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背景下京津冀人力资本现状分析研究

2021-03-02赵媛赵璐然

关键词:人力资本共享经济京津冀

赵媛 赵璐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共享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基于互联网平台,供给双方实现物品或劳务的交易,使资源实现最大化配置。在共享经济下,人力资本地位相对得到提升,空间扩大。利用人力资本共享的契机,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本可以实现共享,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haring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economic 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realize the transaction of goods or labor services, so that resources can be maximally allocated. Under the sharing economy, the status of human capital is relatively enhanced and the space is expande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of human capital sharing, human capital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an be shared to promote th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regions.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本;京津冀

【Keywords】sharing economy; human capital;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中图分类号】F24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2-0063-02

1 共享经济的定义与发展

1.1 共享经济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已成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追本溯源,共享经济最早由Marcus Felson和Joe L.Spaeth(1978)提出的“协同消费”一词演变而来,即个体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商品或服务交易。随后,围绕共享经济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先后出现了“点对点经济”“合作经济”“网络经济”等众多差异化的表述与定义。关于“共享经济”的概念,学术界更普遍地将其视为一种将线下闲散物资及劳务通过整合,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将其精准匹配需求方和供给方,降低双方交易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交易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即“物尽其用”“按需分配”。

一般认为,共享经济包含三类要素:一是闲置资源,作为过剩的产能通过平台转化成可交易的有价值的产品;二是共享网络平台,这是实现共享经济的前提和核心;三是参与者,共享经济需要供、求双方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最初的共享指单纯的无偿的信息分享,进而演变为以报酬为目的、暂时性地向陌生人转移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权,实现了从简单的共享向共享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

1.2 共享经济的前提

1.2.1 网络平台的建设

网络平台是共享经济的首要前提,是实现社会群体聚集的基本条件。供需双方进行物品或劳务的交易需要通过一个P2P(Peer to Peer)网络平台完成,供给和需求双方通常为分散的个体,需要通过盈利性组织即共享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平台向供给和需求双方提供交易的机会,并从中获取佣金,进而实现盈利和持续发展。因此,网络平台是共享经济存在的核心和推动器,主导整个共享经济的发展和模式演变。

1.2.2 闲置产能的存在

共享经济的存在是为了将闲置产能再分配和充分利用,因此,闲置产能的存在是共享经济存在的基础。供给方提供的个人闲置物品或交易服务一般为旧物或者专业服务。

1.2.3 共享理念的构建

共享经济的构建要基于大家普遍认同共享的理念,愿意将自己的闲置物品通过共享的形式与其他陌生人分享,树立“我的就是我们的”以及“我帮助你,别人也会帮助我”的观念,奉行互帮互助的文化理念,与陌生人建立信任,强化个体之间的分享与合作、社交与忠诚。

1.3 共享经济的价值

1.3.1 消费的集体化机制

共享经济的出现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網络,需求方和生产方在互联网中相连,在网络中,参与者越多,资源配置的效率越高。共享经济促使社会分配由专业化向社会化和个性化转化,从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转向定制化自选型,消费模式也由传统的单一形式转变为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共享式消费,在个人需求与社会权益,甚至地球生态环境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个人通过与他人共享物品,既弥补个人消费的代价,也实现社会物品共享,同时,缩减物料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全面协调发展。基于消费模式的转变,相应诞生集体协同消费机制。

1.3.2 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型消费模式

根据在西方国家普遍流行的消费主义观点,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然而,过度的消费既会透支消费者的财务,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会滋生“炫耀型消费”,是一种非理智的消费观。

共享经济的出现,通过物品的共享,降低个体对物质的需求,减轻资源的浪费。例如,共享汽车领域的调研发现,通过实现一辆汽车共享,会减少7~8辆汽车出行,私家车泛滥、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情况都会得到缓解。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共享,会推动经济模式从产品最大化向使用价值最大化转换。

