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能力成官员考核重要指标
2021-03-03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日文章,原题:危机管理能力成为中国官员关键考核指标在相当长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考核任用各级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的核心指标,是GDP增长和贸易、投资、生产及就业等相关经济数据。这被外界认为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政治推动力,但也造成环境污染、腐败、社会不公等治理问题。自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对官员的考核指标逐步由经济增长向治理中的危机管控能力转移。而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危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转变。这将给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在中国经济告别高增长、逐步迈入“新常态”阶段后,单纯的经济数据增长自上而下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开始强调包括危机管理在内的各种治理问题,官员的危机意识日渐强烈。
2015年股市罕见异常波动后,中国政府开始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黑天鹅”“灰犀牛”这些较陌生的风险管理术语,开始进入中国官员的词汇表。此后,中国金融领域爆发P2P平台“爆雷”事件、巨额债务导致公司破产等,验证了培养金融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中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愈演愈烈,中国各级官员开始感受到国际关系领域爆发“黑天鹅”“灰犀牛”的可能性。中国政府和军队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展现出较为出色的危机管理能力,较早控制住疫情并恢复经济增长。这与近些年中共领导层强调危机意识、提升官员的危机管理能力有很大关系。
然而,疫情尚未消失,全球经济形势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谷。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国领导人再次强调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必要性。这显然是告诫各级官员,危机尚未结束,危机管理能力仍须不断加强。
官员考核指标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发展阶段和理念的变化。中国在经历高速经济增长后,须进入“安全模式”来应对多年积累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风险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际的,既有传统政经领域的也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在当前危机管理中,卫生防疫能力和环境治理、减排能力已成为考核各级官员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刚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助理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