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楠木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系统发育
2021-03-02杨小珍黄佳锐唐海吴玉伟
杨小珍 黄佳锐 唐海 吴玉伟
摘 要:楠木枝枯病是楠木树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楠木的生长成材。在我国楠木种植的过程中,有效控制枝枯病,对于楠木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楠木枝枯病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楠木枝枯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系统发育问题,阐述了楠木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系统发育的具体特点。
关键词:楠木;枝枯病;病原菌鉴定;系统发育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1-007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志码: A
楠木是我国林业种植中的重要树种,也是一种珍贵的树种,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当前我国楠木种植的过程中,发现有枝枯病病害,造成了楠木种植区的病虫害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楠木生长。所以,当前相关专家正在研究楠木枝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系统发育,对于楠木种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 楠木及枝枯病简要介绍
1.1 楠木
楠木是我国名贵树种之一,在我国古代,楠木家具是非常名贵的奢侈品。楠木也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对楠木长期的使用和开采,导致其成为我国重要的保护树种,被列为二级保护树木。楠木属于中亚热带樟科常绿大乔木,其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生长在温度0~38 ℃、降水量为1 400~1 700 mm的亚热带区域,在我国种植中大部分楠木分布在四川、云南、浙江及贵州等地区。
楠木是长势相对高大的树种,其高度可以达到30 m,主要分为桢楠属(phoebe nees)和润楠属(Machilus nees)两种木材。其中黄楠及小叶楠属于桢楠属楠木,而滇楠及紫楠属于润楠木材。并且在楠木中,其木材纹理中包含有金丝的品种,被称为金丝楠,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当前,楠木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其主要是由于开发较早,并且缺乏保护造成的。经过长时间的采伐和使用,楠木数量急剧减少。而采用人工培养的方式,其病蟲害问题的处理相对较困难,导致其培养过程中造成了大量植株死亡。在楠木种植过程中,发现一种新型病害——枝枯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楠木的生长。所以,当前楠木种植过程中,应该对枝枯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促进楠木种植效果提升。
1.2 楠木枝枯病
楠木种植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相对较多,其中包括炭疽病、白绢病、叶锈病、叶斑病等病害,对于楠木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在当前楠木种植过程中,发现了枝枯病。其是受到多种病原菌的影响而形成的楠木病害,对于楠木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楠木枝枯病发生后,其主要的表现症状是楠木树种干枯,严重时造成树枝脱落问题。另外,在楠木出现枝枯病后,也会出现楠木枝叶发黄、楠木枝叶皮层裂开等问题,原因是在楠木枝枯病发病后,其木质部组织出现病变问题。在实际的楠木种植过程中,如果对楠木枝枯病处理不够及时,将会导致病原菌蔓延整个植株,最终导致楠木植株坏死。
楠木枝枯病对楠木生长的影响非常大,给楠木种植造成了大量的直接损失,所以在楠木种植过程中,应该对楠木枝枯病病原菌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做好楠木枝枯病的有效预防。当前相关专家研究发现,楠木枝枯病病原菌主要是半知菌纲及葡萄座腔类真菌,并且在核桃及松树发生的枝枯病中半知菌纲及葡萄座腔类真菌也是引起枝枯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当前楠木枝枯病有效的研究过程中,应该针对葡萄座腔类真菌进行有效的研究,其中包括病原菌鉴定及系统发育等,通过对其病原菌的研究,能够设计病原菌的合理控制策略,最终对楠木枝枯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2 楠木枝枯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系统发育
2.1 病原菌培养过程
楠木枝枯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对于病原菌的合理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楠木枝枯病病原菌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选取某森林公园的古楠木进行调查,选取楠木种植园区的5个种植带进行枝枯病楠木取样,并对楠木枝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和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中,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楠木病枝进行分离获取,最终促进楠木病枝的病菌采取。实际采集中将楠木枝枯病病枝进行病斑枝条截取,并利用75%乙醇及1%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处理。同时选择无菌水进行表面清洗,做好灭菌后病原菌的培养,其中培养温度应该控制在25 ℃左右,而将其病原菌培养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当中,促进葡萄糖琼脂效果提升。在病菌培养的过程中,需恒温25 ℃的条件下培养3 d,培养完毕后选择无菌环境下挑选单菌落病原,并将采集好的病原放置在器皿中保存,温度应该控制在4 ℃左右[1]。
