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工业风云策划/2020事件篇/
2021-03-03
抗击疫情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在行动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简称“中电协”)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首位,把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要求作为责任使命落到实处,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和服务行业企业复工复产这场特殊战斗中,实现了“零感染”,做好了服务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2月2日,中电协向全行业发出《坚定信心齐心协力 打赢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倡议书,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号召中电协会员单位及电工装备行业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把防疫工作作为当前头等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迅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防控,全力支持党和政府助力遏制疫情蔓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危难时刻,一场团结抗疫的战斗在电工装备行业全面打响。在这场非同以往的生死较量中,电工装备行业迅速响应,积极行动,严格防控疫情,全力驰援疫区,多措并举助力战疫前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正式投运
2020年6月29日,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简称“张北柔直工程”)竣工投产,张家口地区的新能源成功接入北京电网,送至2022年北京冬奥场馆。张北柔直工程总投资125亿元,新建张北、康保、丰宁和北京4座换流站,额定电压±500千伏,额定输电能力450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666千米。张北、康保换流站为送电端,接入新能源;丰宁站为调解端,接入抽水蓄能;北京站为接收端,接入首都负荷中心。工程被列入《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张北柔直工程采用我国原创、领先世界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是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世界级难题的“中国方案”。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具有可控能力强、功率调节速度快、运行方式灵活等特点,能够有效抑制交流电压波动,减少功率波动对受端电网影响,是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的“金钥匙”。工程投产后,每年可输送约14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全面满足北京地区以及张家口地区的26个冬奥会场馆总计1亿千瓦时的年用电量需求,助力北京冬奥场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每年节约标准煤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
迪拜哈斯彦项目1号机组成功实现双燃料满负荷发电
2020年7月19日 (迪拜当地时间),哈电国际承建的迪拜哈斯彦4×600兆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1号机组顺利实现燃煤满负荷发电目标,机组各项数据参数正常,设备运行平稳,运行质量优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大工程项目,同时也是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哈斯彦项目1号机组继6月30日实现天然气满负荷发电后,项目团队乘胜追击,此次成功实现燃煤满负荷发电目标,标志着哈斯彦项目作为世界首台双燃料机组已经同时具备天然气和燃煤燃烧达到满负荷的能力。至此,哈斯彦项目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双燃料满负荷供电的电站项目,在我国境外电力项目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哈斯彦项目配置4台600兆瓦(净出力)超超临界机组,具备燃烧煤和天然气均能达到100%出力的能力,充分满足不同燃料的供应,提高电厂对于燃料的适应能力。其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将为电厂提供同类机组最好的发电效率和出力。项目投运后,不仅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能源,更可大幅降低当地居民用电成本。哈斯彦项目近期接连取得重大节点,是境外战“疫”以来,哈电国际克服疫情影响,保持定力、全力以赴,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世界单体容量最大电网侧储能电站在江苏昆山建成
2020年8月14日,由平高集团投资兴建的世界单体容量最大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江苏昆山储能电站一次性倒送电成功。昆山储能电站建设规模为110.88MW/193.6MWh,总占地面积31.4亩,共配置88组预制舱式储能电池,每套储能电池舱容量为1.26MW/2.2MWh。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方案,以4回35kV线路接入220kV昆山变35kV侧。该电站整体设计技术领先,设备科技含量高,
性能优良,多项高端技术填补国内电网侧空白。
为把项目打造成优质储能工程,平高集团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重点突破消防灭火、通风等技术难题。在磷酸铁锂电池预制舱首次配置自动灭火系统、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其中,自动灭火系统创新性集成应用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设置了自动控制、远程手动控制等四种控制模式,实现了系统效用最大化,将电池运行的安全系数提到最高。另外,平高集团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研究课题《电网侧规模化电化学储能应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我国首支±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套管研制成功
2020年10月19日,西电套管为“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主研制的首支±800kV阀侧套管成功启运。2020年10月21日,西电套管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支±800kV穿墙套管也顺利完成出厂试验,主要性能指标优于标准和技术协议要求,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中国西电集团直流工程用系列套管批量研制的历史性突破,对于掌握高端套管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输变电重大装备国际先进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为支撑青海新能源大规模外送建设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以送出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是推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的国家重点工程,意义重大。该工程途经青海、甘肃、陕西与河南4省,线路最高海拔4300米,换流站最高海拔2900米,对产品性能要求极为严苛。中国西电集团勇担责任,迅速成立了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和多个实施工作组,从设计、工艺、材料、过程质量、试验、运输、安装、售后等方面精心制定实施计划、保障措施,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深入细致分析研究,反复进行试验验证,逐项攻克技术难关。历经15个月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西电集团终于成功完成“青海-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用系列套管全部产品研制任务,其中±200kV和±400kV阀侧套管、150kV和±400kV穿墙套管已挂网运行。
