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问题研究

2021-03-02郑惠雯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

郑惠雯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逐渐接轨。由于中国会计方面发展不及其他国家,以及国内的制度和企业内部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公允价值广泛应用于国内的过程当中,隐藏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内的现状,对比其他计量方式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存在部分问题,同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7.042

0 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的扩大影响,会计领域也深受改革的波及,我国向国际会计看齐,引进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然而,在顺应国际经济潮流的同时,由于国内经济领域与国际情况的差别,导致公允价值计量或多或少出现误差。

由于我国“公允价值”这一计量相对于国际起步较缓慢,各方面的制度也尚未完善,因此我国有必要对此计量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广泛运用,为减少其计量方式的误差,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需要通过研究“公允价值”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全面考虑产生误差的原因,并由此做出改进的对策。只有研究出其相应的对策才有助于为企业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为企业根据会计信息来做出更贴切的预测,来帮助企业做出精确的定位并加以完善缺陷,来达到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健康发展。

1 公允价值的定义解析

1.1 公允价值意味着脱手时的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其定义为销售时的脱手价格,而不是刚购买时的进入价格。所谓进入价格是指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在获得一项资产或负债时所收到的金额;脱手价格是指参与者在销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所承担的负债时而应该支付的金额。

1.2 公允价值计量从市场参与者的视角出发

公允价值计量的出发点不是某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市场。因此,当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有必要从市场参与者的视角出发,以考虑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市场参与者是互不干涉的买方和卖方,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中,足够了解资产或负债的背景環境并乐意交换资产或负债。

1.3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交易是有序的

“有序交易”是对交易市场状态的一种要求,它的具体要求体现在某一具体的计量日以前的短期时间内,资产和负债的交易价格并非是杂乱无序的、被迫的,而是有迹可循的惯常状态。

1.4 公允价值计量一般基于活跃的交易市场

在进行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时,外界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交易市场,在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不能随性选择一个交易市场。同时,为了满足会计信息质量中“可比性”的要求,随着国际会计的更新趋势,公允价值也要尽可能地具有可操作性,这就更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建立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之上,即使不存在活跃度最高的主要市场,也应该选择最有利的市场。

2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起步较为落后他国,因此,从1998年开始,我国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领域经历着一步步的修改。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此计量模式在多个领域中有广泛运用,以下列举了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主要领域及其相关时间和现状,见表1所示。

3 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不足

从可以验证的角度来看,当没有可以依靠的准确的市场价格时,公允价值只能来源于估值技术来测量。我国目前在测量方面的原则上没有规范性的要求,由此一来,公允价值极有可能由于市场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价格的起伏不定,因此在操作实施的过程当中,很难做到正确规范的操作。

3.2 公允价值可操作性不强

可操作性同样是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实际上有许多公允价值计量在实践中,并不符合活跃市场的外部环境这一条件。公允价值只能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得,这又会有产生新的问题随之产生。

3.3 易被企业操纵利润

公允价值计量的显著特征是,具有极强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大部分时候通过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对其进行估计计量。如此一来,存在企业隐瞒事实、虚构财务报表的可能,导致披露内容不完整。

4 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同国际会计相比,我国的会计起步较晚,无法对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有细致的说明。目前的资本市场也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内部甚至存在着恶性竞争,这使得评估机构无法客观地得出评估结果,从而导致判断误差,最终影响整体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同时,由于政府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实务中,无法全方位地监督,这便使某些企业在违法犯罪中有了可乘之机。监督机制不全面以及惩戒机制的缺失,会导致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市场的交易活动出现紊乱。

4.2 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水平有限

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资本市场,当无法准确获取市场报价时,公允价值计量就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致使管理层有操纵利润的空间。从此可以看出,第三方评估机构应当具有充分披露财务信息的能力,客观评估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从而保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维护健康的经济市场。

4.3 操作方面,难以实施

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公允价值的运用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运用相当广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利用公允价值来衡量项目的价值操作繁琐,于是使得财务会计在计量过程当中无法准确地应用此方式来得出准确的价格。由于操作的实际过程中存在不严谨性,那么得出的价格更难以具有严谨性,因此无法发挥公允价值的真正作用。

4.4 从业人员素质的限制

从国内目前的会计环境看,大多数的会计从业人员和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这些人当中,一些出身于科班,知识系统更新较为缓慢;另一部分人是转行从业者,这些人无法具有经过专业学习的人的能力,并且缺乏由于工作经验所带来的职业判断力。以上两类人群的存在,表明会计从业者的门槛有待提升,他们不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久而久之会对中国在公允价值方面的运用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使资产或负债由于获得的方式不同,从而使公司具有更灵活的自主选择权,尤其是当市场不稳定,无法获得公允价格时,有必要通过估值技术来确定项目的价格,以此评估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从这一角度来看,估值技术对从事会计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5 强化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对策分析

5.1 完善相关支持体系

建立统一的公允价值标准,使企业能够在实施财务会计处理时,确定的公允价值统一规范。以各种形式进行交易,保证交易的有效性要求如下:首先,政府的责任在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规的实质是匹配公允价值,例如公允价值在内部背景下的运用以及在审计背景下的运用;其次,严格规范和使用公允价格的管理层和执行层,严重违反相关法律的,要惩罚到位,保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违法者的犯罪成本;再次,借助中介机构的决定权力和社会力量来对公允价值进行监督,以使公允价值属性的计量方式成为不可替代的计量方式。

5.2 提高确定公允价值的透明度

通过增加公允价值透明度可以降低公司使用人为操纵的公允价值的机会,进而有效组织公司开展非法利润操纵,使其为运用公允价值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提高确定公允价值透明度的有效手段是:明确解释公允价值所利用的方法和选择应用公允价值的缘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其公正性,改善财务会计水平。

5.3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会计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专业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所以这一点表明有必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改善会计从业人员员工的专业素质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考试,应当增加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人力资源部应当对人员综合素质进行选拔;此外,社会更新换代,财务会计也在经历相应的变化,因此也有必要不断进行对行业人员的培训,最终更新时代的新知识,并提高他们在实施此计量方式的能力。

5.4 培育良好的中介机构,改善市场中介服务水平

一是培养更多独立中立可信赖、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拥有高水平技术的市场中介机构。降低市场的监管支出,提高其管理能力。二是精细化中介机构的操作标准。引入操作规范标准并为专业评估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三是引入市场中介规范的業务流程,并严格执行,目标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效率。四是标准化中介机构的工作并且按时按量对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最大程度地提高透明度,杜绝信息不对称。五是明确规定市场中介的退出要求。

参考文献

[1]沈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讨[J].中国市场,2019,(9):141-142.

[2]刘欢,张小平.探究公允价值会计应用问题[J].消费导刊,2019,(5):234-236.

[3]林乔青.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应用现状及实施对策[J].财会研究,2018,(5):34-37.

[4]马闪霞,刘希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6):131-133.

[5]王楠莎.公允价值计量探析[J].财会学习,2018,(31):133.

[6]鹿洪霞.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问题探讨[J].经贸实践,2019,(2):30.

[7]焦焰.我国公允价值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8,(31):101-102.

[8]叶名洁.浅析公允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应用条件[J].财讯,2019,(3):176.

[9]蔡卫娟.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9,(5):119-120.

[10]单娟,刘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8,(33):170-172.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