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朝阳唐骆本墓志考

2021-03-01马文涛

关键词:墓志铭墓志朝阳

马文涛

骆本墓志在2010 年11 月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工程技术学校东院墙西侧,附近发现多座不同时期墓葬, 属于中山营子古墓保护区范围。 骆本墓附近先后发现过骆英墓、骆弘墓等,通过多方墓志可知墓主人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由此可见此区域为骆氏家族墓地。 骆本墓为唐代墓葬,共出土文物28 件套。 《边疆考古研究》2017年第1 期刊出的《朝阳唐代骆本墓发掘简报》[1]对骆本墓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综合介绍。 下面笔者对此墓中出土的墓志进行考证。

一、墓志简介

骆本墓出土墓志一合, 志盖和志石保存完好,为灰色砂岩石。 志盖为盝顶式,顶部与底部均为正方形。底部边长77 厘米,厚17 厘米。盖顶正中双线阳刻篆书 “大周骆府君墓志之铭”3 行9字,每列3 字。 四刹单线刻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 (图1)志石为方形,边长77 厘米,厚13厘米。 楷书阴刻28 列, 有横竖直线形成的浅暗格,满列29 个格,空46 个字,共766 个字。(图2)墓志录文如下:

大唐故游击将军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都尉骆府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本,字道生,昌黎孤竹人也。 原夫吞雹诞灵,石槐昭异人之烈。 拓而命族,有魏居□后之□。 是以弈叶重光,茂姓基于朔野;衣缨荐袭,荣望显于戎昭。 谁其□之谛,骆君之谓矣! 曾祖俱,隋光禄大夫、当蕃大首领,肃肃松筠,森森□戟。出师分阃,实为飞将之门;利建执珪,即处通侯之列。 祖国,隋左光禄大夫、当蕃大首领,衣冠准的,朝野羽仪。 行为旌门,亚槐庭之三事;伏熊拥轼,剖竹符于六条。 父弘,唐云麾将军、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上柱国广宁郡开国公。 星象之精,川岳之灵,冠五行之秀气,总七德之师贞。 故得受拜斋坛,承策胙土,爰据洑波之号方,同劳砺之盥惟。公金社发祥,在河流润,风骨峻嶷。 天姿秀美,班超之称燕颌;遥谢封侯,李固之履龟文。 多惭有相,雄图磊珞,上策从横。 慷慨不羁,负仲由之壮节;平生有待,关乎氏之高门。 仪凤三年起家,授游击将军,守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都尉,承先烈也。 地当辽右,川控海隅,总禁旅于乌丸;折冲千里,押酋渠于玄塞。 桑海四郡,夷夏慕其高风,搢绅钦其雅量。 属调露二年,衅起三边,黑山浮蔽日之祆, 白波涌滔天之浸。 一力封塞,□□□□之行;五将失道,李陵之节方屈。 公遂领当府兵,择甲宵征,裹粮晨赴。 进寸退尺,卷舒龙豹之韬;以孤击虚,瞻候风云之势。 短兵一举,逋寇大摧,全此三军,公之力也。 嗟乎! 数奇可叹,同李广之无侯;秀而不实,若颜回之早丧。以调露二年十月廿五日殁于私第,春秋四十有二。弃金谷于百龄,丘墟已矣;埋玉树于千丈,呜呼哀哉!即以大周长寿二年八月十三日葬于先君之旧茔,礼也。 夫人昌黎孙氏,唐云麾将军左金吾卫带方府折冲都尉之女也。 瑶台降祉,宝婺资灵。 举按谦光,韫梁妻之令德;择邻慈训,思孟母之贞规。 态掩啼□,吊孤影于鸾镜;悲缠泪竹,切遗音于凤萧。 嗣子广宁公,思顺爱敬,因心温恭自性。 趋庭阻训,循□楹而□神;陟岵缠哀,遵宅兆而安厝。 以为扬名后代,颂声可久。 勒方碣于泉扃,庶披文于不朽。 其铭曰:

