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国企创新水平和能力

2021-03-02陈小洪

国企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基础国有企业产品

陈小洪

深刻认识国企的创新责任、贡献和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关于国有企业的创新,我讲四点看法。

第一,国有企业有责任搞好创新。这是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国有企业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国有企业主要处在竞争性领域,只有创新才能有很好的发展。国有企业占GDP的比重约三分之一,在很多行业都是排头兵,国有企业创新不仅是企业本身的创新问题,还是推动中国产业链创新的问题,整体推动创新的责任重大。

第二,国有企业有条件搞好创新。国有企业有知识、人才,有制造生产能力和市场能力,有资金资本的实力。因此,有搞好创新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改革,国有企业已经有一批经营者型企业家。经营者型企业家与创业者型企业家有所不同。后者是打江山创业创新,前者是在已经有的企业基础上创新。经营者型企业家创新,有利的是已经有基础,不利的是往往存在不少包袱,要转变观念,进行已有结构的重大调整,难度也很大。很多大企业都是靠经营者型企业家领导才走出低谷摆脱困境,成功实现创新。经营者型企业家,国外有IBM的郭士纳、微软的纳德拉,中国国有企业有中化集团的宁高宁、中国建材的宋志平、北京京东方的王东升,他们都在企业创新上做出巨大贡献,很有成就。

第三是国有企业创新已经取得很多成绩。在航空航天、装备、原材料、能源、新型电子器件、新材料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领域,国有企业都起到了创新引领的作用。

第四是国有企业创新面临挑战,问题不可轻视。首先是有不少企业研发强度不高、深度不够的问题。强度不高指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高。研发深度不够指研发主要是开发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较少,做得较差。企业研发中的基础研究占比,2018年我国0.2%,美国6.2%,日本7.8%;应用研究占比,我国3.8%,美国22.6%,日本24.1%。我国企业研发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异很大,问题突出。这个数据反映的是全国的情况。据了解不少国企是低于全国水平的。其次,创新体系及能力有待提高。如在开放性创新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开放又能掌握必要的主动权,在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国际合作创新和国内创新如何有机结合,在创新的体系、架构、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或者突破。再次体制机制也存在一定问题。

总体来看,国有企业创新有责任、有条件、有成果,同时还有挑战,需要努力。

正确理解创新的本质、方式及模式

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能力,需要对创新方式和创新模式有所了解。

创新指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商业或商业组合的成功。对创新的这种理解是第一个系統化创新理论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教授提出的,已经得到学术界公认。熊彼特教授认为创新有五种方式:新产品、新方法、新材料、新市场、新组织。这里所说的新组织主要指业务组织,如福特的生产流水线组织,与今天我们说的商业模式可能有些不同。当然,对熊彼特教授的新组织做扩大的理解,也可以认为是一回事。

这五种方式中,产品创新,特别是在市场上没有的创新产品,意义尤为重大。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可以抢占市场先机,获得先发优势,有可能获得超额甚至一定程度上垄断的市场利益。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产品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意义重大。增长经济学过去有个哈罗德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和劳动力,但是没有将技术进步放在模型里面。以后模型有进步,根据研究,发现可以根据这个模型估计技术进步的贡献,就是计算技术进步率。但技术进步到底对经济增长如何影响,模型并未说得很清楚。20世纪80年代后,基于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和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模型进行了改造。技术进步成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被放到了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重要的成果是发现了产品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产品创新会推动需求增长,要持续产品创新,就要投资研发,投资人力资本,从而增加供给,供给提升会支持需求。也就是说,产品创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了供给和需求的互动增长,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这就是中央现在所说的“创新驱动发展”。

新工艺、新材料,总体地看都是中间产品的创新,与新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在最后一环的“需求拉动”的作用有所不同。但意义也不言而喻。中国过去这方面问题很多,出现“卡脖子”问题,还有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因此前几年主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中央刚开过的经济工作会议讲要重视需求,要供给改革与发展需求结合。这个需求,我理解不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利用增加货币增加的需求,是创新创造需求,然后供给和需求结合互动发展。

关于创新模式,某种意义上,创新方式和创新模式没有太大区别。但我认为熊彼特讲的创新方式比较具体,是一个个具体的点。而我将创新模式理解成是有关创新的函数,创新函数或者说创新模式,讲的是创新的目标和有关资源的投入产出关系及其演进路径。创新模式讲的是系统,只是有不同视角的说明而已。

