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
2021-03-03杨浚
杨浚
摘 要:储能技术能保障电能稳定而高效的输出,是现代能源实现其价值的关键措施。尤其在现代互联互通的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电力储能技术更是以其特异性技术适应各种电能应用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于此,文章在总结相关经验、文献基础上,以电力储能技术概况为基础,以电力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价值为切入点,探究其两者结合相关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储能技术;应用;技术
电力储能技术可提升電能应用灵活性,强化电能的应用质量。而在能源理念与技术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源互联网[1],则是这一电力储能技术的深化应用,即其能立足电力储能技术本质,搭建良性“产—储—调—用”内循环模式,以此提升能源高质量是使用,进而达到节约能源,提升能源循环发展与使用的目的。
一、电力储能技术概况
电力储能技术主要指利用相关设备将产生的电能进行储备。究其原因,尽管很多情况下电能的使用与产出处于一种动平衡状态[2],能够满足人们正常的用电需求。但受到自然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用电量存在一定波动,甚至在发电设备老化或故障等因素下,还有可能导致电能供应产生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由此,有必要依据电力发展设备实际发电量,合理设计相关储能系统,以为电能供应波动使用提供一定支撑。而目前,我国电力储能技术看,目前最常见的储能技术有电池、超导体、抽水等电力储能技术,其中最为常见的为抽水电力储能技术。
二、电力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价值
能源互联网同电力储能技术拥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即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应用场所,后者是前者效能输出的重要支撑。尤其在电力储能多样、多元技术“供应”下,能源互联网开始成为能源共享、能源循环等发展的关键平台。于此,电力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拥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第一,可提升能源互联网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由于国家领土因素影响,我国能源网络结构通常情况下较为薄弱,且部分地位在地理和设备等影响因素下,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低。而在电力储能技术作用下,可强化能源互联网系统电压支撑,以避免负荷突变而带来的影响;第二,可提升能源互联网的负荷自调能力。差异性大的夜间低用电量与白天高峰的电力负荷差值,一方面加大了电力调度困难,一方面给电能产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而依据电力储能技术而搭建的大型储能系统配合能源互联网的调度系统,便能实现高峰电能与低谷电能的有效转化,继而满足社会工业发展需求;第三,可提升区域性电能输出质量。为保障国家重要单位电力的持续供能,需搭建应急储能用电系统,以避免因电力中断而形成各种不稳定因素。而通过电力储能技术与能源互联网的并轨发展,可更加有效的调节功率,以实现UPS/EPS供电。
三、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分析
能源互联网构架主要是以各种能源优势与不足为基础,搭建能够互联互通的平台,如化学能、地热能、分能及电能[3],其系统交互性非常强(图1能源互联网),可提升能源的物理层面上的循环使用。其中作为该系统重要支撑的电能储能技术,能为整个网络系统提供可靠的运行环境。当然要想实现能源互联网和电力储能技术的能源横向与纵向的高质量互通,应注意以下技术:
(一)高效调度技术
电力储能技术的调度技术属于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在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与研发背景下[4],该项技术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现代能源互联网理念构架体系中,能源的利用效率、循环实用性的比重非常高。而这就要求在执行电力调度时需注意调度措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简而言之,调度人员需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能源调度规划:首先,要依据电能调度消耗与运用实情,制定完善的规划措施,如在详细整合、分析并计算醇能设备容量技术上,以供应区域常规耗能情况为基础,制定详细的资源配置计划,以为后续调度工作奠定基础;其次,在调度能源过程中,调度人员需利用数据分析实际情况,一方面深入能源互联网实际需求,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用电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调峰调频等措施,以提升资源调配效率,另一方面调度人员需围绕本地能源耗能实情,调整能源输出数据,以避免本地陷入供能危机。
(二)强化电力储能电能流向
由于能源互联网具有及时性、应急性等特点,这就要求电力储能技术应拥有更多优良特征。而因为电力储能系统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如设备老化、传统储能模式等,而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效果,甚至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还有可能会出现供能故障,不利于能源互联网的电能的供应。由此,要优化电力储能系统中电能的流向效率。具体而言:第一,要对依据能源互联网相关参数,调整电力储能系统相关设备,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电力储能系统设备构架,以保障其设备体系的稳定性;其次,要对搭建相关监控系统。一方面要对电力储能系统的电流输出进行控制或监控,并依据监控结果,适当调整电能储存。另一方面监测电能输出效果,以为及时调整储能系统向能源互联网供能奠定基础。
(三)提升储能与能源转化效果
在搭建电力储能、能源互联网系统过程中,要重视储能技术与能源供应之间的转化效果,以提升能源在两者之间的应用效果,由此,相关技术人员在设计集成系统时:首先,要立足相关指标系统,优化系统的经济标准、评估指标及消耗标准等;其次,工作人员应立足地理系统核心工作,以绿色、共享、高效等为原则,提升系统构架的经济性;最后,技术人员在电力能源的实际供应工作过程当中,必须科学、合理地把控电力能源系统工作时的频率以及电压,保证设备的动态运作的稳定性。
(四)优化系统能源价格
为避免能源互联网能源不必要的消耗,进而带来资源浪费情况,或降低经济效益,相关人员在对能源交易上必须对其价格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简而言之,相关人员应立足能源互联网实际管理需求和经济利益,通过完善电力能源交易和能源价格机制体制,减少关于电力能源系统的成本使用的波动性。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围绕当前能源供应市场,将电力储能的实际效果和能源交易相结合,以此来确保电力储能技术在工作过程当中的使用。
四、结语
综上,在电力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拥有是非明显的作用,即能保障能源互联网稳定、持续、可靠的供能。于此,相关人员需对其予以一定重视,要依据现能源互联网供应情况,合理利用能源调度技术、优化电力储能系统构架等,以此提升电力储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提升能源互联网供能的高质量输出。由此,文章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涵,姚兴.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21(10):63-65.
[2]赵书强,孙科.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21(10):89-91.
[3]王广顺.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2):165-166.
[4]杜锦芬.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8(03):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