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半日入绍城
2021-03-02金少策茹拥政
金少策 茹拥政
中国黄酒,天下一绝。数千年以来,绍兴黄酒以其温润平和的风格与品性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与象征,也成为绍兴这座城市的金名片。
进入2020年,浙江省委宣传部与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联合开展了“浙江文化印记”征集评选活动,绍兴黄酒荣列第一批名单。
绍兴黄酒缘何能“行天下”?冬日肃冽,将冷未寒。与友人约赴绍兴,品美食饮黄酒,一寻黄酒之根。
美酒美食结渊源
从杭州驱车前往绍兴,用时一个小时,首站绍兴黄酒城。绍兴黄酒城位于绍兴古运河畔,建造于2006年,集文化、历史、旅游购物于一体,为中国目前最大的“黄酒之都”的象征。
抵达时已近中午,我们便前往城内的一家名为“古越龙山”的酒楼,这是一家专门为游客提供十分正宗地道绍兴本帮菜的酒楼,其建筑古色古香。酒香扑面而来,室内摆设处处展现黄酒元素。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穿过前廊来到了酒楼庭园。庭园幽静雅致,酒楼前池澄碧干净的湖水,对岸还有一个精致小巧的戏台和几方竖着遮阳伞的木板露台;在水面上五条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懒懒散散地飘泊在池塘中,黑漆漆的船篷上分别写着“古越龙山”“沈永和”“女儿红““状元红”“鉴湖”五条船的名字。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中国黄酒集团的五大主要品牌。
阳光正好,酒楼前岸上,挂满了香肠、酱鸭、鱼干、酱肉等各色腊味酱货,香味浓郁,颇有年俗氛围。工作人员说,这是绍兴本地的年货必备品,临近年末,各家各户都晒满了各式各样的酱货……这也是酒店为游客精心制作准备的特产。
岸边几块巨大的假山湖石之间,桃花盛開,杨柳青青,蕉叶滴翠,坐在这景色如画的水榭之中,来一杯“古越龙山不上头”,心旷神怡。作为古越龙山与江南大学黄酒酿造创新实验室共同研发的黄酒新品,“古越龙山不上头”是古越龙山重点打造的科技战略单品,它不仅是公司“守正创新”的里程碑作品,更是公司以消费者需求为经营导向的重要成果。
一个人,一壶酒,开怀畅饮,让人不由想起绍兴历史上那许许多多的名人,如越王勾践、大文豪鲁迅、伟人周恩来、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明代书画怪才徐渭、南宋大诗人陆游等等。他们无一不与绍兴黄酒结下深厚的文化渊源。
穿越千年竞风流
探寻黄酒之根,不可错过中国黄酒博物馆。黄酒博物馆被认为是绍兴市的“金名片”,坐落在绍兴城北环城河畔,在古老的光相桥边上。
宽阔的广场上,几棵苍劲古朴的元宝树郁郁葱葱碧绿一片,据说这是当年酒厂筹建时种下的风水树。一个由3块巨石组成的“品”字,寓意着品酒、品味、品人生。
这是一座占地2.8万余平方米、具有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的产业主题博物馆,馆内错落有致地布置着影视放映厅、酿酒史介绍、绍兴黄酒酒风酒俗酒业厅、花雕厅、酒与诗歌长廊等参观板块。
一进入博物馆正厅厅堂,著名书法家甘稼泥老先生撰写的《酒诘》碑立于厅堂中央,上书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工作人员介绍道,绍兴黄酒的酿造发明或是由于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无意中的一次把剩饭忘记在桑树洞中,几天后酝酿变成了香醇美酒的一次偶得,这种说法基本符合绍兴黄酒在自然温度下多菌种发酵的初级过程。
在黄酒博物馆内,可以看到从夏商周时代开始,中国的酿酒技艺日渐发展,饮酒之风也日益盛行。仪狄与杜康两位先人还被人们膜拜为酒的发明者。秦汉到魏晋南北朝,越酒开始兴起。宋、元代开始,由于官府与民间酿酒之风盛行,街市上酒肆林立交易繁荣,绍兴黄酒也成为一大主要酒品。
明清时代,绍兴黄酒真正走向了市场流通的巅峰。随着官府幕僚文化的形成,足智多谋的绍兴师爷在朝廷各级担纲要职,人流带动了物流,也形成了商业贸易的信息流。当时真可谓无人不知绍兴酒。绍兴黄酒从此真正拥有了“越酒行天下”的崇高美誉。
参观完源远流长的酒史厅,我们来到了十分接地气的酒俗厅。作为一个出产绍兴黄酒几千年的酒都,绍兴老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绍兴黄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绍兴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它的民风民俗具有色彩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酒俗无疑是它最重要的风俗,因为在这里每家每户每时每刻祖祖辈辈都要与酒打交道。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市井小民,与酒结缘,与酒为朋,从小到老都离不开绍兴黄酒这一媒介,黄酒成为绍兴人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绍兴人日常生活的一种必需品。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的十数坛封坛酒,是博物馆为抗疫英雄们而定制的大师手酿酒,是为了表彰他们的高尚情操和英勇事迹而“为爱封存”。这一坛坛优选大师酿造的手工酒,既传承千年传统酿制技艺精髓,又融汇现代科技的力量,不仅是一坛好酒,更是匠心的传承、情感的延续。