共享经济的出现对于循环经济的实现是极大的助力,二者有共同的目标——资源最大化利用。循环经济追求产品生产消费后再生产,而共享经济追求产品生产消费后再消费、再生产,其本质都是尽可能少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共享经济下,通过产品的多次消费,可以将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浪费最小化,达到有效循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3 从契约到信用的机制转变

在传统的商业交易中,契约是交易的核心和依据,是维护商业秩序的重要工具。但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中,契约不再符合时代的快捷灵敏的要求。在共享经济中,信任是核心,是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陌生人之间快速交易的基础。为此,共享经济交易的枢纽——网络平台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制,通过保证金确保物品共享双方能够及时获得补偿,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网络平台共享信用機制的建立为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供了保障。

2 人力资本共享研究

2.1 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本的特征

在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本相较于传统经济模式下的人力资本特征发生了变化。

2.1.1 人力资本地位提升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人力资本作为隐性资源,地位处于物质资本的从属,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需要服从并受限于物质资本。在共享经济下,互联网为人力资本的交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借助互联网平台,人力资本的交易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更加便捷和广阔,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所有”的模式,人力资本可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改变了原有的从属地位,逐渐与物质资本地位拉平。

2.1.2 人力资本空间扩展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人力资本不再单属于某一用人单位,人力资本专属性被打破,人力资本通过互联网共享平台实现社会性共享,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空间再度扩大。人力资本共享服务产生两种形态:一是单一人力资本面向多家用人单位发挥作用;二是单一用人单位吸纳其他用人单位人力资本服务。在人力资本专属性被打破,发挥空间扩大之后,人力资本的效益也相应得到提升。一方面,人力资本本身获取利益渠道扩大,多方面获得效益;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得到有效配置,社会整体效益也得到提升。

2.2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用工模式

2.2.1 劳动关系趋于弹性化和开放化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企业和员工之间基于双方人力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平衡,可能会形成多重劳动关系。在共享经济下,企业和员工都会根据自身利益需求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随时调整劳动关系,随时建立劳动关系或者随时解除劳动关系,双方关系越来越弹性化。但劳动弹性化基于企业和员工双方更加开放的劳动关系,传统劳动关系建立中的如户籍或地域等壁垒因素将消失,双方劳动关系的建立将且仅将基于员工人力资本价值。企业与员工之间弹性化、开放化的劳动关系成为共享经济下合作型劳动关系模式。

2.2.2 劳动关系虚拟化

基于共享经济的特性,共享经济下的劳动用工模式也将基于互联网,企业和员工在互联网平台上建立用工关系,而非传统的劳动用工合同。基于互联网的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空间距离,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双方互相之间认知呈现模糊化特性,劳动关系不可避免出现虚拟化。

3 京津冀人力资本研究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创新力、吸纳人口最多、人才资源集聚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总量为6345万人,人才总量为1940万人,并拥有众多“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高端人才,北京、天津和河北均已实施了地方重大人才工程,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但是京津冀内部存在人力资本分布不均的问题。北京和天津地区高端人才丰富,河北地区劳动力丰富,但由于河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河北地区高端人才向京津地区流动,导致京津高端人才密集,河北地区高端人才匮乏的现象,进而导致河北地区经济水平持续落后。

为逆转河北地区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京津冀地区实行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首先,河北在京津冀范围内实行人才共享机制,即在不改变人才归属的情况下,实行人才复用,通过共享机制利用高端人才支撑河北地区经济发展,如针对河北地区发展难题,设立基金项目,引入京津高端人才协助完成;其次,河北应加大人才资金投入,提升高端人才在河北地区的薪酬待遇;最后,河北地区应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完善高端人才就业创业环境,以健康且具有吸引力的就业环境吸纳京津地区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成惠.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05):4-15.

【2】陈微波.共享经济背景下劳动关系模式的发展演变——基于人力资本特征变化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6(09):35-39.

【3】罗小燕,黄欣荣.共享经济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8(01):185-188.

【4】苏永杰.超边界组织:提升人力资本环境适应力的助推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09):24-28.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共享经济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