图1 骆本墓志志盖拓片

图2 骆本墓志志石拓片

高辛景胄,大汉英灵。 据雄朔野,命族边亭。威横塞外,宠穆专征。 竭忠上国,□封广宁。 家声不坠,祖业爰经。总戎从戟,饬旅扬旌。直摧云阵,斜□月营。 未图麟阁,奄谢鸿名。 龟书宅兆,马鬣载垧。 一归泉路,万古佳城。

二、骆氏祖宗与世系

1.骆氏祖宗。 骆本的祖上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鲜卑首领檀石槐。 铭文中“原夫吞雹诞灵,石槐昭异人之烈;拓而命族,有魏居□之后□”与《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中“桓帝时,鲜卑檀石槐者,其父投鹿侯,初从匈奴军三年,其妻在家生子。投鹿侯归,怪欲杀之。妻言尝昼行,闻雷震,仰天视而雹入其口,因吞之,遂(任女)身,十月而产,此子必有奇异,且宜长视。 投鹿侯不听,遂弃之。 妻私语家令收养焉,名檀石槐”的记载相同。根据墓志铭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檀石槐是骆姓的先祖。根据《中华姓氏大典》对骆姓的收录[2],骆姓的来源主要分为5 种:

(1)源自姜姓。 据《元和姓纂》所载,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子孙以其名为姓。

(2)源自嬴姓。 据《史记》记载:“恶来革之玄孙曰大骆,子孙以名为姓。 ”

(3)春秋时郑国大夫王孙骆之后以祖名为姓。

(4)来源于驺姓。 据《史记·东越列传》记载,越东海王摇,姓驺。 古代驺亦作骆。

(5)来源于他族改姓。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代北人他骆拔氏,后改为骆姓。 唐时吐谷浑人有骆姓;唐时骆元光祖先为安息人,过继为骆奉先养子,改骆姓;金时女真人散答氏、独鼎氏,后改汉姓骆;清满洲八旗姓萨克达氏后改为骆姓;今满、布依、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以上五种骆姓的由来,其中北魏代北人他骆拔氏为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拓跋部,结合骆本墓志铭对檀石槐(公元137—181 年)的记述,可知朝阳骆氏家族应为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改姓,而《中华姓氏大典》 中最早的少数民族改姓骆的收录为北魏时期,因此骆本墓志将少数民族骆姓渊源的记载提前了二百多年。

2.骆氏世系。 骆本的曾祖骆俱是隋朝的光禄大夫、当蕃大首领,征战沙场,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封土建侯,位至通侯,即侯爵的最高一等。 隋朝光禄大夫为文散官称号,从一品。

祖父骆国是隋朝左光禄大夫、 当蕃大首领,仅次于三公之位。 隋朝左光禄大夫为正二品。

父亲骆弘是唐代云麾将军、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上柱国广宁郡开国公。 云麾将军在唐代为三品散号将军,以加武士的无职事者。 折冲府是唐代采用府兵制的基层组织,在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由统军府改称折冲都尉府,简称折冲府[3]。 开国公为一个国家或王朝建立初始立下功劳的元勋级公侯,分为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国公以下,加“开国”。 北齐改新蔡郡为广宁郡,治新蔡县(今河南新蔡县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 年)废,在唐代行政划分中并没有广宁郡的区划,所以应为虚封,不享受封地的租税。

骆本生于公元638 年,逝世时年仅42 岁,任唐代游击将军(从五品下武散官)、守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都尉(正四品)等职。

根据骆本墓志中的记述,骆本的曾祖及祖父皆为隋朝高官,分别为从一品、正二品;父亲与骆本为唐朝官吏,分别为三品、正四品。 虽然家族几代显赫、位至高官,但已经逐渐衰落,在骆本这代尤为明显。

