那可是一棵生长了数百年的参天大树啊,绍龙观的主持坚决不同意让出银杏树,可是当他得知砍树的用途后,被科学家们的爱国热情所打动,同意了。最终,这件地形浮雕历时一年多,于1945年12月正式完成。
这件地形浮雕凝聚着中国科学家在国破家亡的困境中团结抗战的赤子情怀,见到它的人,无一不感到振奋激动、斗志昂扬!
精心地保护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地形浮雕作为珍贵的抗战文物,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职工们对它珍爱有加。
转眼间到了1966年,一群老职工最先嗅到了空气里的一丝不安,事先将这件地形浮雕小心保护起来——他们用金丝绒将墙上的地形浮雕遮盖好,又在金丝绒外面用木板订起了一面木墙,不留意的人根本就不能发现里面还藏有这样一件宝贝。在职工们的保护下,这件地形浮雕得以完好无损地保存下來,当它终于可以拆掉木墙,得见天日的时候,职工们忍不住泪流满面。
中国实在太大了,也许我们许多人穷尽一生,也很难走遍祖国锦绣江山的每一寸土地。但是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们精心制作的这件浮雕,却能让我们对祖国的辽阔与伟岸一目了然。
每当观众矗立于这件展品面前,望着祖国美好河山,便会浮想联翩:半壁河山曾遭侵略者践踏蹂躏,国破家亡,万千义士流离失所,使人怒发冲冠,而今家国完整,国泰民安,河山美好依然。地形浮雕,就在方寸之间建立了一个国家的脉络和肌理,它的名字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