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足:双城驱动下的城市新作为

2021-03-03张青兰

重庆与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棚户区成渝公园

□ 文/张青兰

体育运动中心。 摄影/赵振中

大足是成渝中轴线的重要节点,是联动渝西川东的“桥头堡”城市,因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而蜚声中外。

承渝启蓉的先天优势,让大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大棋中占尽先机。而善于审时度势的大足人,正通过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的城市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文旅城和成渝城市群中的战略支点。

旧城改造:赋予老城新梦想

在棠香街道龙岗东路与海棠路交汇处,有一片存在多年的棚户区,因建筑密度大、街道窄,九成以上是D级危房,与周边区域显得格格不入。由于人员结构复杂、拆迁成本高等因素,导致这一片区无法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实现旧城改造。

改造势在必行,这不仅关乎城市形象,也关乎民生疾苦。在城市更新的号角声中,大足通过国有平台融资方式筹集资金9000万元,用于这一片区的改造提升。在政府的主导下,两栋塔楼正从这里拔地而起,临街三面退让7米以上,先前破败的棚户区破茧成蝶。

老城区人口密度高、经济业态差、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多,这样的城市之痛,在大足城市更新中渐行渐远。根据《大足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大足拟用3年时间,完成对402个老旧小区、1300栋楼的改造提升。为此,区里成立了棚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区城投和土储两家国有平台公司“主刀”旧城改造。

思路决定出路,在大足棚户区改造中再一次得到印证。经摸底发现,大足现存棚户区约2000户,其中1200户位于无棚改政策的一般建制镇。这些棚户区大多矛盾重重,下岗职工多,集体与国有土地交织,居民与企业混居,不少房屋涉及转卖、遗产纠纷等诸多问题。而棚改政策性强、程序复杂、涉及部门多。面对这样的现实,大足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为棚户区改造筹集资金。同时,简化办事流程,畅通审批渠道,打通城市改造的绿色通道。

老城的“变脸”与“新生”,不是简单的城市翻修,而是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尊重城市文化肌理,留住城市乡愁和老街情怀。5年来,大足通过城市有机更新,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整治老旧小区287个,改造棚户区51.3万平方米,惠及城镇居民10万余人;打通城市断头路7条,拆除存量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新建公共停车场19个,改建城区公厕34座,升级农贸市场9个;建成楼宇灯饰550幢,夜景灯饰实现一把闸刀管理;建成海绵城市6.25平方公里,改建城市雨污管网401.56公里;数字化城管覆盖面达95%。

这组看似枯燥的数字,不仅见证了大足老城的进化,也为大足老城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景城融合:激活城市新生命

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

在2020“发现重庆之美”—最美环卫工暨最美坡坎崖调查推选活动颁奖典礼上,大足香国公园获得“重庆最美公园”和“市民口碑奖”的双重荣誉。

投资7.8亿元的香国公园位于濑溪河与化龙溪交汇处,分为妙善湖、香泉湖两大片区和香国广场、百姓舞台、灯光水秀等11个特色功能区,是大足景城融合的典型范例。公园巧妙运用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景观元素和人物故事、诗词、老照片等人文元素,让人们置身其中便能真切地感知石刻之都的历史文化与厚重底蕴。

为推动城景融合发展,大足编制完成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桥头堡”专项规划和《大足区“绿荫碧岸”城市绿道系统及沿途景观提升项目规划设计》等。功能优化、生态优先、景致优美,是贯穿这些规划设计的鲜明主线。严格管控建筑形态、色彩、高度、体量、退让距离等,构建具有本底山水特色与本土人文特色的城市空间。通过道路、水系、地下空间管理、综合管廊、智能、公交、停车系统和人防等八大工程,为城市赋魂、赋形、赋品、赋艺,城市主色调日渐明朗,城市风貌渐成体系。

