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澳大利亚做中国的朋友真难”

2021-03-03木子西李雪任重甄翔

环球时报 2021-03-03
关键词:反华对华澳大利亚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木子西 ●本报记者 李雪 ●任重 甄翔

“现在在澳大利亚做中国的朋友真难”,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网站1日刊登的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引发关注。文章中,中国驻澳公使王晰宁通过过去一年的一系列例子揭示,澳媒是如何针对中国以及对华友好人士进行抹黑、造谣的,谣言往往得到大肆渲染,而当谣言被揭穿时澳媒却置若罔闻。在这种畸形的氛围下,“仿佛对中国友好成了一桩罪过,只有对中国吹胡子瞪眼,才是澳大利亚人应有的姿态,才能赢得民心”。中国人看待澳大利亚本来比较超脱,更没把它当敌人,但这几年来,它却“碰瓷式”地冲在“反华”前沿,导致

中澳关系一路走低。如今连中国驻澳大使馆也公开发出“今天在澳大利亚,做中国的朋友太难了!”的叹息,这是澳方对待其最大贸易伙伴应有的态度吗?难道澳大利亚不应就其对华偏见和错误政策有所反省吗?

中国公使的感叹

这篇题为“现在在澳大利亚做中国的朋友真难”的文章于3月1日刊登在中国驻澳大使馆网站“使馆活动/新闻发布”一栏,文章系王晰宁近来的一次讲话摘要。2月25日,王晰宁应邀出席澳中工商业委员会首都分会庆祝牛年新春晚宴并讲话。讲话中,王晰宁首先感谢“各位朋友一年来坚持不懈地为首都领地同中方经贸、人文、教育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做出的积极努力”。他随后表示,“但令人遗憾的是,经过过去一年,我感到现在在澳大利亚,做中国的朋友越来越难了”。

讲话列举多个例子。疫情初期,很多澳中工商业委员会(ACBC)的朋友帮助中国使领馆筹集运输医疗物资,支持中国人民抗疫。我们把这些支持和鼓励的信息放到使馆脸书上,但是澳大利亚那些知名的媒体、报纸和电视都没有报道。他们关注的、报道的是所谓有中国背景的企业囤积防疫物资、造成澳市场供应短缺。这些说法在一段时间里甚嚣尘上,但最终被证明完全是无稽之谈,有些明显是蓄意造谣,还遭致当事方起诉。“但不幸的是,伤害已经造成了,中国朋友的形象被严重抹黑了”。

澳大利亚疫情严重后,包括ACBC成员在内的不少澳方企业开始在中国采购防疫物资。中国使领馆和中国国内各级政府、企业都给予大力支持。澳各大媒体对这些信息同样视若无睹。王晰宁在讲话中说,面对疫情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加强合作无疑是最好的应对策略之一。然而澳大利亚朋友们同中国的合作遭到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质疑,而质疑这些合作的理由就是所谓中国威胁了澳大利亚的主权和安全,但至今没有人能拿出证据支撑这些质疑。

王晰宁点名提到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去年新闻集团旗下澳媒曾大肆炒作新冠病毒是由武汉病毒所制造或泄漏的谣言,随后谣言又由新闻集团旗下美国媒体兜售给美国受众。澳籍专家多米尼克·德怀尔,是前不久来武汉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新冠病毒起源问题的团队成员,他在“对话”网站上刊文重点谈到他在武汉参加溯源研究的经历。但新闻集团对此却置若罔闻。王晰宁感叹,很多澳大利亚人没有去过中国,他们整日被那些负面的、畸形的报道所包围,被那些粗俗化、简单化的政治标签所洗脑……

这篇文章倒是很快受到一些澳媒关注,但有的仍不改抹黑、对抗调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日称,这是中国大使馆代表今年首次在澳发表重要讲话。过去12个月以来,两国外交关系不断恶化。文章接着援引位于珀斯的“美国亚洲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杰弗里·威尔逊的话声称,这是非同寻常的讲话,通过区分“朋友”和“敌人”,讲话“故意煽动澳社会分裂”。《悉尼先驱晨报》则在简单概述讲话内容后,将落脚点放在47名乱港分子集体受审上,以凸显与中国的分歧。

澳反华、恐华氛围浓厚

看来,要让澳媒扔掉有色眼镜、放下对华偏见真的挺难。翻开澳大利亚媒体,抹黑中国和炒作“中国威胁”信息可谓司空见惯。2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刊发题为“联合盟友集体影响力对抗中国力量”的评论,鼓动澳大利亚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等相互协调,应对中国。《悉尼先驱晨报》当天则以“中国贷款减少之际澳大利亚出资3亿澳元支持太平洋岛国基础设施建设”为题,渲染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影响力增强让澳国家安全领域的专家“越来越担心”。

澳大利亚一些政客及澳政府同样难辞其咎。1日,英国《卫报》报道了一起澳政客的恶劣行为。澳参议员雷克斯·帕特里克提议效仿加拿大众议院和荷兰议会的做法,将中国对待维吾尔人的做法认定为“种族灭绝”。对于此类行径,中方已多次通过大量事实做出有力驳斥,但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为了博取眼球,不惜损害对华关系。

至于澳大利亚政府,这几年针对中国的举动也是接二连三:带头“封杀”华为5G、就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源头问题挑衅、阻挠中国外商投资……“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平台2日则发布消息称,当天上午,澳空军1架P-8A反潜巡逻机从冲绳嘉手纳基地进入东海空域活动。

“澳大利亚这种对华氛围,主要还是由于它之前为了配合特朗普时期的反华战略,一步步制造出来的。”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开始,是先通过舆论造势。一些媒体受到情报部门的唆使、喂料,撰写一些虚假报道来制造反华、恐华氛围,煽动民众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和敌意。接着,又利用民众这种反华情绪来影响政府政策。从而形成一种惯性和循环。这导致中澳关系从2017年到现在一路走低,变成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局面。

冲击两国经贸合作

受双边关系恶化影响,中澳经贸合作也受到一定冲击。这两天不少外媒都报道了一则消息:澳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年度跟踪研究报告称,2020年中国对澳投资“断崖式”下降61%,仅为10亿澳元;2016年,该数据曾达165亿澳元。

澳大利亚葡萄酒、牛肉的对华出口也出现明显下降。据彭博社报道,受多年干旱影响,澳畜群规模降至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该国可能将失去继巴西之后第二大牛肉出口国的地位。就单一市场而言,降幅最大的是中国市场,进口量从2019年的30万吨下降到19.6万吨,降幅达35%。

不过,考虑到中澳贸易规模之大,上述情况整体影响并不算太大。雅虎新闻网2日称,2020年受疫情冲击以来,澳大利亚经济表现得相对不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华贸易对经济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既然如此,澳大利亚为何不顾及两国关系屡屡对华发难呢?香港《南华早报》日前在分析中强调了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巨大影响。美国早已取代英国成为澳社会无所不在的力量,在澳所有海外投资中占1/4以上。澳大利亚企业20强中,有15家的主要股东为美国投资者。陈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特朗普任期内搞“印太战略”,澳大利亚充当了“南锚”角色。为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并从中分一杯羹,澳大利亚有些迫不及待。另外,澳大利亚影响力一直以来比较有限,它想通过制造一个强大的敌人,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刷存在感。▲

猜你喜欢

反华对华澳大利亚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尼警方逮捕9名“藏独”分子
行在澳大利亚
本 期 导 读
澳大利亚行
澳大利亚雕塑作品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