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渔业视角下滨海渔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2021-03-01徐艳芳刘福彩孔德汀刘丽媛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徐艳芳 刘福彩 孔德汀 刘丽媛

摘要 传统的滨海渔村已不能满足休闲渔业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外需求,若将休闲渔业与渔村景观结合,不仅可以保护渔村的文化,也可推动渔村的各方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滨海渔村景观的发展。该研究将休闲渔业与渔村景观结合,思考滨海渔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及其方法,希望对滨海渔村景观的设计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 滨海渔村;渔村景观;休闲渔业;渔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1-011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1.028

Abstract Traditional coastal fishing village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fishing and rural tourism. Combining leisure fishing with the landscape of fishing villages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culture of fishing villages,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ll aspects of fishing villag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study of the landscape of coastal fishing villages. This study combined leisure fishing with fishing village landscape, and considered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oastal fishing village landscape, hoping to have some theoretical help for the design practice of coastal fishing village landscape.

Key words Coastal fishing village;Fishing village landscape;Leisure fisheries;Fishing village tourism

近年来,我国旅游人口激增,加之休闲产业的大背景使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发展下,乡村旅游也占得一片市场。滨海渔村是广大乡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渔)业文明的产物,是在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工程技术条件下,就地取材以及在特定地形地貌下形成的[1]。滨海渔村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一带,其所处的区位环境决定了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大部分以渔业生产为主,包括海洋捕捞、水产养殖、水产加工等[2]。然而大多数渔村历史悠久,聚落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渔村环境条件参差不齐。同时,滨海渔村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渔村的景观不仅是渔民的居住空间和环境,而且还包含渔村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对渔村景观进行研究,保护渔村文化、传承渔村文化,是渔村景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国内外滨海渔村发展现状

1.1 国外滨海渔村发展现状

国外航运业发达,历史悠久。1960年前后,休闲渔业诞生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1970—1980年,在一些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休闲渔业开始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渔村的经济、文化和环境。目前,休闲渔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产业。意大利五渔村是世界闻名的景点,是在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意大利本土的建筑风格影响下,逐渐塑造出来的。与之媲美的还有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日本伊根渔村等。虽然发展模式不同,但仍可从其身上发现可借鉴之处。

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采用了以“渔”为核心的休闲文化旅游开发模式,20世纪60年代,渔人码头的渔业特性逐渐被旅游业替代,同时旅游设施的完善使渔人码头成为真正的旅游圣地。据资料统计,美国居民参与各种休闲渔业活动的人数达到了4 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5,其中16岁以上的占了消费人群的3/4,是美国休闲渔业消费的主体[3]。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经济快速前进期间,实施“面向海洋,综合利用”发展战略,推动滨海渔村的更新建设,大力发展渔业休闲观光,带动旅游发展,也为渔村建设提供了帮助[4]。1996年日本政府提出“6次产业化”,即融合第一、二、三产业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5],同时渔民的热情和创新以及政府政策的一系列支持在促进渔村各方面发展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中日两国在渔村景观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渔村景观的发展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国内滨海渔村发展现状

相较于国外发达的海运所衍生的一系列渔村产业,我国国内发展休闲渔业较晚,从1988年台湾开始在基隆、梧栖等6个渔港,进行景观强化改造,大量发展休闲中心,促进渔民走向多元化经营,鼓励结合渔港和休闲产业,发展游艇码头、渔人码头、海鲜广场、海上钓鱼俱乐部、海景公园、儿童娱乐场以及相应的酒店和海上钓鱼旅游服务设施,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得传统渔村转型,扭转渔村衰败的局面[6]。目前大陆地区的渔村发展主要是东南沿海一带,例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山东发展较为成功的有荣成东楮岛渔村、烟墩角渔村、烟台养马岛、青岛会场渔村等。

山东荣成东楮岛渔村发展模式主要集民宿、餐饮、出海体验、海洋文化于一体,着眼于乡村振兴,实施了美丽乡村工程,包括1 500 m长的海岸线修复项目,400多个海草房屋的维修,4 000 m2的铺石路和其他传统的居民保护项目,并建立了唐乡海草坊主题酒店、传统老街、海上平台等旅游设施分布项目。培植了以民俗文化和渔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村落游,以休闲渔业和海洋文化为主的海上体验游,以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为主的岸线观光游,突出古村落文化品味和渔家项目体验,增强了乡村旅游吸引力,同时也带动了渔村产业的发展。

2 滨海渔村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

2.1 渔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渔文化是指人们在渔业生产过程中所收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综合[7]。渔村虽然是乡村的一部分,但是也有其独特性,那么滨海渔村的景观当然也不同于一般的乡村景观,在当今的渔村建设中,许多地方都在盲目追求渔村的“新面貌”。渔村中现有的码头,旧建筑和废弃渔船等代表着渔村的特殊性质,不该对其肆意拆除,毁坏特有的渔文化。自然环境在渔村的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包含丰富的设计元素。从景观的角度来看,渔村景观设计中最有效的设计方法是从景观的地域文化角度出发[8]。因此在渔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当地的“渔”元素资源充分挖掘,尊重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且对其进行成功保护和延续。

2.2 渔村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成功的设计应适应当地条件,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9]。在进行渔村的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渔村的历史条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尊重场地、尊重自然美的前提下,保证渔村景观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构建满足“宜赏、宜行、宜游”的渔村景观[10]。适当利用渔村内的地方特色和材料进行创作和开发,例如,利用墙以及道路的肌理、色彩和建筑的轮廓等,通过它们的组合共同作用,进行创作,使景观能够融入于渔村原有空间之中,不给人造成生硬突兀的感觉。