大足香国公园获得“重庆最美公园”称号。

2020年,海棠新城旅游大道、莲花观光路等18条市政道路开工,竣工城市道路10条;建成龙岗邮电局片区、包装厂等3个片区停车场,增加车位321个;普查排水管网2427公里,完成综合管网信息平台建设和城区、龙水、雍溪等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程;海棠新城核心区达到3.61平方公里,金科中央公园城等精品住宅小区和体育运动中心、三甲医院、图书馆、科技馆、城市综合展览馆、市民中心等建成投用,吾悦广场、大融城等商业综合体的引进增添了城市新活力。

公园、绿化是城景融合的点睛之笔。大足通过建筑形态、景观基点、天际线变化、小品布局等管控措施,打造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文化相兼、景致多样的森林网络和城市绿廊。独具特色的城市“绿荫碧岸”城市绿道系统和慢行步道系统,将山、水、公园融为一体,将公园城市的特质展露无疑。鼓励城乡各地见缝插绿,增花添彩,营造城在景中、景在城里的诗意栖居。目前,已建成北山步道、濑溪河景观步道等慢行步道系统和香国公园、圣迹公园、海棠四季广场等大批城市公园和广场,公园、广场、游园面积逾600公顷,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城市愿景变成了大足人真切的幸福感知。

“十里荷棠·山湾时光”是集农业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城景融合旅游休闲综合体。项目以田园风光为基础,通过发展荷莲、海棠等特色水果花卉和特色民宿,打造年年有节、季季有果、月月有花、天天有客、湾湾有品的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景区。现已建成600亩荷莲,种植海棠70万株,荷棠争艳的美景吸引城乡居民纷至沓来。

城景融合的城市新梦想,让大足迈出了城市生态变迁的“大足”。“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国字号名头,是对大足城市变脸的高度认同。

区域同频:书写发展新担当

大足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棋局中,大足按照“四区联动、四地协同、三个发展、三大愿景”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大邮路城市发展带和龙岗—棠香、双桥—龙水两大城市发展核,做强经开区、做大高新区、做优工业区、做实文创园。龙岗—棠香城市发展核推进城市与山水共生发展,打造在花园中办公,在山水间疗养休闲,在天地间激发灵感,在光影中体验高端的诗意家园和国际知名旅游地;双桥—龙水城市发展核致力打造产业新城标杆,推动传统产业和高端服务产业升级蝶变,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示范区。

擦亮六个特色品牌,打造六个区域中心,清晰地勾勒出了大足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路径。通过擦亮大足石刻品牌,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休闲中心。联动共建巴蜀文旅走廊和国际知名旅游地;通过擦亮工业优势品牌,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中心。做大与成渝地区互补互助的汽摩集群、五金集群、智能集群、文创集群和静脉产业集群;通过擦亮大足硒锶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充分利用富硒、富锶土壤资源优势,集中连片开发冬菜、荷莲、粮油、菜苔、雷竹、茶叶等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通过擦亮生态环境品牌,打造区域高品质生活中心。与周边区市共建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通过擦亮区位优势品牌,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与周边区市共建多向大通道,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通过擦亮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品牌,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和医疗康养中心。依托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金边蓝领”,依托环龙水湖康养小镇打造区域性医疗康养中心。

擦亮六个特色品牌,打造六个区域中心,让大足攀沿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开放高地,周边资源和人气不断向大足集聚。从去年初至今,全区完成商品房销售120万平方米。近几年,来自四川安岳的购房者比例占了两成。为方便安岳居民购房,大足积极推动大足—安岳“桥头堡”城市房地产信贷专项政策落地,推动两地居民在公积金办理、住房按揭贷款等方面享受同城化待遇。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背景下,大足城市在变,变在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的双重提升,变在城市梦想与民生福祉的多维攀升。

“十里荷棠·山湾时光”景城融合休闲综合体。

猜你喜欢

棚户区成渝公园
活色生香新成渝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
棚户区改造方案——PPP模式初探
成渝双城到同城
一见如故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北京市棚户区改造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