古法酿造见技艺
游客互动参与,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必备元素。中国黄酒博物馆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设置了品酒体验吧、花雕DIY工场、越酿工坊等场所。
所谓体验吧,就是让你了解熟悉绍兴黄酒的“元红、加饭、善酿、香雪”这四大传统酒种,并能通过对色、香、味、格的感观品尝,基本分清楚这四种酒型。这个互动节目,能让参观者从此牢牢记住绍兴黄酒的四大品种及酒型,有着非常好的黄酒知识普及传播意义。
而越酿工坊则是黄酒博物馆专门为游客演示如何古法酿制传统绍兴黄酒的一个专业技艺演示场所,在五六十平方米大的室内,四周墙壁上挂着各种酿酒工具,室内传统的木榨、地灶和一大堆酒坛堆放得满满实实。这里有两位古越龙山退休的资深黄酒工匠在主持,一位叫谢守贤的老师傅,花白的头发,精干的身材,一看就知道是酿酒的高手。
据谢师傅介绍,绍兴黄酒古法酿制工序十分复杂繁琐,要求很严。首先得从选米、浸米开始,酿制绍兴黄酒,质量上等的精白糯米是必不可少的。米先得在干净的水中浸上二至三天。捞起后再用水冲净沥干,在铺了棕垫的木桶中,盛铺约六七成上蒸,古代用的是柴草烧的地灶,现在先进了,改用蒸汽或天然气作燃料。十数分钟左右糯米饭的香味就满屋弥漫,酿酒所蒸的米饭必须要熟而不糊,内无白芯,充分蒸透,接下来会倒入一只专门准备的小酒缸里,拌上一种神秘的白色粉末(酒厂称之为酒药,实际上是一种含有酿酒发酵菌种的发酵剂),盖上原始古朴、手工制作的草缸盖保暖,经过20 多小时保温发酵后,事先拌匀搭成的一个倒喇叭口形状的酒窝内会有少许酒液积累。
谢师傳用小酒杯舀起一些让我们品尝,这酒醪的味道实在太美妙了,鲜鲜的,甜甜的,酸酸的,还酒味悠长,大有所谓“一经品尝,终身难忘”的感受。
在越酿工坊,我们不仅品尝到了传统正宗的绍兴黄酒,而且还从头到尾全过程请教了解了黄酒酿造的每一个工艺环节。在这短短的数小时时间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数千年前那男耕女织的原始年代。
浮生半日入绍城。如果说一方美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精气神,那么黄酒便是绍兴的魂。清澈一瓢鉴湖水,酿得三两绍黄酒,酒的醇香,再配上博物馆的历史悠悠之感,一斟一饮间,饮下的是酒,留下的却是人生百味。
守正创新现价值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与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东良、副总经理徐岳正分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一位是国内黄酒文化“推广大使”,一位则是“三十余年如一日”的酿酒大师。
黄酒如何做出自己的价值?徐东良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表示,黄酒首先是一种文化酒,但是黄酒光靠卖文化出路是不够的,在坚持做文化酒的基础上,要通过产品创新、表达创新、渠道创新,带给消费者全新的价值。
事实上,古越龙山作为绍兴黄酒的重要品牌,正致力于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推广黄酒文化,这是公司上下当仁不让的使命。而近年来,古越龙山推出的“国酿”系列和“不上头”系列,成为了古越龙山产品体系中的价值标杆,广受消费者喜爱。
“第一,产品要创新,酒体要进行设计,包装设计始于颜值、重于内涵,让黄酒带给消费者一个新面目。第二,表达要创新。通过我们的产品,通过我们的理念,通过我们的营销,要让黄酒的时尚化、年轻化给消费者一个认知。”
徐东良说,“不上头”系列黄酒首先是一个手工酒,手工原料是传统工艺,有一个词叫作守正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守正,但守正也必须创新。
徐岳正则表示,未来古越龙山要“高端化、全国化、年轻化”,围绕古越龙山科技创新实力展现古越龙山科技创新酿造工艺,推动黄酒产业现代化发展,创新黄酒品质与口感,打好技术创新牌,形成“古越龙山·中国高雅生活”新符号。
他说,目前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年产能达16万吨,成为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集团拥有“世界之最”的古越龙山中央酒库,储存黄酒达1100余万坛,一坛酒为23L,这一坛坛酒挨着排列可沿京广线排一个来回。
黄酒集团是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拥有20余项科技发明及科学进步奖、110余项国家开发专利,是唯一国家级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守正创新,价值复兴,作为带头人,古越龙山的商业机会也将不斷被放大。这不仅是古越龙山的机会,更是中国黄酒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