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比较
2021-03-01彭桂芳余孔清李梅梁荣淋黄慧英甘晓倩
彭桂芳,余孔清,李梅,梁荣淋,黄慧英,甘晓倩
崇左市人民医院,广西崇左532200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痛风发病率明显增高[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由于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沉积,刺激促炎因子释放引起的自限性滑膜炎;其特点为急性发作的关节疼痛,伴关节红肿,通常持续7~10 d[2]。目前,临床通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等药物治疗该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是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具有解热、消炎、止痛作用,被临床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但单一药物疗效不理想,而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往往较高[3]。研究发现,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能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4];但有研究发现,高浓度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部分患者会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5]。基于此,本研究对比观察了不同浓度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以寻找最佳治疗浓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崇左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1月疼痛门诊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6]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④发病≤72 h;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障碍、精神障碍;②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③伴有恶性肿瘤、急性感染;④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⑤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⑥甲状腺功能亢进。共选取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32例。A组男30例、女2例,年龄(54.82±11.6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47±6.34)h;B组男31例、女1例,年龄(55.23±11.6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6.86±6.55)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首次行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时常规心电监测,使用一次性输血器开通肘部静脉通路,使用一次性塑料血袋经微电脑采液控制器(苏州市医用仪器厂,型号CZK-IB)采血100 mL,加入医用三氧治疗仪(Herrmann Apparatebau GmbH公司,型号:Medozon compact)制出的医用三氧。A组加入含20 μg/mL医用三氧100 mL至血袋,均匀摇动血袋5 min,使其与血液充分混合后回输,隔天1次,连续10次;B组同法加入含30 μg/mL医用三氧100 mL回输,隔天1次,连续10次。同时,两组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 g,1次/天,连用1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期间,有胃炎者加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2次/天。治疗1 d后如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需要辅助口服秋水仙碱。
1.3 疗效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0 d后,检测血尿酸、血沉、CRP,行VAS、关节肿胀评分评价肿痛情况,记录治疗期间辅助口服秋水仙碱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腹泻),随访6个月观察痛风复发情况。关节肿胀评分:0分无肿胀,1分轻度肿胀,2分中度肿胀,3分重度肿胀。VAS评分标准: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疼痛,数字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临床症状消失,化验检查主要指标正常;有效为主要症状消失,化验检查主要指标基本正常;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8.75%,B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2%,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
2.2 两组血尿酸、血沉及CRP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血尿酸、血沉及CRP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尿酸、血沉及CRP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images/BZ_84_235_1986_2243_2104.pngA组B组 7.78±2.63*5.46±2.17*#32 32 557.45±61.27 562.67±62.74 434.87±50.58*378.96±44.73*#36.57±17.49 37.89±17.14 26.06±11.88*20.15± 9.37*#16.36±4.58 17.15±4.94
2.3 两组疼痛、关节肿胀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VAS、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VAS、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images/BZ_84_234_2442_1193_2560.pngA组B组 0.73±0.18*0.64±0.15*#2.54±1.13*1.94±0.92*#32 32 6.87±1.22 6.92±1.19 2.45±0.28 2.51±0.31
2.4 两组不良反应、秋水仙碱使用情况及6个月内复发情况比较 A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9.38%)、未应用秋水仙碱,6个月内复发12例(37.50%);B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5例(15.63%)、未应用秋水仙碱,6个月内复发5例(15.63%);两组比较,B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A组(P<0.05)。
3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发生在关节及周边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约有2%的老年群体患有该病,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7-8]。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高嘌呤饮食的摄入量逐年增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急性痛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及其周边不断累积,从而引发关节内部炎症反应[9]。其临床症状通常在7~10 d消失,但急性期会释放大量促炎因子,诱导受损关节滑膜病变,形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0]。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是一种衍生于苯乙酸类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被广泛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但单独应用疗效并不十分理想[11]。医用三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抗炎作用。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是一种近年来引入的新方法,是将人体的血液抽到血袋中,通过与医用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入人体,以其抗病原体、抗感染等多种治疗作用及较高的安全性,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12]。有研究显示,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在消除关节炎症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其固有的强氧化性能,可诱导细胞因子增殖,抑制炎症因子,改善炎症部位的氧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其高效的抗炎作用可消除神经根性水肿,抑制神经元兴奋,达到镇痛目的[13-14]。不同浓度医用三氧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医用三氧浓度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发现,医用三氧治疗浓度的安全范围为20~80 μg/mL,且应用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直到最大剂量[15]。李颖波等[16]研究发现,随着医用三氧浓度的增加,疗效并未上升,而低、中浓度比高浓度的医用三氧能更加有效地缓解关节疼痛。以往的研究多采用较高浓度(50 μg/mL)医用三氧与较高血量(200 mL)混合进行自体血回输,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达33.3%),且抽血量过多也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头晕等不适[17]。因此,本研究分别应用20 μg/mL与30 μg/mL医用三氧与100 mL自体血混合回输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结果发现,与20 μg/mL医用三氧治疗者比较,使用30 μg/mL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患者总有效率提高,且血尿酸、血沉、CRP水平及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均降低,随访6个月内痛风复发率降低。这表明30 μg/mL医用三氧不仅能更好地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而且能更好地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尿酸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目前对于医用三氧降低尿酸的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有关。在不良反应方面,医用三氧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使用秋水仙碱辅助治疗,避免了秋水仙碱对胃肠道、肝、肾功能损伤的潜在风险;而且两种浓度医用三氧治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明显低于采用较高浓度(50 μg/mL)医用三氧与较高血量(200 mL)混合自体血回输的患者[17]。这些结果提示,30 μg/mL医用三氧并不会明显增加医用三氧治疗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明显降低痛风患者的炎症水平,疼痛缓解明显;并且,30 μg/mL较20 μg/mL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更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