骆氏的妻子孙氏,昌黎人,是唐代云麾将军左金吾卫带方府折冲都尉的女儿。 营州城傍羁縻州亦设有折冲府,即契丹族昌州的带方府和玄州的昌利府[3]。 孙氏的父亲即为营州地区羁縻州带方府管理少数民族的军事首领。 骆本之子为广宁公,未提及姓名,也未对其功勋进行记述。

综上所述,骆氏一门世系应如下:

檀石槐(老祖)→□居□(先祖)→骆俱(曾祖)→骆国(祖父)→骆弘(父亲)→骆本(妻:孙氏)→广宁公(嗣子,未提及名字)。

三、骆氏族源问题

骆本为昌黎孤竹人,《朝阳唐代骆本墓发掘简报》的作者分析:“孤竹为带州属县,而带州是贞观十九年为处内附的契丹乙失革部落在营州界内所置的羁縻州。 所以骆本应该属于契丹乙失革部落。”[1]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文物管理所藏的辽代北大王耶律宗愿墓志铭记载有“越自先,下流于潢水,结发瑶源神幄,梦雹于玄郊,有蕃宝胤”等字句,其中“梦雹于玄郊”也与檀石槐在史料中的出生经历极为相似。 因此张景明根据这段墓志铭认为“契丹族的先民与鲜卑汗国的创建者檀石槐有血缘关系”[4]。 骆本墓志中“原夫吞雹诞灵,石槐昭异人之烈”,说明其祖先也与檀石槐有关系。 所以结合以上两点推测骆氏应该是源于鲜卑一支的契丹人。 墓志铭中 “有魏居□后之□”, 对于檀石槐之后骆氏另一位非常重要的先祖,由于志石雕刻时间较长,字迹模糊不清,已无从识别。 “居□”应为魏晋时期一位知名人士,官位显赫、功勋卓著。 如果将此人姓名推测出来, 对骆氏族谱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考证作用,同时也能为朝阳地区契丹族的族源转化过程提供重要的学术资料。

四、骆氏参战及其死因

墓志铭中记录了骆本从军的经历,其仪凤三年(公元678 年)“承先烈”之名,在隶属于左金吾卫的辽西府担任“折冲都尉”一职。 从军以后,面对冲突, 擅长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 “桑海四郡,夷夏慕其高风,搢绅钦其雅量。 ”调露二年(公元680 年),“衅起三边”,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 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他们,部众共达数十万人。 对于此次叛乱,《旧唐书》卷五《高宗下》中有载:“(公元680 年)三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擒其首领奉职”。 墓志志文中对骆本在此次战争的表现进行了描述,称其在“五将失道,李陵之节方屈”之时,“择甲宵征,裹粮晨赴”,在平叛过程中“进寸退尺,卷舒龙豹之韬;以孤击虚,瞻候风云之势”。 墓志志文大量地描述骆本参加此次战争的表现,突出骆本在此次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与功绩。 并对骆本为国捐躯,却没有因此受到与其功劳相等的封赏发出“嗟乎! 数奇可叹,同李广之无侯;秀而不实,若颜回之早丧”的慨叹。

五、唐代朝阳地区对祆教的认知

在墓志中关于调露二年叛乱的战争,用“黑山浮蔽日之祆,白波涌滔天之浸”来描述叛党。《说文新附考》对“祆”的解释为:“胡神也。 对从示天声火千切。 按汉以后西人奉耶稣为天主谓居极顶一重天为诸天之主宰者。 神名始于后代北魏书止作天俗加示别读火千切。 ”墓志铭中明显使用了祆教用语, 用祆神来描述突厥叛党带有贬义,是一种邪恶的力量。 从墓志撰写人和骆氏家族看来,对于祆的认知应该是相同的,才能出现将“祆”用在墓志铭中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唐代朝阳地区普遍存在祆教是一种邪教, 其神灵具有邪恶势力的观点,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祆教在朝阳地区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 无论骆本墓志铭中对祆教反映出的观念是认可还是反对, 此墓志铭都是朝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份有祆教相关记载的考古资料, 对研究唐代朝阳地区宗教发展以及祆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六、骆本墓志反映的唐代等级制度