创新有多种模式。如关注创新的程度和范围的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创新的程度和范围很大会有质变,从而产生系统的变化。颠覆性创新,重点是创新的过程和机制。一个很先进的创新产品投放市场,未必能被市场认可。可能因为初期价格较贵、主流消费者关心的部分主要性能指标存在问题,或者相关的配套资源没有跟上,所以市场很小,更别提颠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滕森总结这种产品创新成功的重要方式,是在前瞻性的技术产生之后,先找一个细分市场发展,以后主要性能都改进了,随着规模增大经济性也提升了,创新产品开始进入更大的主流市场。克里斯滕森教授的颠覆性创新理论不仅说明了这种创新的成功机制,更重要的是他指出组织的思维定式是在位企业看不到创新机会的重要原因。

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也是互相联系的日益受到大家关注的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强调创新需要创新系统、创新生态及创新机制。平台创新要有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能力。英特尔公司1990年以后拉开与日本公司距离的重要原因是它采取了技术平台战略,即免费开放一个它开发的能与公司的CPU产品结合的包括其他有关器件的主板,使下游企业能方便地与它进行技术对接从而获得更快的成长。还有一种平台发展战略,就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开始这些公司的技术水平不一定很高,但互联网有赢家通吃的网络外部性,一旦成为头部企业就可能发展更快,而后技术创新拉开距离,也很赚钱。腾讯和阿里巴巴主要靠互联网业务和构造生态发展赚钱。谷歌也主要靠互联网业务赚钱,近年投资人工智能、投资自动驾驶方向,是因为这些业务的未来发展与互联网有关,还因为不能只靠互联网广告业务赚钱了。亚马逊和京东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零售企业,是新型的零售企业,前些年一直亏损,但依旧能得到市场认可,因为它有线下业务,又有其他零售企业没有的支撑业务平台的技术核心,即互联网技术平台。总之,搞平台创新要有核心技术。

平台创新要有技术,还要有需求。互联网平台公司成功是因为有需求。其他行业企业搞平台创新,像英特尔公司一样也是既要有技术,还要能抓住需求。中国的华为能成功,首先是因为它有技术,能够提供高端复杂产品,是直接跟消费者挂钩的产品,有很大的需求。以前是系统供应商,现在则成了向消费者直接提供产品的企业,成长空间更大了。另外它有系统,就是IPD系统,打通技术研发到生产到市场需求。华为已经成了很大的创新平台。只是华为没有想到,中国也没有想到,美国会用国家的力量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直接打压,使企业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家要有开阔的思维理解创新方式及模式,不用被某种理论和经验所束缚;二是要理解創新本质,就是用系统的方法用技术抓住需求。

三种原始创新模式值得研究借鉴

这些年原始创新受到高度关注。原始创新定义,基本的理解是要从源头做起的创新。但是什么是原始创新?是否只有从基础研究,再到应用研究,再到开发的创新才是原始创新。我的理解是原始创新的经济学定义是市场上他人没有的创新。至于创新的技术来源,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由于如前所述中国企业研究做得不够,要补短板,就认为只有从基础研究做起来的创新才是原始创新,认识就搞偏了。这种认识,概念逻辑有问题,与已有的成功经验也不符;还是对中央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要求的误解,中央领导并没有讲原始创新从源头做起就是从基础研究做起。

我认为以下三种原始创新模式都值得研究借鉴,尤其是总体还是在追赶中的中国企业。

第一,以已有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加商业模式的产品创新。这种模式成功的案例有美国的苹果、特斯拉。它们并不是该领域内基本技术原理的研究者和发明者,甚至不是产品的第一个推出者,但是能够开发并且整合已有的技术,从而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加上商业模式创新并且与技术互动,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性的产品创新成功。

第二,在已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关键技术突破成功的产品原始创新。如我们熟知的锂电池。电池的基本技术结构由正极、负极和隔离膜组成。美国的教授发现用钻酸锂做负极材料,可能做出能量密度更大的电池。但是最先推出创新产品并且市场成功的是日本企业,索尼在他人发现的新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新材料的构架创新和制造技术创新,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开发结合,首先推出量产的创新产品。

第三,范式变革型原始创新。是指技术体系的整体突破,日本开发出LED蓝光半导体,是企业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成功后进一步开发乃至量产开发取得成功的案例。开发企业的研究人员还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这种开发能够成功,有关的知识、设备等互补性资产十分重要。

中国企业也有不少源头创新成功的案例,目前的成功案例,突破性并且市场成功的还较少,改良性的和与中国市场密切结合型的较多。中国的企业家不能狭隘化理解原始创新,而要开放思维,既要重视基础研究起步的原始创新,还要多条腿走路,各种原始创新模式都可以做,政府都应该鼓励。

编辑/徐姝静

猜你喜欢

基础国有企业产品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