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2020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2021-03-03贺宝军田晶庞一心单良高亮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梅毒感染者年龄段

贺宝军,田晶,庞一心,单良,高亮

(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锦州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辽宁 锦州 121000)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可导致全身各系统病变的性传播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近年来,我国梅毒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并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均,全国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特点[1],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监测、检测、干预和治疗工作都亟待加强。另外,感染梅毒也可增加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预防梅毒感染对减少艾滋病毒感染意义重大[2]。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地区梅毒的流行趋势和感染状况,保护高危人群,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策略。本文对某综合医院院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均来自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此院住院患者,共197 429例,其中男性103 950例,女性93 479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1 d~98岁。对于多次住院患者,只收集第一次住院检测结果,避免重复统计。

1.2 方法与试剂

所有标本初筛检测均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的梅毒抗体检测试剂、包括定标物和质控品;初筛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血清滴度测定,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每类试验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和GB/T20468-2006《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梅毒感染者不同年份分布情况

197 429例筛检患者中,TPPA阳性者2336例,阳性率为1.18%。TPPA、TRUST均阳性者959例,阳性率为0.49%;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5个年份的阳性率分别为0.38%、0.49%、0.49%、0.52%、0.53%,其构成比依次为14.59%、19.19%、19.39%、23.15%、22.68%。梅毒阳性率呈小幅上升趋势,阳性检出人数逐年增多,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χ2=14.622;P=0.024,χ2=11.213),见表1。

表1 梅毒感染者不同年份分布情况

2.2 梅毒感染者不同性别分布情况

共检测男性103 950例,女性93 479例,TPPA、TRUST试验均阳者,男性546例,阳性率为0.53%;女性413例,阳性率为0.44%;其构成比分别为56.93%、43.07%,男女比例为1.32∶1。男性患者梅毒阳性率、检出人数均高于女性患病,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χ2=7.089),见表2。

表2 梅毒感染者性别分布情况

2.3 梅毒感染者不同年龄分布情况

TPPA、TRUST试验均阳性者,20岁~39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为0.68%,其次为40岁~59岁年龄段与60岁~98岁年龄段,分别为0.49%、0.46%,1 d~19岁年龄段阳性率最低,为0.13%。但60~98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为42.44%,最低为1 d~19岁年龄段,为1.46%。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50.582),见表3。

表3 梅毒感染者年龄分布情况

2.4 梅毒感染者不同就诊科室分布情况

全院35个临床科室均发现有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异常患者,其中TPPA、TRUST均阳者居前3位科室依次是妇产科、神经内科和肝胆外科;阳性率分别为0.78%、0.69%、0.64%;而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和妇产科阳性率分别为22.52%、8.45%、8.03%。不同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70.518),见表4。

表4 梅毒感染者就诊科室分布情况

2.5 梅毒感染者合并HIV感染分布情况

2336例梅毒感染者中,合并HIV感染者38例,阳性率为1.63%;仅单独HIV感染者97例,阳性率为0.05%;TP、HIV合并感染组与仅单独HIV感染组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840.112),见表5。

表5 梅毒感染者合并HIV感染分布情况

3 讨 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群流动日益增加,人们对性观念的认识也逐步发生了改变,致使我国的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报道发病例数居乙类传染病报告的第3位[3]。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及早发现梅毒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梅毒在人群中传播,降低梅毒给社会、经济、大众健康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4]。

本次调查研究的数据信息量大,时间跨度长,年龄结构宽泛,涵盖接收住院患者的全部临床科室,能够满足统计分析本院近年来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的要求。另外,本院住院患者的梅毒筛查采用化学发光技术、TPPA试验和TRUST试验相结合的检测诊断模式,即把敏感性强、检测周期短、高通量的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用于试验初筛,同时联合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TPPA试验和用于疗效观察的TRUST试验,充分保证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能最大限度地检出梅毒患者,避免梅毒的漏诊和误诊[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住院患者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阳性检出人数逐年增多,此趋势应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与全社会持续的关注与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晚期梅毒和先天梅毒的发生,避免梅毒感染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和社会影响。调查发现本院男性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率与阳性检出人数均高于女性住院患者,这可能主要与男性的生理特点、传统思想观念、社会影响因素多有关。 年龄结构方面,本院住院患者20岁~39岁年龄段梅毒阳性率最高,60岁~98岁年龄段梅毒阳性检出人数却最多,主要原因可能是:(1)年轻人思想开放,易受外部社会因素影响,自我约束或保护差,梅毒感染几率大。另外年轻人普遍身体健康,住院机会偏少,且普遍文化程度高,对梅毒的传播方式和危害以及及时就医都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提高了梅毒感染的发现率[6];(2)60岁~98岁年龄段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对梅毒、艾滋病等性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特别是低学历或低收入人群,对两性卫生和性传播疾病的安全防范缺乏足够了解,不能及早发现与治疗,造成治疗的延误;(3)由于梅毒的潜伏期较长,老年人不易发现,随着年龄增大,住院几率偏高,可能因一些慢性疾病或其他疾病需住院治疗时发现梅毒抗体阳性[7]。

科室方面,妇产科梅毒阳性率居于全院首位,阳性率为0.78%;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梅毒阳性检出人数最多。妇产科在防止新生儿罹患先天梅毒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妊娠妇女梅毒等传染病的筛检和干预,可有效降低或预防胎传梅毒的发生,避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沉重负担[8]。神经内科是接收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主要科室,老年人又往往是隐性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缺乏典型的梅毒临床症状,为临床的诊治带来很大的困扰[9]。神经内科的医生应充分重视隐性梅毒在老年患者的隐匿性和广泛性,持续加强本科住院患者梅毒常规检查力度,预防和控制神经性梅毒的出现。鉴于目前梅毒的流行趋势和感染特点,每个高危临床科室都应强化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业务能力,建立相应规范化诊疗制度,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10]。同时还应加强对临床医务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和专业指导,加大自身防护力度,减少或杜绝医源性感染。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基本了解了近年来本院住院患者的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特点,为临床梅毒防治和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本地区梅毒的预防控制、大众宣传、健康教育、统筹管理提供了指导参考。医院作为梅毒筛查与诊疗的主要医疗机构,应持续加大就诊患者梅毒感染的常规筛检和报告工作,正确引导梅毒患者积极治疗,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保护高危人群,减少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强化高危科室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降低医源性感染,全面遏制梅毒的扩散和蔓延。

猜你喜欢

梅毒感染者年龄段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