墓志铭中为了凸显骆氏家族地位的显赫,用了大量的词从衣着、出行、仪仗、乘车、祭祀等方面来形容骆氏家族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为研究唐代政治等级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如通过“执珪”一词,从仪仗方面的等级待遇佐证其身为“隋光禄大夫、当蕃大首领”的曾祖骆俱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为“通侯之列”;通过“行为旌门”“伏熊拥轼”等词,从出行、乘车等方面的等级待遇佐证其身为“左光禄大夫、当蕃大首领”的祖父骆国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仅“亚槐庭之三事”;通过“受拜斋坛,承策胙土”等词,从祭祀等方面其身为“云麾将军、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上柱国广宁郡开国公”的父亲骆弘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已逐渐没落,没有具体的等级待遇。

七、骆本墓志中的年号问题

1.骆本去世时间的年号问题。骆本墓志铭中,对骆本的去世时间记录为调露二年十月廿五日。调露是唐高宗时期的年号, 使用时间为公元679年至680 年,具体的停用时间为调露二年(公元680 年)八月二十三日,因立英王哲为皇太子,改元永隆。 也就是说,骆本去世的时候,调露年号已经停止使用两个月,在墓志中不应该使用调露年号。 造成墓志铭中记录逝者去世时间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在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 年)八月十三日将骆本进行了迁葬,葬于骆氏家族墓地,时隔将近十三年,而此块墓碑为再葬墓碑,忽略了当时年号的变更时间所致。

2.志盖与志石年号不统一问题。 骆本的志盖上写的是“大周骆府君”,而志石上写的是“大唐故游击将军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都尉骆府君”,志盖和志石出现具体朝代不一样的问题。 骆本生卒时间为公元639—680 年, 而大周作为武则天在唐朝掌政时期建立的一个朝代,仅存在15 年,即公元690—705 年, 所以骆本无论是生还是卒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大周时期。 对目前朝阳出土的大量唐代墓志进行查询,发现志石和志盖的朝代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绝大多数写的是大唐,骆英和高英淑的志石和志盖上都写的是大周。 只有骆本的志盖上写的是大周,志石上写的是大唐。 骆英的志盖上写的是“大周故果毅骆君之志”,志石上为“大周故左金吾卫辽西府果毅都尉上柱国骆府君墓志铭”[5]。 骆英卒年为永淳元年, 即公元682 年,无论生年还是卒年都未经历过大周时期。只是在长寿二年(公元693 年)八月十五日迁葬于骆氏家族墓地,与骆本只差2 天。 高英淑卒于“天授二年正月廿三日”,即公元691 年,于“延载元年岁次甲午十月辛亥朔十日庚申”迁葬,即公元694 年[6]。其卒年和迁葬时间均为大周时期。所以骆本出现志石和志盖朝代不统一的问题暂时无从分析,也不能仅用疏忽进行解释。

骆本墓志中文辞华美,使用典故颇多。 在骆姓起源方面,不仅明确了朝阳地区骆姓的先祖为檀石槐,而且还将骆姓少数民族渊源的记载提前了二百余年。 在骆氏族源方面,为朝阳地区契丹民族提供了追根溯源的依据,为鲜卑族的一支转化而成,而且为朝阳地区契丹族的族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关于骆本参加的战争以及其死因问题, 不仅体现了骆本一生戎马生涯的功绩, 也表现了朝阳地区当时人们对祆教的认知,成为朝阳地区目前唯一发现有祆教相关记载的资料,从侧面反映出了祆教在东北地区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 同时,还表现出在唐代朝阳地区有军队镇守东北地区、防御北部少数民族、邻国入侵。 除此之外,其内容中涉及的政治、军事、封建等级制度、国号变更等内容都为历史学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字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墓志铭墓志朝阳
美是童年朝阳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十件辽代汉字墓志铭的录文
《尹源墓志铭》考释
墓志铭漫话