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的寺院与灵魂的道场

2021-03-02贺颖

散文诗 2021年2期
关键词:道场寺院诗句

贺颖

较之散文的流淌如水,较之小说的五味之杂陈,较之诗歌的浓烈如酒,隽永静雅的散文诗,则更接近茶的气质。红茶的醇厚,绿茶的清冽,花茶的芳菲,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茶似乎总与禅相联袂,故而有了禅茶一味之说。

没错。茶的苦香与回甘,不仅仅是对味觉的涤洗,对视觉的愉悦,更要紧的是对心灵的觉悟与抚慰、呼唤与内省。为何会如此?大体上,这又是难以解释的,但茶与禅联袂所衍生而出的灵魂思忖,却是真而切真。

正如这组散文诗所呈现出来的精神视角,所营造而出的心灵空间,以及所带给读者的诗学体验,无一不如茶之蕴,如禅之深:昨日寺庙,风雨千年的袈裟人——审读,一颗并无裂痕的心。(《沉默的石头》)显然此刻的审读,是目光的望见,是心意的感知,亦是哲学视域中的探索与深化。审读并无裂痕的心,无异于对完满的试图进入,那么,无论结局如何,事实上都仿佛失败。因为进入了就是终极的打破,而无法进入则是首轮的败下阵来。这多么像我们的人生,有时就是如此这般令人进退两难,怎么做都是错。而似乎更是作者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向内的自省:草木各有妙招,认同时间轮序,认同自然的哀叹或者喜悦。它们并不强加生命任何的逃脱理由。看它们荣枯无怨,将微小如同善意的种子,撒落脚下土地。(《向内》)荣枯无怨的草木,心怀善意的种子,皆是作者心中对世界的深情体认,朴素,强大,安静而充满勃勃生机。

体认到这样的生机,并非自然而然的,是源于作者一颗同样朴素、强大、安静而充满勃勃生机的心。这样的心,本身就是一颗灵魂的种子,只要向生命的大地种下它,就必会生长出不同凡响的灵魂之树,这样的灵魂之树,也势必成为引领一个人生命的方向之树:人类总是太过相信自己,以及肤浅的梦呓。不需捧着星光找夜,我只辨认心的方向。(《昼读<传习录>循心觅句》)灵魂之树,心的方向,无处不在的禅意禅思,时时刻刻的向内自求,氤氲于文本内外,调动着读者的阅读视角,使得诗句果然成了一味禅茶,在茶香袅袅中,读者似倾听着作者呈现而出的“唯天地独语,清晰无比”的大音希声。

从小我到天地,从目光的望见到精神的审读,作者在如茶的诗句中,将作品的内在意蕴处理成审美的正面视角,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既获得一种诗意的整体感,又对作者极为深刻而生动的内在修为诉求一目了然。

或者从某种意义而言,作者这样的内在修为诉求,就仿佛是对尘世间一切真相的刻意趋近:现在,正是计算时光爱你的最佳良辰……和无数棵平常的树木相比,我总是矮于内心无声的呐喊。(《时间的真相》)若果真如此,这真的是再好不过的真相了,甚至于绝不仅仅是时间的真相,而是关于爱,关于良辰,关于内心的呐喊等,这一切,于人而言是最为紧要的。

对真相的迷恋,堪称每一个热爱思考的人的通病,几乎无可规避。有时真相就仿佛某种魔咒,牢牢吸引着人心,以至于使人不顾万水千山,不顾世世生生,为之趋近。或者,正是对真相的无限思虑,才有了哲意与哲思,有了禅味与禅修。这时的生命,有如承载时光的寺院,而灵魂,则成了人心修为的道场,尘世万事万物于此内的循环往复中,从局限到突围,从有形到无形,从混沌到明晰,从黑夜到明亮。作者的神思游走,从容无疆,皆源于那“明亮的灯盏”:灯光点亮黑夜,明亮的道场。那么微细的光粒子,那么微细的无念之思,无尘之魂,它的穿透具备无限之大的能量,它具有的菩萨心,怀揣一个发光的宇宙。找到生命明亮的点灯人。“明亮的灯盏”点亮了黑夜,也点亮了道场,生命于此刻成了大于宇宙的存在,直到怀揣整个发光的宇宙。这样的笔触,是诗意的必要夸張,更是美学的经验写实,是真相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真相的全部。

当诗句的内在指向,已然担负起身体的寺院,作为了人的灵魂道场,美学维度内诗句的动态性与生长性,就变得如此耐人寻味与意味深长。一切的走向都有了清晰的所指,那就是“生命明亮的点灯人”。正是这个点灯人,映亮了作者的精神宇宙,使作者得以看清尘世的天地万物,也催生出了对自我向内的无限修为诉求,以及灵魂对万物的高度开放的探索姿态。人的精神与天地万物,既是彼此呼应,亦是彼此照见,作者灵魂于此看见的大千世界,于是有了彼此的倒影。而当作者将自我辽远丰盈的灵魂收回于一滴水,令人不由想起爱默生曾经说过的: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作者此刻便是如此,既是万法归一,也是飞跃。

此组作品中大多的第二人称,是他者,是世界,更是自己的灵魂,是灵魂的深刻思考,并总是连通着神秘的想象,比如将云朵想象成水的翅膀,自由、绮丽而迷人。

任何事物一旦富足到没有边界,必将沦为廉价,而唯有精神的自由,它不会。因为正是自由,才使得作者的身体与灵魂时刻是飞翔着的,是对宇宙无限开放着的,并在这样的飞翔与开放中,无限向内地体认着自我生命这座寺院,探索灵魂的道场。

作者作品中这些哲学视域中的精神终极追问,透视出一个作家审美情趣的醇厚深远,以及对灵魂探索的深度自觉。身体的寺院,灵魂的道场,如此人生必将是一场向内的修行,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不仅仅是每个作家必要的自我突破,更是检视内在精神修为的必要路径。毕竟文学,甚至包括任何艺术形式,皆是灵魂层面的美学表达,尽管它源于沸腾的现实生活,但终究归于古老的灵魂,甚至归于精神的超验性。故而,这样的寺院与道场,堪称作家的文学不二法门,是经由向内的精神力量对哲学的大胆结构,并从而获得了诗学意义上的从容笔致与审美视域内的多维境界。

猜你喜欢

道场寺院诗句
六一来了
Fantasy and reality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巧用诗句育新人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悟道
二间高夹新解
凡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