2.2 病原菌培养特性观察
病原菌培养观察过程中,对病原菌进行良好的特性观察非常关键,其具体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病原菌培养特性观察中,首先将其从4 ℃环境取出,并将菌株放置在PDA板中培养,其观察过程中要设置无光照条件的特性。为了有效地观测病原菌,应该将菌株观测置于10 ℃、25 ℃及35 ℃的环境中进行培养和观察,实际的观察过程中,主要观察病原菌菌丝生长状态、菌落特性(正面及背面颜色)和病原菌色素分泌速度等状况,对于病原菌的良好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选择使用SHINESO MF2菌落观察装置进行观测,保证其观测效果更加良好。在病原菌医学培养观察的过程中,还要针对病原体的菌丝边缘扩展速度进行观察,同时针对病菌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进行有效的观测。观测过程中,使用打孔器对菌落进行打孔,打孔装置选择使用6 mm孔径的,并选择十字画线方法进行测量,测量次数设计为5次,并且测量时间间隔在24 h左右,保证测量具有精准性,对病菌菌落的平均生长速率进行研究。
(2)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针对病菌的菌株孢子进行了有效的观察。通过病菌孢子的观察,保证其分析更具有合理性。在观察过程中,将病菌置于载玻片上,并对载玻片采用酒精进行消毒擦拭,并利用盖玻片对水分进行吸收,实际的观察过程中选择使用NINKON 50i显微镜进行孢子观察,主要观察孢子大小等。
本次考察还针对孢子培养基进行了研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孢子培养基可以选择PDA培养基,其培养基内包含土豆200 g、蔗糖20 g、琼脂20 g及蒸馏水1 000 mL。另外,还可以使用燕麦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其中包括琼脂15 g、蒸馏水1 000 mL及燕麦片100 g等[2]。
2.3 病原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在进行病原菌鉴定的过程中,针对病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际的鉴定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分析。具体测定过程中,对病斑数及病斑大小进行观察,也要将病原接回到健康的植株上,在病斑数分析中,将病斑分为A、B、C 3个等级,其中C等级为病斑大小在10 mm之上的、B等级为病斑大小在5~10 mm的、A等级为病斑大小在5 mm以下的。
在实际的病斑分析过程中,根据病斑大小对感染指数进行分析,其中感染指数计算公式为:感染指数=∑(病级个数×代表指数/个数总和×发病最重一级代表数值)×100[3],通过实际的计算了解到感染问题,并对病菌的致病性进行分析,在计算过程中病害感染指数越高,则表示其致病性越强。
(2)进行病原菌形态鉴定。在实际的病原菌分析过程中,对病原菌进行良好的分析,在28 ℃下进行保湿培养,保证病原菌培养状态合理。另外,在实际的鉴定观察过程中,选择显微镜进行病原菌分析,主要观察病菌的颜色、形状、大小、紋路等,通过分析合理地了解病原菌状态。
(3)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及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分析,对病菌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4]。
3 楠木枝枯病有效预防措施
楠木枝枯病是影响楠木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所以为了保证楠木生长良好,也要做好楠木枝枯病的有效预防,从而保证楠木枝枯病预防更加合理。在当前楠木枝枯病预防过程中,主要可以采取几种方式进行控制,如选择50%多菌灵粉剂或者40%退菌特作为药剂,可以起到良好的枝枯病预防效果。
另外,在实际的楠木枝枯病控制过程中,还可以选择百菌清及福美双等药剂,可以实现病毒的有效处理,从而保证楠木枝枯病处理更加高效,也要做好相应苗木的有效预防。通过对楠木枝枯病的有效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楠木的保护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楠木枝枯病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介绍了枝枯病的发病状态,也从枝枯病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学特性及致病性等方面阐述了楠木枝枯病的鉴定和发育特点,并提出了楠木枝枯病预防措施,希望能够对楠木枝枯病的有效解决有所帮助,促进楠木树种的生长成材。
参考文献:
[ 1 ] 岳阳,吴利平,夏俊勇,等.楠木枝枯病病原菌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9(5):126-131.
[ 2 ] 仇硕,夏科,李秀娟,等.龙牙百合两种病害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J].广西植物,2018(1):109-118.
[ 3 ] 路梅,凌丹燕,马锡文,等.蓝莓枝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孢子萌发条件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8(4):120-126,179.
[ 4 ] 王庆灵,于贵朋,邢军超,等.河北省葡萄座腔菌科菌物系统分类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2):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