2.3 渔业与旅游的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景观规划建设的基本出发点,要实现渔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渔业生产和渔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性,必须高效利用能源,尽可能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和消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11]。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可体现为“4R”原则,即再评价(Reva-lue),改造(Renew),减量化(Reduce),循环利用(Recycle)[12]。同时在渔村景观建设时,首先考虑好环境承载容量,抓准当地居民、游客以及环境这三者的关系,增强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加强资源保护,提高渔村环境水平。只有这样,三者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循环,渔村才能长期发展。

3 滨海渔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3.1 把控功能分区的规划

渔村景观分区规划是依据各项准则进行划分,并结合渔村的实际情况,分析渔村的景观,划分为不同功能区(表1)。再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需求对功能单元的结构、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详细的分区方案,确定相应的旅游项目。

在渔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和材料,考虑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相互结合,同时也要满足经济、适用、美观3个条件,顾及渔民生活的需要,以及整个渔村的发展。

3.2 完善景观空间的构架

渔村的景观空间结构包括由斑块、走廊、基质形成的景观特征。改善渔村景观的主要结构,连接景观系统的所有环节和要素,使其稳定景观结构是基础,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完善才能实现景观功能的高效发挥[13]。漁村景观结构由于人为因素常常不稳定,规划设计时,有必要加强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调整和完善景观主体结构,将景观细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稳定、动态的景观系统[14]。

3.3 提取渔文化的符号

日本学者日下公人提出:文化商品除了拥有物质形态和服务形态,还存在第三种形态,即向其他产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形态[15]。渔文化是渔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和传承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渔村景观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美化环境,还在于能够体现渔村文化价值。在渔村景观规划建设中,提取渔文化的传统内涵及符号,以用于景观营造、细部装饰,突出渔村风貌,遵循渔村肌理,走地域特色之路。渔文化连接起渔业与旅游,催生了休闲渔业这一新兴产业,为渔业创造了一定的附加值。同时抓住渔文化的符号,科学解读渔村景观元素,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从而实现乡村景观的良性发展。

3.4 关注渔民及游客的需求

3.4.1 从渔民角度出发。

渔村的景观对渔村的居民和游玩的游客而言意义迥异。从渔民角度来看,渔村景观的主要使用者是当地的渔民,其次才是游客。在渔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让村民积极参与进来,村民可以是景观设计师,也可以是城乡规划师、建筑师以及艺术家,这种身份的自由可以看作是村民自治的一种优势,尊重当地习俗和习惯,并更好地了解当地人的需求。同时也不可忽视自然因素,内陆和海洋是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暴雨、强风、缺乏淡水和其他生物资源的危害是当地居民无法避免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计时要始终注重“以人为本”,从实际的渔村环境情况和渔民入手。

3.4.2 从游客角度出发。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较强选择性和游客主观影响力的行业。因此,对渔村景观及其休闲娱乐项目的规划应该具有情感和活力。首先,渔村所营造的氛围应该是生活性和舒适性的,并创造适合游客和村民的舒适休闲的环境;再者,增加休闲活动,使游客可以积极参加,例如海上垂钓、下海捕捞等,来充分体验渔村文化;最后,通过晚会、舞蹈表演等互动性的民间活动,让人们在观看时与他人交流,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凝聚力,同时放松身心并减轻压力。

3.5 结合旅游推进产业发展

效益是休闲渔村的一个立足点和最直接的目标,在维持渔村原始的自然风貌的同时,可以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渔村景观建设首要的目的就是改善渔村的整体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渔村的各方面发展。那么,就要通过产业转型来推动经济,把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结合起来,逐步取代传统的渔业生产加工。并将其纳入景观设计环节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场所和机会平台。通过提供海鲜市场销售,可以促进当地产品的销售,利用渔村产业的特色为观光和参与提供机会,例如出海捕捞和垂钓,以及海景服务、码头景观和轮船游玩等。同时针对渔村特点,运用现代技术和工艺,结合产业发展,建立海洋科学普及设施,传播海洋知识,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丰富旅游景观类型。

4 结语

随着休闲渔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休闲渔村旅游将会得到更多旅游者的关注和青睐,吸引更多游客的加入。目前对于休闲渔村的研究以渔业经济学为主,关于旅游开发和景观设计的研究较少。景观设计影响着渔村的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景观格局、人的行为、社会交往等,并通过这些影响到地方文化。如果渔村被过度开发,则会给渔村环境带来压力,海洋环境一旦污染,灾难损失不可逆转,甚至致使渔村文化消失。

该研究中提出的关于渔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方法并不是完全通用的模式,而应根据不同渔村的条件制定设计方案,并在景观设计中,根据渔村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使得渔村的景观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坚.滨海渔村生产性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7.

[2]徐晓云.滨海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3]韩立民.渔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4]李茂林.休闲渔业国内外的发展动态[J].黑龙江水产,2006(6):47,49.

[5]王国华.日本渔业和渔村的6次产业化[J].河北渔业,2012(9):64-67.

[6]朱琳.基于生态文化的休闲渔村旅游开发和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7]王元伦.乡村振兴背景下渔业文化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1):49-55.

[8]李沛丰.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渔村景观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8.

[9]王立群.生产性景观要素在乡土景观中的再利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0]郑芷月.基于美丽乡村“宜业”策略的乡村绿道设计途径[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

[11]郝卫国.“沽上乡韵”——天津地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文化特色保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

[12]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3]温瑀,王颖.乡村景观的生态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66-7767.

[14]陈璨.广西防城港市簕山古渔村环境景观建设规划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15]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