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对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BNP及CA125的影响

2021-03-02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级者气虚艾灸

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 浙江 宁波 315200

目前,心力衰竭(心衰)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仍以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重构、抑制交感神经等药物为主,存在副作用大、不易耐受、价格昂贵、手段局限等问题,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以艾灸、针刺为代表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在缓解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衰疗效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因此,为了提高心衰治疗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挖掘中医艾灸治疗特色,笔者进行了艾灸治疗心衰的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依据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9.72±8.64岁;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衰病程在6个月内18例,6至60个月16例,60至120个月8例,120个月以上8例;心功能Ⅱ级者21例,Ⅲ级者20例,Ⅳa级者9例;平均左室射血分数49.28±10.87%。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9.80±7.34岁;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衰病程在6个月内12例,6至60个月19例,60至120个月7例,120个月以上12例;心功能Ⅱ级者15例,Ⅲ级者17例,Ⅳa级者18例;平均左室射血分数50.30±10.16%。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相关内容;中医诊断标准依据2014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中气虚血瘀型分型标准,主症为气短或喘息、乏力、心悸,次症为倦怠懒言、活动易劳累、自汗、语声低微、面色或口唇紫黯,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脉沉、细或无力。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90岁;③心能分级为Ⅱ级~Ⅳa级;④患者依从性良好并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①BNP<35pg/ml;②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未修补的瓣膜病等;③有严重感染、肝肾及血液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肿瘤者;④疑似对艾灸过敏可能患者;⑤精神异常或语言沟通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参考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慢性心衰治疗方法,仅予现代医学常规药物治疗,并依据病情具体变化、严重程度调节用药,如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同时予吸氧等一般性治疗及护理,持续治疗7天。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艾灸疗法,遵照2017年《中医外治技术在心脏康复中应用的专家建议》[3]中艾灸应用标准,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选用“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四个主穴。采用温和灸法,以所灸部位的皮肤潮红,且无明显剧烈灼热感为度;每穴施治约7~10分钟,每天1次,每次治疗30~40分钟,持续治疗7天。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①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功能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a级、Ⅳb级。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髙2级以上者;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者;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者。②依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心力衰竭症状分级量化表将每个心衰症状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显效:主次症完全或基本消失,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减少不足30%;加重: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③采集肘静脉血,使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UniCel DxI 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血液样本中的BNP及CA125水平进行检测分析。CA125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盒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BNP检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酶法,试剂盒由美国美艾利尔公司提供。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组样本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则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非参数检验。

3.3 两组心功能、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BNP、CA125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BNP、CA125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BNP、CA125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CA125(U/ml)76.99±94.40 30.66±71.67*#51.28±103.37 24.67±31.74 BNP(pg/ml)心功能Ⅱ级197.60±123.14 59.60±20.81*#190.62±90.94 81.95±30.46*心功能Ⅲ级506.12±168.17 213.82±98.32*#467.55±106.41 284.70±104.48*心功能Ⅳa级1433.00±453.39 488.17±219.84*1324.44±366.67 360.33±153.89*

4 体会

近年来,国内中医药专家在大量的研究、总结工作基础上达成共识,并提出“心衰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且历来中医学界均认为艾灸是通过艾条灸火的刺激、经络腧穴的功能调节,发挥着温通经络、活血逐痹、补气散结、防病保健的功效。心为脏、属阴经,任脉为阴脉之海,关元、气海、神阙、中脘均为任脉上重要穴位,且位于腹前正中、操作方便;故通过艾灸疗法刺激此四个主穴可达到调节心脏气血之目的。现代已有研究证实[5],艾灸能良好的调节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继而能缓解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亦有研究表明,关元穴为人身真阴真阳交汇之处,灸之可温补肾脏精元、扶正固本,气海穴灸之可培补元气。神阙穴乃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内连筋脉脏腑、四肢百骸,通达诸脉,灸之可温通心肾、化气行水、活血化瘀;中脘乃胃之募穴,灸之则脾健胃和、气行水逐;四穴同灸,则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一身阳气充裕、心安血脉畅通,能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级者气虚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