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
2020年11月1日,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至此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992年4月3日,由拦河大坝、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部分组成的三峡工程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顶。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监测表明,拦河大坝及泄洪消能、引水发电、通航及茅坪溪防护工程等主要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电系统及设备、金属结构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发电方面,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输变电工程承担着三峡电站全部机组电力送出任务。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3541亿千瓦时,有力支持了华东、华中、广东等地区电力供应,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水资源利用方面,三峡水库每年枯水季节下泄流量提高到55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为长江中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截至2020年8月底累计补水2267天,补水总量2894亿立方米,改善了中下游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条件。
世界首创 上海电气东营百万煤电技术再领跑
2020年11月11日,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2×1000兆瓦工程1号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圆满完成,机组运行平稳,各项数据指标优良。该项目三大主机设备等均由上海电气提供,其中采用了1项世界首次、10项国内首例的集成创新技术。
该项目汽轮机是世界首次采用单轴六缸六排汽等新技术,与五缸四排汽方案相比,热耗更低,其轴系全长59.5米,总重约457吨,是目前轴系最长、重量最重的机组。锅炉采用新型布置,燃烧效率高、排放低,具有较好的低负荷稳燃性能和较好的启停及调峰性能。发电机选用成熟稳定的百万等级标准化设备,采用先进多级轴向通风技术,具有通风效率高,温升低,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大唐东营2×1000兆瓦新建工程是大唐山东公司首台百万千瓦级电厂。项目规划建设四台百万火电机组,一期建设两台,同步建设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东营项目采用的 41 项集成创新技术均属世界、国内首次应用。目前,六缸六排汽技术已通过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审。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
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经现场确认,该机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良好,为后续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这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的信心。
从2015年5月7日开工建设到2020年11月27日并网发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各项节点稳步推进,安全质量可控。在2000多个日夜里,近万名核工业人在探索自主三代核电发展的征程上努力奋斗,踏出了一条国产化核电发展的成功之路——形成一套完整的、自主的型号标准体系,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完全具备了批量化建设的能力。同时,中核集团联合58家国有企业,联动140余家民营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000多家企业,共同突破了411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形成700余件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际核电标准,涵盖核电厂前期、设计、设备、建设、调试等全生命周期,有力支撑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
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2020年11月27日,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燃气轮机整机试验室里,中国工程院院士、50MW重型燃气轮机满负荷运行见证专家组组长陈学东正式宣布:“东方电气自主研发国内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达到满负荷,各项运行指标正常,专家组见证完毕。”
2009年,东方电气集团决心实现自主燃气轮机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踏上50MW重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之路。东方电气集团先后完成了燃机总体和部件结构设计,建成了国内首个高压比大流量压气机试验台、国内首个F级燃烧器试验台、多个透平部件试验台和国内最大功率的整机测试平台,攻克高温透平叶片毛坯制造难关,组建起专业齐全、业务精良的研发团队。2019年9月27日,自主研发初战告捷,国内首台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整机点火试验一次成功。2020年,东方电气集团加快推进燃气轮机研发进程。5月12日正式开始设计转速下的带负荷试验,6月22日达到25%负荷、8月10日达到50%负荷、9月9日达到75%负荷,9月22日燃气轮机终于首次运行至100%负荷,试验取得重大突破。11月27日,在院士专家、政府领导和客户代表的见证下,燃气轮机顺利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
全球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建成
2020年12月27日,由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正式启动投产送电。昆柳龙直流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是中国首个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也是目前全球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以及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多端混合直流工程。
昆柳龙直流工程线路全长1452公里,起于昆北换流站,途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落点在广西柳北换流站和广东龙门换流站,预计每年送电330亿度,相当于海南省一年的全社会用电量。2018年3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建设,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242.49亿元,是世界首条±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创造了19项电力技术的世界第一。主要设备自主化率100%、该公司与国内相关厂家共同研发的柔性直流关键芯片(IGBT),成功应用到工程中,打破了国外少数厂家的垄断。乌东德水电站是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作为该电站的主要送出“大动脉”,昆柳龙直流工程额定输送容量约占乌东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的80%。昆柳龙直流工程的建设难度极大。线路平均海拔1300米,高山大岭区域占比54.6%,重冰区占比10.5%,跨越铁路、通航河流、公路、重要电力线等2691回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