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20 年工业企业噪声危害调查与分析
2021-03-03周凯
周 凯
工业噪声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其所导致的职业性听力损失已成为继尘肺病之后的第二位职业危害[1]。噪声暴露不仅引起听觉系统的直接损伤,也对非听觉系统包括心血管、神经与精神、免疫、生殖等系统产生非特异性损害,对心理也产生重要影响[2]。为了解濮阳市工业企业噪声危害的现状,本文通过对2020年濮阳市工业企业噪声危害申报、噪声岗位检测、接触噪声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性噪声致聋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噪声危害的主要行业、关键控制岗位分布和重点防护人群筛选,为有效预防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20 年濮阳市申报的存在噪声危害的321 家企业和进行噪声检测的140 家企业资料,共8 890名接触噪声人员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和1 例职业性噪声致聋病例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中导出濮阳市用人单位申报信息表(从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 月31 日),提取各用人单位的企业规模、经济类型、行业分类、接触噪声人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导出企业噪声岗位2020年度检测结果;从“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收集的2020年濮阳市中接触噪声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资料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资料,按工龄分组分析。
1.2.2 企业分类
企业规模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国统字〔2017〕 213号)[3]划分,经济类型按《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 86号)[4]划分,行业分类按照GB/T4754-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5]划分。
1.2.3 判定标准
检查项目及判断标准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6]的要求执行;职业性噪声聋按照《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7]诊断;听力检查在受检者脱离噪声环境48h 后进行,以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双耳高频(3 000Hz、 4 000Hz、6 000Hz)平均听阈(校正值)≥40dB为异常;在静息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为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律不齐、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T波异常等。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 2016 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构成比等形式对各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 软件对不同工龄组间相关结局检出率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存在噪声危害企业的基本情况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共有321家企业申报存在噪声危害,接触噪声的劳动者15 311 人。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小型企业(158 家,49.22%)、内资企业(316家, 98.44%)和制造业(262家, 81.62%)。按企业接触噪声劳动者人数最多的,为大型企业(8 760人, 57.21%),按经济类型统计,最多的是内资企业(1 205人, 99.31%),按行业分类统计,最多的是采矿业(8 541人, 55.78%)。见表1。
表1 2020年濮阳市申报存在噪声危害企业基本情况[n(%)]
2.2 作业场所噪声检测
本次研究中共检测140家企业、986个噪声检测点,检测覆盖率为43.61% (140/321),噪声强度较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和制造业,噪声强度中位数分别是84.52dB(A)和84.62dB(A)。见表2。
表2 2020年濮阳市作业场所噪声检测情况
2.3 接触噪声人员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本次研究中共检查8 890人,集中分布在大型企业人员8 559 人,占96.28%;采矿业人员5 013人,占56.39%;制造业人员3 628人,占40.81%。听力异常的767 人(异常率为8.63%),高血压共1 892人(检出率为21.28%),心电图异常的1 539人(异常率为17.31%)。检出噪声作业职业禁忌症19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致聋的有12人(制造业10人、采矿业2 人)。随着工龄的增加,高血压检出率和听力异常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为22.10、 51.14,P<0.05);心电图异常率在0~3年工龄组中最高。见表3。
表3 2020年濮阳市接触噪声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4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情况
2020 年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患者1 例:男,34岁,工龄8年,中型制造业操作工。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濮阳市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小型企业和制造业,其构成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9]。相关企业的噪声强度也较高,且小型企业的接触噪声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制造业中已经出现了10 例疑似职业性噪声致聋患者,其中1例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建议应加强小型企业和制造业的噪声危害防治,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安装消声器、隔声罩,从源头控制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
2020年濮阳市中接触噪声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听力异常率为8.63%,稍高于李庆猛[10]报道的7.21%,低于罗燕[11]报道的10.66%和罗丽[12]报道的13.2%。随着工龄的增加,接触噪声人员的听力异常率有所升高,并与不同工龄组相关。接触噪声人员的高血压检出率为21.28%,随工龄的增加高血压检出率升高,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为17.31%。本研究并没有排除年龄、性别、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对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缺陷。但多数研究认为,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引起作业人员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13],增加工人高血压的患病率[14]和心电图异常率[15]。因此,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最为重要。加强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佩戴有效个人防护用品(防噪耳塞或耳罩)。研究发现,噪声致聋疑似职业病的平均发病工龄较之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校正值) >40 dB的听力受损平均发病工龄有4年的延迟[16-17]。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若发现听力异常的情况,应及时调离噪声岗位,能有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