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10亿年前偷走了叠层石?
2021-03-03叶山
叶山
叠层石(摄影:周江)
展品档案
名称:蓟县叠层石
发现地点:中国天津蓟县
形成年代:元古宙中期,距今约14亿年前
简介:叠层石是由藻类活动与沉积作用共同形成的产物,形成于我国天津的蓟县叠层石是中国境内最有名的叠层石
最早的生命遗迹
叠层石是地球上保留至今的最早的生命遗迹,它们是层状的有机沉积结构。叠层石的形成通常离不开蓝细菌,这些微生物会分泌出带黏性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捕获海水中的碳酸盐沉积物颗粒,并将它们牢牢地黏合在一起,形成矿物的微纤维,再把它们堆积成薄薄的沉积层。那些垒在一起的薄层是叠层石最为明显的特征,其中深色的薄层和浅色的薄层常常会交替出现。这些薄层可能会拥有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水平的,有的是弧形的,还有的呈拱形。
大约35亿年前,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海边都出现过大量的叠层石。叠层石是地球早期生命在大地上绘制的第一幅画作,并且在生命形成之初的20 亿年里,它们也几乎是生命留下的唯一画作。它们是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经典例子之一。
突然消失之谜
可是,曾经在全世界各地都出现过的叠层石,后来却突然大量地“丢失”了,它们的去向成了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极大的难题。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约在10亿年前,叠层石的数量和多样性发生了断崖式的下降。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区,科学家们再也没能在形成于10亿年以内的地层里发现叠层石,它们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从时间里“偷走”了一样。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都弄不清是什么导致了叠层石的衰落,这桩叠层石“失踪事件”成了困扰科学家的“悬案”。为了尽早找到“凶手”,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直到201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才发现了有用的线索。在研究了大量前寒武纪的化石和岩石记录之后,这批科学家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10亿年前,当叠层石迅速衰退的同时,地球上大规模形成了另一种微生物化石——凝块石。
有孔虫是一个大家族的总称,据统计,现存的有孔虫都有一万多种,已经灭绝的更多,所以它们所呈现出的造型各式各样都有。
是谁偷走了叠层石
凝块石是叠层石的一个变种,它也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痕迹化石,不过它们的外表呈块状,而不是薄薄的层状。难道这些凝塊石是“凶手”留下的证据?那它们是谁留下的痕迹呢?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们发现,凝块石的出现和有孔虫的诞生有关。
有孔虫是一大类海洋微生物的总称,它包括了变形虫、纤毛虫和许多其他的单细胞生物。它们个头很小,肉眼根本看不见,却长时间生活在地球上,躲过了历次大灭绝事件,至今仍然活跃在海洋里,并且在地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留下了丰富的化石记录,为科学家们了解史前时代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和蓝细菌通过分泌黏性化合物来捕获沉积物颗粒不同,有孔虫的细胞中会伸出一些被称为“伪足”的触手状结构,来捕获和吞噬猎物,并探索周围环境。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孔虫的触手状结构会在细微的尺度上搅动海底沉积物。所以,叠层石的衰落和凝块石的崛起,很可能和有孔虫的出现有关。当它们出现后,其触手状结构会搅动并毁坏叠层石的层状结构,让蓝细菌构建的叠层石变成块状的凝块石。
科学家们检查了凝块石,在里面找到了早期的有孔虫化石。他们又做了一个实验:在海洋中捕获了一些仍然存在的有孔虫,并把它们放在了和叠层石结构类似的沉积物上,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叠层石的结构果然被破坏,形成了和凝块石相似的结构。这个实验印证了科学家们的猜想:从地层里“偷走”叠层石的,正是这些小小的有孔虫。这桩困扰人们多年的“悬案”终于告破。
位于海边的现代叠层石
虽然叠层石早在10亿年前就大量减少,但它们并没有绝迹。到了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地球上的少数区域找到正在形成的叠层石。当然了,类似蓟县叠层石那样来自前寒武纪的叠层石更为珍贵,因为它们是人类了解前寒武纪的一把钥匙。通过它们,科学家能够分析几十亿年前的地球环境、气候和地质条件,从而让我们对地球早期的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