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基础的教学研究及相应策划

2021-03-02李柏翰吴良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传输新课标

李柏翰 吴良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并制定了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概念的十大教学板块。如何认识“新课标”的结构设置,并基于教学大纲丰富的教学实例不断创新使教学更好地对接未来教育的培养要求,需要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将“新课标”落地。其中,“网络技术”是选择性必修的重要内容,教学落地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以粤教版第一章“计算网络概述”为例,结合笔者所在学校高中的开课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规划和建议。[1-2]

● 内容分析

本章的内容是由认识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及其作用、网络的传输介质和基本设备三个部分构成。教材的侧重点为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网络的基本框架和硬件设备。本章节内容为大学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内容较为抽象,记忆性知识与陈述性部分较多,后期需要与代码程序紧密结合。

1.授课对象分析

高中生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学习内容的定位应该注重抽象概念的认知,而不应追求面面俱到。

2.内容“度”的把握

此部分内容定位较高,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过多的知识会给学生造成很大负担,甚至让学生丧失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将部分内容拆分开与应用部分进行整合,弱化学科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教学中也应先从感性认知开始,而不能直接讲授概念。

3.课堂学习评价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理论部分应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测评方式应多元化,不应以笔试作为唯一的验收标准,而应增加过程性评价。

4.专长的培养

对部分有特殊兴趣和想法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予以引导,将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

● 教学建议

按照“新课标”的设定将网络的基本概念分为两部分:①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对网络的结构、特征、类型和演变过程有一定认识,并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互联网即移动网络对当代社会的存在的意义有一定认识;②认识网络传输介质的特性,能够理解影响网络传输质量的主要物理因素有哪些,并能夠理解拓扑结构和其他网络的主要特征。笔者对实际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计算机网络概念建议课时:2~2.5课时

将视频资料作为导引,如观看纪录片《信息时代》网络基础部分的内容(贯穿网络发展的历史)。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时间主线,将时间轴展示在黑板或者屏幕上供学生进行记忆。本节的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特征。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建议将可视化教学方法引入其中,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构建思维导图(可以使用Xmind等软件),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绘图,教师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展示成果,最后可以设计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环节等。[3]

对于网络协议及其作用部分内容,学生只需要知道最基本的局域网协议及其作用即达到授课目的。学生要理解网络协议的重要性,首先要理解协议,可以设定一定的场景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交流方式,或者跨学科描述具体问题的含义,让学生可以迁移理解协议的专业性和必要性。教材中设定任务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一定方法了解自己学校的网络信息,但是所需要的基本技术性较强,可以将此部分作为研究性问题与第二章“通信网络的组建与维护”相结合。

2.网络的传输介质和基本设备建议课时:1.5~2课时

网络的传输介质和基本设备涉及计算机硬件,教师可以现场拆开光纤导线或基本通信设备供学生观察。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网络设备制造工厂,了解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学生在参观过后可以写观后感(或描述整个制造流程和产业现状)。此外,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如发达城市与落后地区的网络传输设备的差异可以分别调研,让学生对所在区域进行探求并汇总调查结果,以提升学生对地方网络的认知,从而发现现实问题,增加认知的维度,为之后的探索提供科研方向。

教学策划建议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参与相结合。本章注重学生对网络相关概念的理解(基本的理论和专业的知识教授),但如何将知识进行组合加工,需要学生自己思考,以任务式和小组合作式展开。例如,网络的分类需要学生构建有一定创新性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自行设定元素,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绘制。理论部分一定要便于理解,采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讲授,与大学授课要有明确的界限。实地参观或者实物演示,要带有目的性,教师可以给出部分参考问题,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 总结

选择性必修二《网络基础》中“计算机网络概述”章节是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对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样化的教学探索可以让网络概念的知识清晰且不再枯燥。同时,学生参与的过程应脱离以技能式传授为中心的模式,要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以实践为根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增加过程性评价并对不同的维度设定相应的分值,避免学生产生应试思维。总之,教学过程要细致,要深入,更要生动有创意,网络基础教学对高中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司秋菊,钟柏昌.教师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认知调查报告——不同课程模块的差异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86-92+115.

[2]何银川.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王学涛.知识可视化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传输新课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地铁SDH、OTN传输组网分析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技术分析
浅谈垂直极化天线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应用
4K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