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临床疗效评价

2021-03-03刘丽霞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肢体脑梗死

刘丽霞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河南驻马店 463000

脑梗死患者常常伴随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情况,伴随这些症状导致患者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护理不当将导致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血液回流严重障碍,进而引发下肢肿胀、疼痛,甚至可能引发肺栓塞,威胁生命安全[1]。常规康复护理无法满足现代临床需求,为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改善肢体功能,需强化康复护理[2]。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肌力恢复,帮助患者改善四肢活动能力。相关研究指出,对于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提高预后具有积极作用[3]。本文旨在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分组,就诊时间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常规组男18 例,女17 例,年龄60~72 岁,平均(61.4±2.5)岁,梗死部位:前循环15 例,后循环20 例;研究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61~71 岁,平均(61.5±2.3)岁,梗死部位:前循环16 例,后循环19 例。两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P >0.05。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2)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3)经CT、MRI 检查确诊,(4)发病时间≤7d。排除标准:(1)脑梗死再发者,(2)合并感染性疾病,(3)合并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4)生命体征不稳定。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理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指导日常生活,督促患者合理饮食。研究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1)成立早期康复护理小组,成员包含主管护士、康复医师、营养师,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情况下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由主管护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康复的意义及必要性,获得患者及家属理解。(2)加强患者心理建设。大部分患者发病突然,心理承受打击较大,受病情影响可能出现语言表达不清、肢体功能障碍,主管护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讲解早期康复护理后完全恢复的案例。(3)早期被动练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24h 实施肢体关节被动锻炼,从近端至远端,由大到小,2 次/d,每个关节锻炼5 遍。(4)协助患者进行翻身练习,逐渐练习移动躯干,对上下身关节实施伸展、屈曲、外展与内收及旋转运动,每组动作练习5 次,1 组/d。训练完毕,为患者按摩肢体放松。待病情允许时,可协助患者进行起坐、站立练习,逐渐过渡平衡训练。随后进行移动、步行锻炼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延长训练时间。(5)日常活动训练。待患者肌力恢复后,鼓励患者进行洗漱、更衣、进食等基本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家属协助不断给予患者鼓励,非康复训练期间帮助患者按摩患肢,对患者表现给予高度认可,减少患者挫败感。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估,量表内容涉及面瘫、言语、肢体等8 项,总分0~45 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5]。②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价,FMA <50 分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1~84 分明显运动障碍,85~95 分中度运动障碍,96~99 分轻度运动障碍[6]。③日常活动能力,采用Balthel 量表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7]。

1.4 数据统计分析

软件SPSS25.0,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 检验,P 小于0.05 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表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2.2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见表2

表2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表2 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2.3 日常活动能力对比 见表3

表3 日常活动能力对比()

表3 日常活动能力对比()

3 讨论

接近50%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8]。因此采取积极治疗方案的同时,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是临床重点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医学诊疗技术显著提升,但脑梗死偏瘫概率仍居高不下,患者长时间无法生活自理,常规护理无法改善患者功能,延长康复时间,消磨患者信念,滋生不良情绪,不利于康复[9]。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CSS 评分下降,研究组较低(P <0.05)。干预后,两组FMA 评分提高,研究组更高(P <0.05)。出院后2 个月,研究组患者Balthel 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提示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早期康复护理可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在护理人员指导和监督下,不断鼓励患者,树立患者康复信心,早期实施被动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为后期主动训练奠定基础。通过有效交流,坐立、站立、行走康复过程让患者感受到每日进步,认识到不断训练对肢体恢复的价值,使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通过加强患者心理建设可有效消除患者焦急情绪,使患者乐观面对疾病。早期康复训练将患者日常活动纳入其中,鼓励患者进行穿衣、如厕等日常行为锻炼,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0]。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肢体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